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莹电子书www.ibingtxt.cc

字:
关灯 护眼
冰莹电子书 > 东汉之布衣天子 > 第七十八回 绿林军声势复盛 新王朝再剿乱民

第七十八回 绿林军声势复盛 新王朝再剿乱民 (第2/2页)

其时,别部校尉董宪统率的赤眉军,正在成昌县一带集结,赤眉军将士以逸待劳,严阵以待官军。

赤眉军将士,都知道无盐屠城惨景,心知破城必死,一个个破釜沉舟,勇不可挡,奋勇反击官军进攻。

太师王匡统领的官军,一向残暴虐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比盗贼更甚。官军暴行,导致民怨沸腾,民心尽失。

加之官军的士气不佳,官军将士才经无盐县城的激战,早就已经疲惫不堪。

新王朝太师王匡,统领得意洋洋的官军,向前冒进,与赤眉流民军,在成昌一带,展开一场大会战。

10

赤眉别部校尉董宪,统领赤眉军将士,一个个同仇敌忾,猛烈反击官军的进攻。

结果,太师王匡统领的官军,不仅没有攻破,赤眉军坚守的成昌城池,反而在赤眉军的反攻下,溃不成军,惨败收场。

太师王匡,见官军进攻失利,顿时心胆俱裂,不敢恋战,只得丢弃大军主力,在亲近部属将士的护卫下,仓皇逃命。

见主帅太师王匡,逃离战场,无人临场指挥,前锋官军将士,顿时成了无头的苍蝇。

兵败如山倒。官军将士,跟着主将王匡,四处乱窜,争相逃命。殿后的更始将军廉丹的军队,也受到败军牵连,无法抵御赤眉军进攻,被迫节节败退。

11

赤眉别部校尉董宪,见太师王匡统领的官军溃退,不成队列,趁势指挥赤眉军将士,大举反击。官军再次失利,再也无法抵御。

更始将军廉丹,眼见败局已定,知道无力回天,无法挽回战场败局,决心战死沙场,为王莽尽忠。

于是,更始将军廉丹,吩咐手下的部属将领,拿着自己的更始将军印信、绶带和符节,前去追赶太师王匡,把这些东西交给王匡。

更始将军廉丹,死意已决,对手下的部属将领说道:

“诸君:

如今,我军败局已定,廉某已经无颜,重新回到西京,面见西京父老乡亲,向陛下请罪。小孩子可以逃走,我作为沙场老将,一军统帅,绝对不可以这样做!

诸君,你们好自为之,各自逃生去吧!不要管廉某了,本将军要独自留下来,与盗贼战斗而死。”

更始将军廉丹,视死如归,吩咐自己的部下僚属将领道。

部下僚属将领,感激涕零,决心与主将更始将军廉丹一道,同生共死,抵抗赤眉军。

然而,官军大势已去。很快,更始将军廉丹与僚属将士,皆战死沙场。

12

更始将军廉丹,战死沙场的消息,很快传遍全军。官军将士,更加心无斗志,全线溃退。

廉丹部下的校尉汝云和校尉王隆等二十多位官军将领,正率领官军将士,与赤眉军奋勇战斗。

听到主帅更始将军廉丹战死沙场的消息,校尉汝云和王隆等将领,深为哀痛。

于是,校尉汝云,慷慨激昂地对校尉王隆说道:

“校尉大人:

我们最挚爱的主帅廉公,都已经战死沙场,为国尽忠了,我们还为谁活着呢?”

校尉王隆说道:

“校尉大人说得很对。我们还是拼死一搏,报答廉公的恩德,告慰廉公的在天之灵吧!”

