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莹电子书www.ibingtxt.cc

字:
关灯 护眼
冰莹电子书 > 东汉之布衣天子 > 第七十六回 田连帅擅自调兵 王巨君猜忌能臣

第七十六回 田连帅擅自调兵 王巨君猜忌能臣 (第1/2页)

到了此时,全国官吏战战兢兢,循规蹈矩,唯恐冒犯皇帝和上司,召来大祸,没有谁敢于违背皇帝调兵旨意,放手去干,派属下郡县官军,去扑灭下属郡县的流民反叛军。

只有翼平郡连帅(郡太守)田况等地方官吏,一向以果断勇敢、大有谋略,而在天下著称,还稍稍有些胆略,敢于突破朝廷的各种规矩,有所作为。

眼见自己的翼平郡辖区内,反叛流民的势力,越发强大,翼平郡连帅田况,疑虑不安,忧心忡忡,决心派军平定,恢复翼平郡官吏百姓的安宁。

于是,翼平郡连帅田况,不顾皇帝旨意的约束,擅自发动,翼平郡郡内,年龄在十八岁上以上的丁壮民众,总共四万多人,组成了一支郡县讨贼队伍。

翼平郡连帅田况下令,发给丁壮民众,官府库存的武器,把军令和誓约,刻在石碑之上,向他们宣布军纪,命令郡府都尉,统领民众,与郡县官军配合,一道出兵,讨伐流民军。

此时,三老樊崇等首领率领部属的赤眉军将士,正在翼平郡界外的郡县活动。

听到翼平郡连帅田况,兵力强大、戒备森严的军情以后,三老樊崇等首领恐惧不安,不敢统领赤眉军将士,进入翼平郡郡界,进行侵扰抢掠。

翼平郡全郡,得以保持安宁。

翼平郡连帅田况,知道自己违背皇帝旨意,擅自调兵遣将,定会遭到皇帝的忌惮,大臣的弹劾。

于是,田况主动上书王莽,弹劾自己道:

“陛下:

赤眉乱贼,侵犯郡界,臣迫不得已,不得不违背陛下旨意,擅自发兵,讨伐赤眉乱贼,请陛下惩罚。”

果然,王莽并不认可,翼平郡连帅田况,抵御赤眉军,守住了自己的地盘,不被赤眉军等流民军队侵犯的功劳。

王莽依然对翼平郡连帅田况,违背皇帝旨意,擅自发兵的举动,大为恼恨。

于是,王莽专门派遣使节王佳,前往翼平郡,责备翼平郡连帅田况擅自调兵说道:

“田大人啊:

你可知道,你已经犯下,朝廷没有发给你进军虎符,而擅自矫旨,调集军队的罪行吗?

你可知道,这是擅动干戈,严重违反军纪的严重罪行。这种罪过,应该与耽误军事调动一样,受到军法严厉处治。

因为你已经向陛下保证,一定能够捉拿和消灭,你们郡界里的盗贼,所以陛下,宽大为怀,姑且不对你进行处分。

下不为例,请田大人千万不要再犯,这样违背皇帝旨意的严重罪行。”

见到皇帝的责备以后,翼平郡连帅田况,恐惧万分,只得答应道:

“多谢陛下不杀之恩!多谢使节大人美言!臣将精忠报国,将功折罪,报答陛下皇恩浩荡。”

于是,翼平郡连帅田况,向王莽上书请罪,请求皇帝,能够特别颁旨,允许自己,越过自己的郡界,去攻打赤眉等盗贼,将功赎罪。

王莽见流民军势力强大,十分忧虑,下旨特别批准。

翼平郡连帅田况,得到王莽的特别旨意以后,急忙率领精锐的官军、民兵数万人,再次攻击流民队伍。

翼平郡官军,锐不可当,流民队伍都被翼平郡官军,打败了,只能够四散逃离。

三老樊崇的统领赤眉军,闻听翼平郡官军,兵强马壮,声势浩大,不敢招惹,只好远远走避,不与翼平郡官军接触。

得到翼平郡官军,大胜流民军的战报,王莽大喜,就下达圣旨,命令翼平郡连帅田况,暂时代理青州、徐州两州牧的职务,剿灭青州和徐州两地的流民军。

得到皇帝旨意,受到王莽的奖励,代理青州和徐州两州牧职务以后,翼平郡连帅田况,更加想有所作为,报效皇帝的知遇之恩。

于是,翼平郡连帅田况,上书皇帝,奏报王莽,提出自己的平叛方略说道:

