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回 新皇帝赈济流民 贪腐臣糊弄百姓 (第1/2页)
到了地皇三年(公元22年)年中,大新王朝皇帝王莽,在大司空王邑,国师刘歆,前大司马严尤,前左将军公孙禄等贤明大臣士大夫的劝说下,也稍稍有些清醒。
王莽不再沉浸于,盲目复古改制的迷茫中,逐渐看清了严酷的现实,意识到了一些造成百姓困苦、官逼民反的真相。
于是,王莽终于听从诸位贤明士大夫和大臣的劝告,下旨在全国各地赈济流民,安抚百姓。
其时,新王朝经历多年的天灾人祸和战乱,国库空虚,粮食非常稀缺,朝廷支出捉襟见肘,新王朝君臣无计可施,急得焦头烂额。
王莽于是听从亲信大臣建议,向全国各地,派遣很多大夫和谒者,担任钦差大臣,安抚赈济百姓,并向天下饥民,推荐皇帝亲自发明创造的新式度灾食品,以熬过灾难重重的岁月。
这种皇帝大力推荐的新式度灾食品,实际上就是把草木等野生植物茎叶,熬成糊状食品,用以充饥度日。
但王莽强力推荐的这种糊状食品,实际上并没有多少营养价值。难以下咽不说,对百姓的身体,也毫无益处。根本就无法解决流民饥饿,反倒增加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加重了下层百姓的负担。
王莽特别颁布悦耳动听的文告,布告天下,发誓改变扰民害民的法令法规,提醒官吏大臣,关心百姓,以百姓为重说道:
“布告天下万民:
近些年来,新室遭受阳九之厄,百六之会,皇天不佑,灾难频繁,盗贼四起,民不聊生。朕十分哀怜,常常夙兴夜寐,难以安寝,苦思拯救黎民之良策。
朕想到百姓的生活困难,虽然普遍开放各处粮仓,去救济官吏百姓,竭力赈济灾民流民,还恐怕不够。
为了国计民生,百姓生存,朕特别下旨,权且放弃,国有山林、湖沼等,禁止开发的所有禁令。
凡属能够采取于山林、湖沼的产物,而又符合季节时令规律的东西,地方官吏,应当听任百姓,去获取以便活命,不要让百姓们,缴纳捐税。
到地皇三十年之时,新室再恢复原来的状态。到了那时,灾厄已经完全过去,是王光上戊的六年,已经国泰民安、天下太平了。
如果让豪强的官吏,和狡猾的大户豪民,垄断了山林、湖沼的利益,普通的官吏百姓,得不到任何的好处和利益,无法求生,那就不是朕一心爱民的本意了。
《易经》上面,不是明明白白地说过吗?‘削减诸侯贵族的利益,增加平民百姓的利益,百姓们就无比高兴,心悦诚服。’
《书经》上面,不是也清清楚楚地说过吗?‘说了不能够做到的,这就叫作,不作为。’
大臣官吏们呀,你们饱受皇恩,受到黎民百姓的养育,难道能够对百姓的灾难置若罔闻,不担心百姓的疾苦吗!”
