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招商的野望(重写版) (第1/2页)
公子卬答应了太史伯的请求。事情谈妥了,太史伯先去休息了,公子卬才把舆人和章恺重新召入内。
“农税的改革,关键在财政。财政有钱,即使失败了,也不过是让利于野人,来年改回来便是。可如果财政不支,恰逢改革失败,那对于长丘而言不啻于灭顶之灾,到时候可能连国人、士人的口俸都发不出。
加上之前卬的资金都来自于国债,债务总是要还的,长丘的财政已经被我用得七七八八,继续新财源的注入。
现在有一个机会,解决财政的窘境。那就是去卫国招商。”
“啊?”章恺诧异道:“据我所知,太傅此行不是为了求娶卫国公女么?”
“卬早有意出外招商,由官府出面,把长丘特产推向中原,同时也从外国采买宋国紧缺的货源。
对外声称求娶卫国公女有诸多好处,首先一路上的开销有卫国负担,其次一路上可以大张旗鼓,围观者众多,于卖货而言,可以广而告之。”
“恺不懂。经商之事,明明商贾就可以去做,为何要官府亲自出面。太傅身为贵胄,在卫人看来岂不是有失身份?”
公子卬道:“殷商时,商贾为贵,有周以来,商人地位渐渐下行。各国官府多重农桑、用士人,而轻商,尤以姬姓国为甚。这是不对的。
我长丘有工匠能制烧酒、纸张、火折子等好货物,奈何销路打不开,以至于不能暴富。虽然商贾可以自己拓宽销路,但与官府招商相比,有不足之处。
首先,商贾在姬姓国身份低贱,当然郑国除外,行商时,难免为他国权贵盘剥、欺侮。司徒以税务之名勒索商人,司城以防火之名勒索商人,地痞流氓以保护费为名勒索,甚至小小的门官也会刁难。可若我以公子之身,亲自与卫国高层交通,谁敢造次?
其次,商贾难免结仇。譬如火折子若销往卫国,卫国的阳燧必然滞销。阳燧说白了就是青铜制成的凹面镜,寻常商贾哪里能批量生产青铜制品?他们连铜矿都没有。因此阳燧的产业多寄于大公族之下。我若贩卖火折子到卫国,必然遭到阳燧生产者的抵制。断人财路,杀人父母,必有大公族出来报复长丘商人。以区区商贾,如何敌得过卿大夫之家?若非长丘官府出面,如何顶得住?
再次,商贾开拓见效慢。一个外国来的行商,没准明天就卷铺盖跑路了,因此对于外来行商,卫人多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可如果长丘官府出面,是以太傅的信誉背书,不会赖账,就会有人想到先付定金,预定货源,大量采购。长丘现在百废待兴,拿到资金就可以增开工坊,扩招工人,快速致富,等一有钱,再发明新的货物,一步块,步步快……”
公子卬是温州人。在后世,整个浙江官府都把招商引资当成是官府的头号工作。例如,湖州官府规定:“区县ZF领导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精力、平台主要负责人要有50%以上精力用于招商引才。”公子卬实验室的师弟曾感慨过:“你们浙江从海外招商,抢到订单,我们**人才有机会去浙江打工。”
章恺若有所悟,弹剑的舆人更酸了:“只怕太傅招商成功之时,则是农税改制之日,我等舆人怕是连野人都不如矣。”
公子卬道:“莫作悲观想。招商成功后,财政自然宽裕,舆人的口俸自然水涨船高。”小吏的统战价值肯定要比小农高,公子卬不可能不尽力笼络,明朝就是因为裁撤了邮政局的小吏,导致商洛英雄逼死崇祯帝。“不过,到时候可能就改农税为粮食买卖的商税了,不会再保留这么多舆人的编制了,我会尽力劝说多余的舆人从军入伍,毕竟财政宽裕了就能养得起更多军队了。”
“真的!”舆人很高兴。舆人也是士人出身,家世清白,接受过基础的技击、射击、御术教育,是合格的兵员。士子中,军人的待遇可比舆人好得多,军人是用来收拾别家的军人的,自然等有较好的伙食供应,而舆人是用来对付食不果腹的野人以及不懂剑术的国人的,没有必要吃的太好。
try{ggauto();} catch(ex){}
……
“呵!”出发的那天,太史伯看到公子卬随行的队伍,人都吓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