“陛下:

臣蒙受陛下的大恩,被陛下委以重任,一直激动不已,感激涕零,一心思量,报效皇帝深恩,为陛下竭尽忠诚。

为此,微臣甘冒犯忌的危险,特别向陛下直言进谏,请求英明睿智的陛下,能够批准臣的讨贼方略。

臣发现,各地盗贼,刚起事时,事件都十分轻微。他们反叛的基础,也非常薄弱,当地的治安官吏和邻里相保的伍人,一出马,就能够将他们,迅速捉拿归案。

可是,事情起初刚刚发生之时,郡府县府的主要官吏,大都麻痹大意,不足为意,根本就对这些小事,豪不在意,没有放在他们的心上。

官吏们一致认为,一点点民怨抗拒,根本就不足为奇,不值得大惊小怪,引起重视。

甚至,官吏们还有意无意地,去故意激怒小民百姓,好借机打压和盘剥这些小民百姓。

后来,事情越闹越大,难以控制,官吏们就欺上瞒下,搪塞和躲避自己的责任。

于是,县欺骗郡,郡欺骗州,州欺骗朝廷。

实际上,盗贼队伍已经有了一百人之多,他们依然谎报说,只有十人左右;实际上盗贼队伍已经有一千多人了,他们只敢说,盗贼只是小股队伍,只有一百人左右。

因为这样启蒙哄骗的缘故,所以,朝廷大臣,往往忽略了盗贼事件发生的严重性,不深查盗贼频繁的根本原因,没有及时地进行督察和补救,给予地方官员,以责罚和惩处,勒令他们改正。

结果到了最后,终于发展到了盗贼匪徒、成群结队,蔓延几州、无法遏制的严峻地步。

到了这时,朝廷才知道少许真相,开始下令,派遣大批钦差大臣,派出大量使者,去层层督促,追究责任。

为了应付上级的督查追责,郡县官吏,整天就只有忙着,服侍和讨好上司和钦差大臣,应付上司和钦差大臣的责问和检查,供给上司和钦差大臣美味酒饭,准备丰厚的物资和费用贿赂,来解救官吏自己,犯下的纵贼死罪。

郡县官吏,身处讨贼前线,穷于应付使节和上司责罚,根本就没有工夫和精力,去忧虑讨贼之事,办理地方的公事,只好事事敷衍,以免责任。

因而到了后来,恶性循环,局势越发失控,盗贼也就越来越多,越来越猖獗,终于到了不可收拾,动摇根本的地步。

将帅出兵,讨伐盗贼之时,也令人沮丧不安。将帅们贪财腐化,一个个贪生怕死,又不能身先士卒,亲自率领官兵,去冲锋陷阵,而是借机,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烧杀抢掠,中饱私囊。

庶民百姓,怨恨官军的恶行暴行,视之如仇寇,结果把更多的无辜善良百姓,推向了反叛盗贼的阵营。

官军将士军心不齐,士气不振,与盗贼一交战,就被盗贼打败,官军士气遂更加低落。结果,徒然耗费了老百姓的钱财,而劳而无功,让盗贼坐大。

前次,幸而得到了朝廷大赦免的命令,盗贼匪徒们,本来打算,解散自己的武装,眼看就要瓦解。

可是,有的将领为了立功授奖,反而违背陛下大赦的旨意,违背诺言,对盗贼加以截击,以致激怒盗贼。

盗贼们遭受官军的偷袭以后,对官军怨恨更深,越发对朝廷大赦之类的承诺,嗤之以鼻,不再相信陛下,赦免饶恕之类的话语了。

为了活命求存,他们只好惶恐地退入山谷大泽避难,并辗转相告,官府违背大赦旨意的言行,不再相信朝廷赦免饶恕的承诺了。

所以,各郡县那些已经投降官府的盗贼,也深受影响,变得惊骇不安,惶惶不可终日起来。

他们越发害怕,被官府欺骗,被官军消灭,纷纷自保图存,再也不敢相信,朝廷赦免之类的承诺了。

由于现在,又处天灾人祸不断,饥荒连连的时期,百姓人心,最容易动摇。

结果,十来天的时间不到,盗贼为了活命,就又重新聚集,又有了十多万人之多,难以剿灭。

所以,微臣私下里以为,天灾人祸不断,饥荒连连,以及赋税沉重,朝廷的安抚举措不当,这就是盗贼匪徒,之所以星火燎原,数不胜数,此起彼伏,最终做大,无法剿灭的根本原因。