然而,王莽的安抚圣旨颁布天下,并没有起到什么明显的效果,下层百姓,依然遭受官府、豪强和盗贼的荼毒。
大臣官吏们各怀私心,各谋私利,贵族豪族心怀鬼胎,阳奉阴违。王公贵族,地方官吏们,对王莽忧心国事,体恤民生的举动,都无动于衷,置若罔闻,没有任何人,肯去积极响应。
眼见君令不施,大臣官吏依然不以为然,我行我素,圣旨出不了常安城,王莽更加忧心忡忡,寝食不安。
恰在此时,地皇三年(公元22年)六月,被称为心腹大患的荆州绿林军部众突然溃散的好消息,终于传到京师常安。
新王朝南方州郡的反叛局势,稍稍有了一些好转。
新王朝君臣,荆州以及所属的南阳郡、南郡等郡的郡县官吏,都舒了一口长气。
王莽闻听喜讯大喜,愁眉不展的心绪,才稍稍好了一些。
其时,荆州所属的南阳郡、南郡等地,瘟疫流行。
盘踞在绿林山的绿林流民军,拖儿带母,人马众多,人口稠密,瘟疫难以预防,当然也无法幸免,也突然遭遇了这一场严重的瘟疫。
这一场严重的瘟疫流行,让盘踞绿林山的绿林流民军,遭受了一场沉重打击,损失惨重。
五万绿林军队伍里面,死亡的将士,以及家属人数,达到了一半,居然有二万五千人之多。
遭受这个瘟疫流行的沉重打击,绿林山上的流民队伍,遭受重大挫折,面临分崩离析的危险。
往日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绿林山,如今被愁云惨淡所笼罩,陷入伤悲与绝望之中。
眼见绿林山,瘟疫流行,很多将士及其家属,染上瘟疫而亡,王匡、王凤、王常、成丹、朱鲔、张卬、马武等绿林军将领,一个个忧心如焚。
于是,王匡、王凤等绿林军将领们商议,决定当机立断,逃离绿林山,离开这个瘟疫流行之地,分兵向周围郡县活动。
大统领王匡、王凤兄弟,与王常、成丹、朱鲔、张卬、马武等绿林军将领,协商妥当以后,迅速行动起来,先后率领各部将士眷属,离开了绿林山。
王常、成丹等绿林将领,率领绿林一部将士眷属,向西发展,进入南郡一带活动,被称之为“下江兵”。
而大统领王凤、王匡兄弟,以及他们的部将朱鲔、张卬、马武等将领,则率领绿林军主力将士眷属,向北发展,进入南阳郡一带活动,称之为“新市兵”。
各部绿林首领,都自称为将军,四处打家劫舍,袭击乡邑、城镇,维持绿林军部众的生存。
其时,四海动荡,民不聊生,饿殍遍地,投奔绿林军等流民武装的百姓,很多很多。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集结以后,绿林军的势力,又由弱转强,恢复生机,渐渐地强盛了起来。各地饥民,闻风响应。
平林县人陈牧,联合新市县人朱鲔等英雄豪杰,也聚集自己的家族部众起兵,声称响应绿林军,开始招兵买马,率领部众,攻打乡村小集镇等,以维持部众的生存。
自此,正式归属,王匡、王凤兄弟领导的绿林军队伍,就拥有了“新市兵”、“下江兵”、“平林兵”三股势力。绿林军的兵力,更加强大,对新王朝郡县的威胁更大。
刚刚舒心了不长一段时间的新王朝君臣,荆州以所属的南阳、南郡等郡的地方官吏、豪族大姓,再次陷入恐惧不安之中。
此时,北方琅琊郡等地的赤眉军的反叛,还未平定,又闻听南方绿林军的实力,重新壮大,新王朝君臣,更加忧心忡忡,恐惧不安。
新王朝君臣,当然十分清楚,赤眉军、绿林军等流民武装,已经严重威胁着新王朝的治理。
王莽深知,赤眉军、绿林军等流民武装,如今已成星火燎原之势,威胁越来越大,必须及时扑灭。
于是,王莽惴惴不安,再次下旨,召开御前会议,商讨剿灭北方赤眉军、南方绿林军为首的各路叛贼的方略。
王莽与大司空王邑等三公大臣,彻夜不停地商讨,终于达成了一致。
王莽于是下旨,兵分南北两路,进行讨伐。
王莽派遣司命孔仁,担任司命大将军,重点负责,巡察镇抚北方的豫州等州郡,剿灭赤眉、铜马等流民军队。
接着,王莽又下旨,派遣纳言严尤、秩宗陈茂等大臣,分别担任大将军,统率诸将领,前去南方,攻打荆州以绿林军为首的流民武装,务必剿灭,南方的所有叛贼。
司命大将军孔仁,纳言大将军严尤,秩宗大将军陈茂等大臣,接受君命以后,不敢怠慢,立即率领司令部僚属卫士出发。