校尉汝云、王隆等官军将领,指挥残余的官军将士,飞马冲向赤眉军。

校尉汝云、王隆等官军将领的举动,无异于飞蛾扑火,难逃自取灭亡的命运。

结果,校尉汝云、王隆等官军将士,都力战而死,成为了为王莽效忠的炮灰。

13

统领中央军主力的新王朝名将更始将军廉丹,在成昌兵败阵亡的消息,迅速传到了京师常安。

京师常安,笼罩在悲痛和伤心之中。

新王朝君臣和常安百姓,得知官军中央军主力败绩,常安出征子弟,战死沙场的消息,都震惊恐惧不已。

14

然而,新朝廷君臣,虽然满怀恐惧,但依然不思己过,不肯反省战场失利、民心尽失的缘由。

王莽痛定思痛,剖析更始将军廉丹败亡的原因,颁布文告,哀悼更始将军廉丹说道:

“更始将军啊:

想起当初,将军出征之时,朕允许您,拥有很多,经过精心挑选的精锐中央军将士。

各郡的好马、仓储的粮食、库存的金钱,都准许你,根据自己军队的需要,任意调用,任意支配。

可是,将军你,却骄傲轻敌,忽略了朕在诏书里,反复指点提醒的各种战略战术。

你自恃英勇无畏,离开了自己大将的权威标志,大喊大叫,独自冲锋陷阵,骑着自己的骏马,亲身上战场,去杀敌立功,最终不幸,被盗贼的乱刀,所杀害,功亏一篑,为国鞠躬尽瘁。

呜呼哀哉,尚飨!君战死沙场,实在可悲可惜呀!

为了表彰君的英勇无畏,和对国家的杰出贡献,朕特颁旨,赐给将军的谥号,叫作‘果公’,以彰显将军的耿耿忠心,表彰将军,一心为国,忠于王事的美德。”

15

更始将军廉丹战败身亡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朝野每一个角落。新王朝官吏百姓,皆震惊不已。

新王朝文武大臣,一个个恐惧忧虑,心里忐忑不安,唯恐至尊的皇帝看上自己的军事才干,领军才能,派遣自己率军,冲上前线平叛,前去送死。

唯有国将哀章,感恩图报,立功心切,渴望为新王朝效力,为王莽尽忠,建功立业,青史留名。

于是,国将哀章,自告奋勇,主动向王莽上书,自愿请求,率领官军将士,去函谷关以东,平定崤山以东地区的流民反叛。

16

读到国将哀章的上书,王莽赞赏不已,非常欣赏哀章的赤胆忠心,大赞哀章忠臣,命令近侍肉墩传旨,召见国将哀章。

国将哀章,见皇帝召见,欣喜异常,急匆匆地进宫,觐见王莽,聆听皇帝的教诲。

君臣照例,寒暄一会,就很快进入了正题。

王莽强忍心中的忧愁,故作笑容,静静地看着哀章,心里充满期待,一改絮絮叨叨的个性,不发一言。

国将哀章,深知王莽的好恶,看见王莽的神态后,暗暗欢喜,于是慷慨激昂地向王莽宣誓说道:

“陛下:

更始将军为国尽忠,战死沙场,臣非常感动痛惜。臣愿意效法先贤圣哲,立功沙场,为陛下尽忠。

回想当年,臣的先祖辈,辅佐皇祖考轩辕黄帝的时候,以中黄直的职位,担任皇祖考的大将,跟随上将军皇祖考轩辕黄帝,一道出征四方蛮夷,打败并杀死了九黎部落的酋长蚩尤等乱臣贼子。

如今,臣也居于,新室中黄直的职位,与先祖当年,侍奉皇祖考轩辕黄帝的境遇,非常类似。

臣迫切希望,能够效仿先祖的光辉事迹,为陛下竭尽忠心。臣愿意亲自率军,前去平定山东地区的盗贼,为陛下的千秋大业,贡献自己的点滴忠诚,为陛下解忧。

北方赤眉、铜马,南方绿林那伙乱贼贼子,虽然气势汹汹,嚣张狂妄,在臣的眼里,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一伙穷途末路的流寇盗匪,一帮冢中枯骨而已,不值得陛下忧虑。

