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说服太史伯(重写版) (第1/2页)
“太史伯,我们长丘最近开办了一所军校,就在城西,相信你也看过了校舍。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能指挥千人规模的将领。
我们设置了骑兵战术,守城战术,火攻战术,袭扰战术等课程。对于战役和战略的指挥,我们不仅传授《军志》,《军略》等传统兵法,还独家讲解《太公兵法》。
除了军事,我们还有政事的科目,我们认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不晓得政治的将领不是合格的将领。我们的教材包括鲁国史,晋国史。
可怜天下父母心。如果这次访卫顺利,为了表示感谢,卬愿意让太史伯的四名孩子免费在此深造。
而且本校对毕业学生的前途十分关切,如果令公子有意效力于卫国的卿大夫,我等会以推荐信等形式,帮助令公子谋得满意的前程。若学生有意来宋国就职,包括卬,荡氏等卿大夫之家非常愿意招揽入幕。总之,只要从本校毕业,三年后定然有光明的仕途。
怎么样?太史伯你也不想自己的血脉沦落到务工务农的悲惨处境吧?”
“晋国史和鲁国史你们也教吗?老夫治卫国史,每年与鲁国交叉检查史书时,大略也见过鲁国史,可晋国史,莫说老夫,就是我历代祖先也无缘一阅,太傅非太史出身,如何能够看过晋国史?遑论执教。”
卫国和鲁国是邻国,因此周王室会让鲁卫齐宋四国互相审阅邻国的史书。晋国在很长一段历史里面,和卫国不是邻国,二者直到晋国鲸吞了赤狄之土,受了周王室赐予的温地,武力攻占了卫国的城邑,才与卫国比邻,因此史书互审时,晋国不与卫国一个小组。和晋国一个小组的虞国、虢国、魏国等国都被晋国灭了,现在是晋国自己审自己的史,霸主国就是这么豪横。
太史伯没见过晋国史,不代表公子卬没读过。后世浙江高考题最喜欢从《史记》、《国语》、《春秋》中出文言文的题目,因此公子卬为了考上重点大学,把这三本书通读了遍。
公子卬已经把鲁国史和晋国史的教材编纂出来了——一本小册子,教材不需要和史书一样是编年史,公子卬是根据教材的思路,来插入讲述史书上的故事,进而支撑教材里的观点。譬如“刀把子里出政权”一章中解读了“郑庄公射王肩”、“曲沃代翼”等史料,“远交近攻”章节中点出了“烛之武退秦师”的史料。
公子卬把小册子递给太史伯一观,后者不仅惊诧于纸张相对于竹简的轻薄,还被教材中的内容所吸引。公子卬的教材里没有严格的时间和纪年,但里面叙述故事的口吻是和《史记》一样,太史伯从未见过这种讲故事一样的史料、教材。
教材里关于晋文公等人的故事让太史伯深深迷恋。
“卬非太史,晋国史是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得,但其中故事却是真真切切的。”
“真是本好书!”太史伯又问:“太傅所说的《太公兵法》,可是齐国始祖、兴周灭商的姜太公?”
try{ggauto();} catch(ex){}
“然也!我麾下有的是齐人,对太公兵法熟稔的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