现在,洛阳以东地区的郡县,每石米的价格,已经高达两千钱以上,庶民百姓,更加无法生存。

微臣看见陛下,最近颁布的诏书,说要派遣太师大人和更始将军等将领,率领中央军,前来北方州郡,讨伐各地的盗贼。

微臣私下以为,陛下这样做,并非上上之策。太师大人和更始将军两人,都是德高望重、声名显赫的武臣大将,是朝廷的股肱之臣、栋梁之才。如果太师大人和更始将军两人出军,势必陷入两难境地。

假如太师大人和更始将军出军之时,多带人马随从,则沿途郡县,民穷财尽,将无法供给。

而如果太师大人和更始将军出军之时,所带的随从人员太少,则不足以用来,威震远方盗匪,达到剿灭盗贼的目的。

微臣私下以为,陛下与其这样做,还不如迅速在州牧、大尹以下,挑选能干的官吏将领,率领郡县官军,去平定盗贼,明确规定,朝廷对他们的奖赏和惩罚。

然后,陛下下旨,命令各郡国,施行坚壁清野政策。陛下命令,郡县官吏们,收集分散的乡聚,和没有城堡的小封国的官吏百姓,把它们的老弱妇孺,都迁移安顿到大城里来居住,储积粮食,合力坚守,派遣丁壮,协助官军,抵御盗贼进攻。

盗贼前来攻城,一定不能够攻下;盗贼们所经过的地方,没有粮食草料供应,饥饿威逼之下,势必不能长久群集,最终一定会一哄而去,作鸟兽散,不战而能屈人之兵。

朝廷趁机,招抚盗贼为善,盗贼们就一定会投降;攻打盗贼们,盗贼们就一定会,兵无战心,最终被官军,彻底消灭,无路可逃。

微臣私下里以为,如果朝廷如今,只是一味地,多派将帅,调遣军队,一定会白白地增加郡县官吏百姓的负担,带来更大的骚扰,最终无所作为,甚至适得其反。

实际上,地方官吏百姓士大夫们,害怕朝廷的钦差大臣和使节,反而比害怕盗贼,还要厉害一些。

微臣私下建议,陛下不如把那些,乘坐传车巡视地方的各位朝廷使者,钦差大臣等,全部召回朝廷,让郡县官民士大夫,都得到安顿安宁,休养生息。

假如陛下,信任微臣的才干和忠诚,能够把平定青州和徐州两州盗贼的任务,全权委托给微臣,去处理的话,那么按照微臣的设计和方略,一定能够,顺利地平定各地的盗贼,让新王朝重归太平盛世,建立盖世功业。”

代理青州和徐州两州牧,翼平郡连帅田况,上书王莽建议,信誓旦旦地向王莽保证道。

不料,王莽并不认同翼平郡连帅田况的分析,不同意翼平郡连帅田况深谋远虑的平叛方略。

得到代理青州和徐州两州牧田况的奏报,王莽疑心顿起,突然开始担心起来。

王莽为人处世,一向十分畏嫉、厌恶和猜忌像翼平郡连帅田况这样的有权有势、有才能、有威信的的封疆大吏和地方大员,担心他们仿效自己,擅权作乱。

读到田况奏报和建议,王莽不喜反忧,突然警觉开来,对侍臣肉墩说道:

“肉墩啊:

田况这个家伙,的确很有本事,不是一个泛泛之辈。

问题是,田况与朕并不亲密,也不是宗室大臣。如果朕下旨,把平定两州盗贼的任务,全权委托给他,到了最终,岂不是尾大不掉,功高盖主,无法控制这些家伙了吗?”

