冰莹电子书www.ibingtxt.cc

字:
关灯 护眼
冰莹电子书 > 东汉之布衣天子 > 第七十八回 绿林军声势复盛 新王朝再剿乱民

第七十八回 绿林军声势复盛 新王朝再剿乱民 (第1/2页)

地皇三年(公元22年)七月,已经到了春粮成熟,可以收获的季节了。

然而,遭受旱灾、蝗灾等多重灾难,农民收获,寥寥无几,甚至到了颗粒无收的地步。

大批百姓一无所获,而各地的受灾流民,依然没有得到,朝廷的赈济,恢复安定生活。

各地灾民的流动和骚扰,依然没有平息。

新王朝南方地区,荆州所属的南阳郡、南郡一带,绿林一部的“新市兵”,在流民首领王匡、王凤等大统领的率领之下,开始大举进攻,随县等城邑,攻城掠寨,抢夺粮食财物。

归属绿林军管辖,号称“平林兵”的平林人陈牧、廖湛、朱鲔等绿林将领,也率领所属部众“平林兵”数千人,遥相呼应绿林军“新市兵”一部的攻势,也开始进攻,周边郡县乡村,四处打家劫舍,掠夺粮食。

新王朝北方地区,琅琊郡、泰山郡等地,三老樊崇、徐宣、杨音等将领统领的赤眉军,兵力也越发强盛。

到了此时,北方赤眉军、河北铜马军、南方绿林军势力,不仅未被官军剿灭,反而,有越发强盛的趋势。

眼见此情此景,新王朝君臣,越发焦灼不安,对赶赴前线的讨贼官军,迟迟没有取得任何进展,而忧心如焚。

王莽心急如焚,勃然大怒,于是颁布诏书,责备讨贼不力的太师王匡、更始将军廉丹等各路平叛将领。

王莽还下旨,催促官军主将太师王匡、更始将军廉丹等,迅速进军,讨平赤眉军等流民武装说道:

“太师阁下,更始将军爱卿:

如今,朝廷多年以来,积存在国家仓库里的粮食,已经快要被讨贼这件事耗尽了,国库财物,也已经十分空虚。

而讨贼行动,却毫无进展,真该诸位将军义愤填膺,奋发图强,为国效力,出战和攻击盗贼的时候了。

更始将军啊,你久经沙场,满腹韬略,身受朝廷委托的讨贼重任,饱受朝廷的厚重恩赐,家族戚属与子弟,享受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不尽。

如果不立下赫赫战功,进而捐躯于荒野之中,怎么能够报答,朝廷的浩荡皇恩,尽到自己肩上所担负的重大责任呢?”

接到王莽责备督促的诏书,更始将军廉丹心里,十分恐慌担心,对自己的部属,掾史张锴说道:

“掾史大人:

臣廉氏家族数代,都饱受朝廷恩典,享受荣华富贵不尽,定当有所作为,报效朝廷。

陛下一向多疑苛刻,喜欢猜忌功臣。如果臣没有立下战果,陛下会不会疑心臣,首鼠两端,心怀二心,坐观成败,有所企图呢?

如此,则臣的家族危也!请问张大人,有什么可以指教廉某的,廉某不胜感激。”

掾史张锴,话里有话,急忙趁机推荐说道:

“多谢将军大人信任!属下孤陋寡闻,鼠目寸光,不足与论大事。从事冯(衍)大人,满腹韬略,见识卓绝,最适合与将军大人,商议大事。”

更始将军廉丹,恍然大悟道:

“张大人所言极是!

来人啊,请主簿冯大人,今天晚上,前来中军大帐,商议军情,协商讨贼大事。”

晚上,更始将军廉丹,召来他的属官,更始将军从事兼主簿冯衍,把王莽的督战诏书,拿给冯衍观看,与冯衍一道,商量应对之策。

更始将军主簿冯衍,京兆杜陵县人,也是仕宦之家、名门望族出生,是汉王朝左将军冯奉世的曾孙,中山冯太后的侄孙辈。

冯衍幼有奇才,二十岁就博览群书,才干卓绝。冯衍虽然出仕,在新王朝担任更始将军主簿等中下级职务,但却不受王莽的重用,依然牢记,汉王朝对冯氏家族的浩大恩惠。

见王莽下诏,催逼讨贼甚急,而更始将军廉丹等官军主将,面对流民军的赫赫威势,无法取胜,一直犹豫不决,不知所从。

冯衍进帐以后,见四下无人,遂趁机进言,向更始将军廉丹,提出反正的建议说道:

“更始将军大人:

回想当年,留侯张良,因为自己的张氏家族五代子孙,都是韩国的相国,享受国家的浩大恩惠的缘故,所以一心复国,谋划在博浪沙中,用铁椎去谋刺秦始皇,以报答君王的厚重恩德。

将军的先父(廉褒),是汉朝廷的忠实臣属,一向对汉朝廷忠心耿耿,立下赫赫功劳,名留青史,至今令人高山仰止。

如今,新帝陛下,虽然利用禅让篡权的阴谋诡计,篡夺刘氏皇位,建立了新王朝,但却令人不齿、内心不服。

天下之人,无论是燕赵悲歌之士,贤明士大夫,还是卑贱的庶民百姓,奴仆婢女,都没有一个人,对他心悦诚服,愿意死心塌地地效忠新王朝的。人心向背,昭然若揭。

现在,天灾人祸不断,盗贼四起,全国大乱,四海崩溃的大趋势已定。

天下官吏百姓,贤明士大夫,无不怀念汉王朝的盛大恩惠。人心思汉,已经远远超越了周王朝时代,天下官吏百姓,对周公、召公等圣贤的思念。

所谓,天心民意不可失。民心所向,即天意所归是也。人们所歌颂赞美的,天帝神灵也一定会,追随赐福,享受无尽恩赐。

现在,属下为将军设计,不如把我们统率的部众将士,屯驻在一个大郡之中,坐观成败,等待真命天子的降临。

将军率众,屯驻大郡之后,着力安抚,各级官员,磨炼他们的品质才干,延揽英雄豪杰之士,向贤明士大夫,询问忠直智慧的谋略,以便为国家兴利,替万人除害。

那么,将军您,以及你们家族的福禄,必将保持无穷,功业将永垂青史,流芳百世。

将军啊,你十分明智,应该十分清楚,当前的形势。新室貌似强大,实际上,外强中干,新室皇帝,已经成为孤家寡人,众叛亲离,必将祸起萧墙,走向覆灭。

将军啊,你何必执迷不悟,不恤部属,连累你的军队将士,与你一道,一齐在荒野中毁灭呢?

最终,使勇士们的尸体,跟草木同时腐烂,将军你也会身败名裂,让祖先的英名蒙耻,遗臭万年,遭人唾骂呢?”

更始将军廉丹听后,怅恨不已,对主簿冯衍叹息道:

“唉,冯大人,你说的未尝没有道理啊!

我和将士们奉命,去诛灭各地叛贼。朝廷却没有多少钱财粮草,供应将士衣食,只有依仗自己的军力,四处掠夺百姓。官军主力,早已经是怨声载道,人神共愤,与土匪盗贼的行径,并无两样。

我们名义上,是奉诏平叛讨贼,实际上是荼毒生灵,残害百姓,与万千孤苦无助、灾难深重的百姓为敌。

本将投身军营多年,怎么能够不清楚,我们如今,人神共愤、走投无路的处境呢?

陛下刻薄寡恩,冷酷无情,猜忌大臣将领,不值得托付终身,本将也十分清楚。

廉某担心的是,新室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势力依然强大,廉某家族戚属子弟,都在西京,恐怕最终,举义无法成功,反而为我自己的家族亲人,招来滔天大祸,落到当初东郡翟义,全族屠灭的境地,请原谅本将,恕难从命!”

更始将军廉丹,优柔寡断,执迷不悟,拒绝接受主簿冯衍反正的建议道。

见无法说服更始将军廉丹反正,投入复兴汉室的大业,祸将及己身,冯衍只好寻找脱身之计说道:

“将军好自为之!恕冯某,无法辅佐将军了。

属下临行,要特别告诫将军几句,违背天心民意,与万千百姓为敌,是绝对没有好下场的!即使如当年,战功赫赫的西楚霸王,与天下百姓为敌,也难逃自刎乌江的命运。

请将军多多保重,多行善事,为子孙积德,约束部下将士的暴虐行径,善待百姓,勿轻慢宗室豪杰!

属下不愿意,为一个刻薄寡恩的君王献身,与将军一道,同草木同腐,只有告辞了!请将军善自为之,牢记属下叮嘱,冯某感激不尽!”