臣接受陛下,高瞻远瞩的教诲,立即率军,出征讨伐,在陛下的英明指挥下,定会马到成功,凯旋而归。”

听了哀章的豪言壮志,王莽欣然大悦,对国将哀章的忠诚,十分欣赏,褒扬哀章说道:

“爱卿言之有理。

朕接受汉室禅让,继位新帝以来,一直渴望建立,皇祖考轩辕黄帝的丰功伟绩,流芳千古,青史留名。

爱卿忠心耿耿,愿意一心一意地辅佐朕躬,完成一统天下的千秋伟业,朕十分欣赏,赞叹不已。就依爱卿的意见,去办理吧!

国将爱卿,听朕旨意。

兹派遣国将爱卿,赶往东方郡国,跟太师大人(王匡)会师,精诚合作,一同剿灭,东方的盗贼匪徒,恢复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的盛世。”

国将哀章大喜过望,急忙表态道:

“臣哀章,恭敬地接受陛下的之意。哪怕臣战死沙场,也要报效陛下的洪恩,为陛下的千秋大业,贡献一个臣子的忠诚。”

国将哀章说完,笑盈盈地领旨而去。

17

王莽心里,当然十分清楚,国将哀章,不过是一个善于阿谀逢迎的无知之徒,并无真才实学和统军的才干。

国将哀章领命而去以后,王莽依然很不放心,担忧京师常安三辅的安全。

接着,王莽又下旨,调兵遣将,拱卫西京三辅。

大将军阳浚,率军防守敖仓,拱卫京师外围;大司徒王寻,统领十多万官军,驻扎洛阳,坐镇东都南宫;大司马董忠,在北军中垒营地,训练官军将士,演习武艺;大司空王邑,兼理三公的职务,全权负责,朝廷的军政事务。

王莽下旨,勉励三公四辅大臣,以及诸位出征将领道:

“诸君:

希望各位将领大臣,精诚团结,忠心耿耿,尽心尽力地辅佐朕,彻底剿灭各地叛贼,完成新室的千秋大业,名留史册,名垂千古。”

大臣们领旨而去。

18

然而,将领们出师不顺,不详的预兆,不期而至。

大司徒王寻,接到王莽,驻扎东都洛阳的旨意以后,一刻也不敢停留。

大司徒王寻,立即率领部下的亲近僚属卫士,从西京长安出发,向东都洛阳而去。

第一天,大司徒王寻与亲近僚属一行,走到霸昌观厩之时,天色已黑,无法前行。

霸昌观厩,在长安城东北约三十八里的地方,是汉王朝著名的六个马厩之一,拥有战马万匹以上。

于是,大司徒王寻下令,在霸昌观厩(驿站)中过夜,寻找战马,第二天一早出发,前往东都洛阳镇守任。

没有想到,大司徒王寻与亲近僚属一行,居然把最为重要的黄钺,也丢失了。

黄钺,就是皇帝颁发给大将,专门用以对部属将领,发号施令的黄金斧头。

大司徒王寻,深知黄钺的重要,心里非常担心着急,急忙派人四处寻找,依然一无所得。

大司徒王寻,心惊胆战,害怕皇帝责备,只得紧急上书皇帝,把丢失黄钺的情况,报告给了王莽,请求皇帝旨意。

19

大司徒王寻属下,有一个办事僚属,叫做大司徒士房扬。大司徒士房扬,一向恃才放旷,不拘小节,说话直率坦诚。

听说主帅大司徒王寻,无缘无故丢失掉了至关重要的黄钺,大司徒士房扬,十分震惊。

大司徒士房扬,不仅没有帮忙,去认真寻找皇钺,反而开始添乱,对同僚王皓等人说道:

“诸君:

丢失黄钺的预兆,很不吉利啊!

大司徒大人,出师未捷,就丢失了黄钺,恐怕是在预示着,出师不利啊!