司命大将军孔仁,纳言大将军严尤,秩宗大将军陈茂等三位平叛将军,各带有随从部属卫士,军官士兵,共一百多人,从西京常安出发东征,从渭河坐船,进入黄河。
到了华阴县以后,司命大将军孔仁,与纳言大将军严尤、秩宗大将军陈茂等将领先后上岸,举行分别仪式以后,各自乘坐传车,分道扬镳,到北方、南方,各自所属的州郡,去征发郡县将士,招募将领和士兵,平定所属州郡的叛乱。
出征荆州,一路之上,纳言大将军严尤,一直忧心忡忡,满脸忧郁,只管闷着头,向前赶路,不发一言。
前大司马严尤,晓畅军事,满腹韬略,却郁郁不得志。出仕新室以来,因为喜欢仗义执言,严尤饱受王莽的申斥、贬斥、罢黜,对王莽不听谏言,不信任臣属将帅的做法,牢骚满腹,深为不满。
在华阴县,与司命大将军孔仁分手,纳言大将军严尤依然闷闷不乐,心事重重。
等司命大将军孔仁一行,北去以后,纳言大将军严尤,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不满、绝望的情绪了,开始对着副将秩宗大将军陈茂等僚属,抱怨起来说道:
“诸位大人:
大事不妙,伯石心中,一直有一个不祥的预感,萦绕在心里,始终无法抹去。
伯石非常担心,我们此行,不能够完成陛下的讨贼使命不说,还可能葬身南方州郡,落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当初,出京之时,伯石曾经进宫,觐见陛下,向陛下辞行。伯石趁机向陛下讲明,官逼民反的因由,希望陛下,安抚灾民,赈济百姓,减免赋税,休养生息,安置流民。
无奈,至尊的陛下,依然刚愎自用,自以为然,并不认可伯石的观点,不肯听从伯石的谏言。
如今,陛下勒令伯石与诸君,率军出征,讨平南方乱民,又不信任,部下的将领,恐怕将领们最终,无法建功,令人忧虑万分,担心不已。
常言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朝廷派出将领,出外作战,却不发给他们,调兵遣将的兵符。战场形势,瞬息万变,遇事一定要,先请示朝廷,聆听陛下旨意以后,然后我们才能够行动,势必延误,稍纵即逝的战机。
这样的处置措施,与用手紧紧地牵着凶猛的猎犬,而又要求它,能够去捕捉野兽,有什么分别呢?
伯石私下料想,伯石与诸君,即使竭尽自己的全力,要想建立功绩,平定反叛,恢复天下太平,又怎么能够做到呢?”
秩宗大将军陈茂听后,也是沮丧不已,忧心忡忡地对纳言大将军严尤以及僚属说道:
“诸君:
纳言大将军言之有理啊!
至尊自以为是,不听忠言,亲佞远贤,任人唯亲。非宗室戚属,亲信大臣将领,不肯付与充分的权利,最终,怎么可能取得成功,收到成效呢?
北征赤眉、铜马等群贼之时,陛下放弃久经沙场、能征善战的更始将军廉丹不用,却用一个懵懵懂懂的宗室小孩(太师王匡),去担任主将,主持平叛大局,怎么能够战胜人多势众、穷凶极恶、诡计多端的盗贼呢?
哎呀,纳言大将军大人,我们做臣子的,还是少管闲事为妙吧!反正新室是王家的天下,就让陛下亲近信任的那些宗室子弟,贵胄子弟,去大展宏图、肆意妄为吧!
我等做臣子的,唯有惟命是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罢了,还能够怎么样呢?”
纳言大将军严尤、秩宗大将军陈茂以及僚属们,皆哀叹不已,却对局势的发展趋势,无可奈何,只能够无能为力地看着皇帝遥控指挥,不禁有些绝望丧气。
一时之间,纳言大将军严尤、秩宗大将军陈茂两人,深怕言多必失,被左右部属,听到怨愤之言,向朝廷汇报,皆闭嘴不语,生怕招惹大祸。
纳言大将军严尤,秩宗大将军陈茂,边聊边行,率领僚属将士一百余人,马不停蹄,想去开拔,向荆州、南阳而去。
一晃之间,几个月过去,很快就到了地皇三年(公元22年)的秋季了。
流民的反叛,一直没有平定,而新王朝全国州郡的旱灾、虫灾等自然灾害,依然没有什么好转,反而是更加严重。
久旱之后,蝗虫肆虐,危害庄稼,啃食树叶。蝗虫成群结队,动辄数以百万计,从东方郡县,向西飞腾,朝着关中三辅之地飞来,遮天蔽日,铺天盖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