见无法说服更始将军廉丹反正,恐怕大祸降临,冯异只好趁夜,弃职逃离,不知所踪。

更始将军廉丹属下的亲近僚属士大夫等,见主簿冯衍率先逃离,预感大事不妙,前途不利,也纷纷隐退。更始将军廉丹的处境,更加不妙,陷入孤立无助之中。

而其时,更始将军廉丹,号称名将,久经沙场,但不受王莽亲信,讨贼决策大权,实际上集中在,不懂军事的宗室子弟,主将太师王匡的手中。

讨贼主将太师王匡,不过是一个年纪轻轻的纨绔子弟,不懂军事战策。

更始将军廉丹,更加无可奈何、无计可施,虽然明知自己的结局悲惨,也一心一意地发誓,效忠新帝王莽,留下一个忠诚烈士的名声,保全京师的家族子孙。

到了此时,新王朝的上层王公大臣,讨贼将领,更始将军廉丹、纳言大将军严尤,秩宗大将军陈茂等,已经没有了战胜叛乱的雄心壮志。

虽然新王朝各部官军的征讨,接连不断,但败多胜少,全国的平叛形势,却是越发严峻。

全国各地州郡,常常是一叛未平,一叛又起。此起彼伏,愈演愈烈。

地皇三年(公元22年)冬季,无盐县流民索卢恢等英雄豪杰,也聚集家族子弟,起兵造反,反抗王莽的暴政苛政。

索卢恢统领部属义军,迅速行动,占据了无盐县城,响应三老樊崇统领的赤眉军。

更始将军廉丹和太师王匡,得知消息,大惊失色,担心索卢恢义军与赤眉军彼此呼应。

见索卢恢义军,声势浩大,盘踞无盐县城,与官军对垒,更始将军廉丹和太师王匡,十分担心。

更始将军廉丹与太师王匡商议,决定亲率十万官军主力,进剿无盐县城,消灭立足未稳的索卢恢义军。

索卢恢义军,不过是一群经验不足的乌合之众,势单力薄,不敌训练有素的官军。

不久,更始将军廉丹与太师王匡,统领十万官军,经过一番苦战,终于攻陷了无盐县城,斩杀了坚决抵御官军进攻的索卢恢部下流民将士一万余人。

但索卢恢流民军的顽强抵抗,也给予了官军沉重打击。官军将士,伤亡惨重,折损了数万人之多,急需休息,补充兵力。

更始将军廉丹和太师王匡统领的中央军,攻陷无盐县城的胜利消息,迅速传到了京师常安。

得知官军在无盐大捷,王莽如同打了鸡血,兴奋不止。王莽当即下旨,召集文武大臣,庆贺无盐大捷,赞扬更始将军廉丹和太师王匡的赫赫壮举说道:

“诸君:

无盐大捷,威震天下,开了一个好头。更始将军身经百战,足智多谋,太师将军年轻气盛,英俊有为,真乃帝国的栋梁之才。

流民军一群乌合之众,经历此战,已经心胆俱裂,闻风丧胆,早已经是冢中枯骨,已经不足为意了。

传旨下去,表彰奖励平叛的有功之臣。

兹派遣中郎将王璠,捧着加盖了御玺的诏书,前往北方剿贼前线,慰劳更始将军(廉丹)和太师(王匡)诸将。

特颁旨,进封更始将军(廉丹)和太师二人,皆为公爵,赐封有功的官员将领十多人,晋升侯爵、附城等爵位,以表彰将士们,屠灭盗贼的赫赫功勋。”

当时,樊崇赤眉军所属的别部校尉董宪等将领,统领流民军将士数万人,正在梁郡一带,大肆游击,打家劫舍,攻城略地。

攻拔无盐县城,取得击溃索卢恢统领的流民队伍的胜利,已经冲昏了官军将士的头脑。

得到皇帝的大力奖励,封官进爵,久经沙场的更始将军廉丹和年轻气盛的太师王匡,也有些得意洋洋,认为流民军,不堪一击了。

尤其是年轻气盛的太师王匡,少年得志,更是踌躇满志,得意忘形。

太师王匡,对赤眉军别部校尉董宪等将领,统领的赤眉流民军十分轻视,认为赤眉军不堪一击,最终必然遭到无盐索卢恢义军的结局。

庆功宴上,太师王匡,意气风发、不可一世地对更始将军廉丹等将领僚属说道:

“更始将军及诸位大人:

托赖陛下的洪福齐天,陛下英明的教导和运筹帷幄的指挥,我讨贼大军,战无不胜,终于十分顺利地战胜了无盐的盗贼。

诛灭无盐索卢恢这个乱贼,定会震慑各地乱党,扑灭他们的嚣张气焰。

本太师以为,董宪等各地的赤眉流民武装,不过是一小撮乌合之众,四处打劫的流寇而已,根本就不足为虑,应该乘胜追击,勇追穷寇。”

太师王匡,一介宗室纨绔子弟,仗势王氏家族的皇家势力,年纪轻轻,就荣登太师高位,他趾高气扬,得意洋洋,志得意满地对更始将军廉丹,以及左右僚属夸耀说道。

更始将军廉丹,对王匡的傲慢自大,骄傲轻敌,十分忧虑,急忙进谏道:

“太师大人:

兵法有云,骄兵必败,穷寇勿追!