侍臣肉墩,长期侍候皇帝,当然十分清楚,王莽猜忌能臣悍将的心思,急忙建议王莽道:

“陛下:

男奴私下以为,不如陛下,暗中布置,悄悄地派出陛下的亲信大臣将领,去接替田况的职务,主持平贼任务。这样,陛下就万无一失了,可以高枕无忧。”

王莽大喜,遂派遣王侃、王锟等亲信宗室大臣,充当皇帝使者,赐给田况一封,加盖了皇帝御玺的诏书,让王锟前去,接替田况职务,主持讨贼事务。

使者王侃等,到达代理青州和徐州两州牧田况的驻地以后,立即召见了田况,颁布皇帝的旨意。

于是,使者王侃,命令皇帝的亲信宗室大臣王锟,代替田况,担任代理青州和徐州两州州牧职务,监管田况的军队,接管田况的军权。

代理青州和徐州两州牧田况,知道王莽所忌,哪敢抗拒,只好乖乖地跟随钦差大臣王侃一道西行,回到京师常安,向王莽述职。

到了长安之后,王莽下旨,任命田况,担任朝廷的师尉大夫,剥夺了田况的实权。

田况回京以后,青州和徐州等齐地的局势,更加混乱,平叛形势,越发不可收拾了。

新王朝君臣,经过数月的煎熬,终于熬到了地皇三年(公元22年)的正月。

到了喜庆祥和的春季,喜讯也不断传来。王莽苦心经营,着力督促营建的王氏家族祖先的九庙建筑,终于顺利竣工,可以安放王氏祖先的神位了。

眼见规模宏大的皇家九庙建筑落成,王莽喜不自胜,亲自梳洗斋戒沐浴,恭恭敬敬地前去皇家九庙,祭祀王氏家族祖先神灵,请求祖宗神灵护佑。

王莽亲率皇家车队,大驾出行,前呼后拥,浩浩荡荡地前往皇家祖庙祭祀,一律按照,新王朝礼仪中的最高规格来施行。

皇帝的乘车,套着六匹骏马。每匹骏马,都披着用五彩羽毛,织成龙形图案的套子,骏马头上,还装着角,每一角,都足足有三尺多长。

王莽还命人,制造了华丽的皇帝车盖九层,高约八丈一尺。富丽堂皇的皇帝车驾华盖,很是庞大,必须专门用四轮大车,去进行装载运输才行。

拉华盖车的武士,走在皇帝车驾的最前面的队列。武士们一边拉着华盖车驾,一边呼喊着“登仙升天”的口号,以迎合王莽,成仙登天的愿望。

每当皇帝车驾,外出之时,王莽都让华丽的车盖,走在车队的最前头,专门为皇帝开道,炫耀皇帝的赫赫声势。

京师常安的官吏市民士大夫,早就对王莽,一心谄媚神灵,却不体恤大臣、百姓,士大夫,早就心存不满和怨恨。

官吏市民士大夫,看见装饰有华丽车盖的皇帝车驾出行之时,禁不住窃窃私语,暗地里诅咒王莽道:

“诸君:

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新帝的车驾,貌似庄严堂皇,给人的感觉,怎么有些邪气,就象小老百姓,祭祀祖宗神灵的用品里的灵柩车啊!

这样的华盖车辆,哪里有皇家的威严庄重气势,像圣贤神圣,飞升登仙的御用之物呢?”

京师常安的下层官吏市民士大夫们,对新王朝君王的不满和怨恨,由此可见一斑。

王莽的喜悦没有延续多久。

地皇三年(公元22年)二月,流民反叛的局势越发失控,噩耗不断地传到京师常安。

北方,赤眉军樊崇等将领,率领赤眉军主力,与讨伐官军激战,杀死了新王朝派遣的剿匪主将太师羲仲景尚等名将。

得知太师羲仲景尚遇害,王莽勃然大怒,越发将北方樊崇等将领统率的赤眉军,视为新王朝的心腹大患,欲派遣主力官军,加紧围剿赤眉军。

新王朝祸不单行。此时,北方战乱未平,而函谷关以东地区,又再次发生严重的霜冻、旱灾、虫灾等自然灾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