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说服太史伯(重写版) (第2/2页)
太史伯更心动了。因为在都城的大学里面,学生的军事教育仅限于射箭、御车、技击三科,学来可以敌一人,但不是敌万人之术。时下最基础的兵法《军志》、《军略》学校都不教,遑论春秋最顶级的、齐国独有的《太公兵法》。在政事上,大学里也只教最传统的《尚书》、《诗经》,可这年头,周道日衰,霸道方兴未艾,传统的政治秩序已经渐渐不管用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国际关系、君臣关系。《诗经》、《尚书》可不讲这些,反倒是公子卬的教材里说的明白。
公子卬还有很多选修的科目《手把手教你剪灭戎狄》、《古今战役通鉴》,这些无疑可以帮助学生们掌握更为细分的专业领域。
太史伯道:“如果真按照这样按部就班学下来,我儿不得主君的赏识也难。万一学的好,或许可以荡平卫国附近的戎狄,裂土封疆,光大门楣。”
公子卬怕太史伯不信教学效果,让他的第一个学生,荡虺当场背诵了一段教材里的文字。
“好,好,好!”太史伯欣然答应了公子卬的条件,“不过太傅,如此浩浩荡荡的人马,若最后相不中敝国公女,最后可不好收场啊。”
“此事易尔。”公子卬拍着胸脯保证:“可以效郑昭公故事,既不坏了两国情谊,也不用委屈了自己。”
郑昭公做公子忽时,替齐侯驱逐戎狄,齐侯曾希望把自己女儿许配给他,公子忽找了个借口推辞:“我是奉了敝国国君的命令,带着国君的军队来救援齐国,我要是娶了媳妇回去,百姓会怎么说我呢——凭借公家的军队索取自己的婚姻。”公子忽既不伤了郑宋两国的体面,又委婉地拒绝了齐侯的许婚。
太史伯看过齐国史,一点就透,盛赞公子卬有才。
……
启程,出发。一路上公子卬与太史伯同车。
公子卬趁机请教卫国朝堂的格局。
“如今敝国公室衰微,公族之中,以孙氏、宁氏为尊,等而下之,有孔氏、石氏、蘧氏等亚卿。如今敝国的执政是上卿宁俞宁甯生,当初敝国国君被晋文公囚禁时,是宁氏设计相救,才能回国得位。因为这份功劳,宁氏忝为执政。
孙氏家主讳良夫,字子俊,匡邑之主。匡邑素来生产阳燧,以此发家致富,如今兵多粮广,为敝国最强之上卿,平素里孙氏依仗兵盛,嚣张跋扈,就是敝国国君也不得不尽力笼络。太傅若是见了孙氏车驾,一定要记得忍让。”
公子卬听到阳燧,目光一凝。
“孔氏家主讳达,字子懿,子姓,祖上是宋国公子嘉。公子嘉本是宋殇公的大司马,因贵国的华督觊觎公子嘉的妻子,遭到杀害,子孙逃逸他国,有人入鲁,有人入卫,因公子嘉字孔父,因此子孙以孔为氏。孔达为人忠免,受到卫君器重,掌贰广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