即使对付穷途末路的乱贼叛党,我们也绝对不能够,掉以轻心,疏忽大意,而应慎重其事,谨小慎微。何况对于人多势众、士气旺盛的赤眉乱贼呢?

老夫私下以为,对付董宪这伙,士气正锐、没有遭受过挫折的赤眉盗匪,更应该加倍小心,不可藐视。

老夫建议,我们应该迅速采取措施,补充给养人马,厉兵秣马,休养生息,不宜抢掠百姓,失去民心,多树强敌。等待给养充足,将士们养精蓄锐之后,再对赤眉盗贼,发动猛烈攻击,一举破敌。

如此,才能够万无一失,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否则,贸然出兵,挑战士气旺盛、气势汹汹的盗贼,必然遭受挫折,损兵折将,危害国家平叛大计。”

太师王匡,立功心切,竭力坚持自己的主张道:

“更始将军大人,你真的是廉颇老矣,不复当年勇气!你休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董宪等赤眉盗贼,不过是一伙乌合之众而已,早已经吓破了胆,不堪一击。

我们应该一鼓作气,乘胜追击盗贼,趁着战胜无盐盗贼的威风,立即前去讨伐,进攻董宪这伙赤眉蟊贼,将赤眉乱贼彻底剿灭,斩草除根,永绝后患,让陛下安心。”

更始将军廉丹,见太师王匡,年少轻狂,不听自己劝阻,十分担心,禁不住忧上心来。

更始将军廉丹,毕竟是沙场老将,久经战阵,经验丰富,多次经历战争挫折,知道有备无患、穷寇勿追的道理。

虽然王匡,位列太师,是全军主将和自己的上司,更始将军廉丹,也不肯退让,依然坚持自己的主张,竭力反对王匡冒进的意见,再次对太师王匡,建议说道:

“太师大人: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廉某私下以为,赤眉盗贼,并不是那样的衰弱不堪,不堪一击,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实际上,哀兵必胜。赤眉盗贼面对强敌,逃跑无路,必然抱着破釜沉舟,保全家族亲人、妇孺老幼的必死之心,与官军对垒。

盗贼们的战斗力,必定很强,必将顽强地抵抗天兵攻击。何况无盐屠城,已经为盗贼们敲响了警钟,他们岂肯坐以待毙,成为待宰羔羊呢?

我们的官军队伍,虽然号称十万,但新近才艰难地攻下了无盐,这一座小小的县城,损失非常惨重。

无盐县城的盗贼守军,不过是数万乌合之众,就使我军将士,损失惨重,由此可见,盗贼们的战力,不可轻视。

如今,我们的军队,已经严重减员,给养明显不足,士兵疲劳忧困,伤病很多,士气不振。

而郡县官吏百姓,也仇视官军的残暴掠夺,同仇敌忾,明里或者暗中,在支持盗贼,与官军为敌。

末将建议,我们应当暂时,让将领士兵得到休息,养精蓄锐,以恢复军队的战斗力,笼系民心,安抚百姓。

末将以为,不宜草率地贸然出兵,前去攻击那一伙赤眉盗贼。如果遭到失败,必将让盗贼得志,让正义之师、威武之师的名声受挫,徒增笑柄,被盗贼嗤笑。”

更始将军廉丹,苦口婆心地劝说太师王匡道。

太师王匡,年轻气盛,自以为是,拒绝接受更始将军廉丹的意见。王匡声色俱厉,厉声申斥更始将军廉丹说道:

“更始将军畏手畏脚,胆小怕事,让贼人笑话。难怪陛下,要将统帅之重任,交于小子。

更始将军贪生怕死,畏手畏脚,你就不要去前线了,给本太师殿后就是了。

本太师立下破贼大功之后,只需将军大人,不要在陛下面前,抢功就行了,让我们这些年轻人,也建些功绩,加官进爵,名垂史册,流芳百世。”

太师王匡,不顾更始将军廉丹的反对,带领自己直属的中央军主力队伍,单独向前开进,前去攻击,别部校尉董宪统率的赤眉军。

更始将军廉丹,无可奈何,只好不顾部下将士的伤残劳累,跟着太师王匡一道,向前进军,主动向赤眉军发动进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