我一定要提醒大司徒大人,高度警惕,谨慎出兵,不要遭受挫折,堕了一世英名。”

大司徒士房扬,大哭着,走到大司徒王寻的面前,提醒并警告大司徒王寻说道:

“司徒大人啊:

各地民变蜂起,四海不宁。不因别的,实在是朝廷的苛政弊政所致,只要改革弊政,休养生息,则反侧自销。

司徒大人啊,你此次出军讨贼,实在是逆天行事,与天下百姓为敌。恐怕最终,是凶多吉少,前途不保啊!

希望司徒大人慎之又慎,不要完全听从陛下,屠灭乱民的旨意,荼毒生灵,遭到天帝神灵谴责。

属下以为,司徒大人还是善待百姓,安抚攻心为上。不要烧杀抢掠,残害百姓,自乱军心,坏了社稷安定大事!

出师未捷,就失掉了黄钺,这是很不吉利的事情啊!这岂不就是圣贤典籍上面所说的‘失掉了锐利的斧子’的意思吗?

请大司徒大人东征,一定要慎之又慎!

大司徒大人,属下以下犯上,直言不讳地指责朝廷的不是,实属妄议国事,请大人撤职查办。”

大司徒士房扬,说完以后,就向大司徒王寻,自我弹劾,作为脱身之计,准备离职出走。

大司徒王寻,担心大司徒士房扬辞职出走,泄露皇钺丢失秘密,没有同意大司徒士房扬,离职的请求。

20

大司徒王寻丢失黄钺的消息,迅速传到了西京长安的未央宫。

王莽闻讯,也是震惊不已,对大司徒王寻,疏忽大意,犯下如此严重错误,痛恨不已,对着侍臣肉墩,大骂王寻道:

“王寻这个恶贼,久为三公,办事居然如此疏忽糊涂,不知轻重!如此重要的皇钺,怎么能够丢失呢?”

想到这里,一种不祥之感,顿时涌上了王莽的心头。王莽突感心脏狂跳不止,有些心烦意乱起来。

“哎呀,大事不好!大军出征,讲究万事吉祥。王寻这个糊涂颟顸的家伙,却无缘无故,丢失黄钺,大不吉利。

丢失黄钺,非同小可。恐怕是为非作歹之辈,故意偷窃黄钺,妄图阻挠进军,扰乱朝廷的东征讨贼大计。

肉墩啊,立即派人,前去告诉王寻,立即认真调查此事。务必找回皇钺,彻底弄清,黄钺丢失的真相,对妖言惑众、作奸犯科、盗窃皇钺之人,依法严惩。”

王莽对丢失黄钺十分恼怒,认为丢失黄钺很不吉利。王莽决心,惩罚大司徒王寻身边作奸犯科的属下,警告那些为非作歹之人。于是,他声色俱厉地命令肉墩,向大司空王邑传旨道。

侍臣肉墩得旨,立即派人,快马加鞭,赶往霸昌观厩,向大司徒王寻传旨。

21

大司徒王寻,痛恨大司徒士房扬,直言无忌,触犯忌讳,欲寻找替罪羊顶罪,认为房扬,有盗窃皇钺嫌疑。

于是,大司徒王寻,迁怒房扬,以保管不当,丢失黄钺之罪,将大司徒士房扬,活活打死,以惩罚房扬的妖言惑众、胡言乱语,向王莽交差。

大司徒士房扬,就这样因出言不慎,妄自谈论丢失黄钺的事件,成为了一个无辜的冤死鬼。

然而,新王朝的有识之士,贤明士大夫,却从丢失黄钺的事件中,看出了新王朝覆灭的端倪。

作为主持一方战事的高级将领,大司徒王寻,居然会无缘无故,就将十分重要的出征黄钺丢失,事件非同寻常。

这样的失误,实际上预示着,新王朝内部,管理的混乱,为新王朝的灭亡,敲醒了警钟,昭示着新王朝覆灭的一个重要的因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