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青云(3) (第1/2页)
夕阳下,黄土路灰尘四起,村庄门扇紧闩,屋外晾着秫米,老牛伏在槽中,闭眼咀嚼草料,摇摇尾巴驱赶虻虫。
一个人影都没有,村里安静得吓人。
“踏踏”声渐近,小毛驴沿坡而下,毛驴上坐着一个男人,着青色大襟窄袖袍,饰黑色宽边,头戴进贤冠,冠带随着缓坡一颠一颠。
一个小吏牵着缰绳,跟在他旁边。
古道斜阳,狂风乍起,裹挟着沙土呛进嘴,二人灰头土脸地打了几个喷嚏。
小吏用手扇了扇风,抱怨道:“姚治中,咱们足足走了有半个时辰了,怎么还没到啊!”
青衣男人抬头看太阳:“咳咳……快到了,快到了,再往前三四里,这条路口便是。”
小吏“哦”地答应,闷头继续走。
一驴二人又晃晃荡荡行了半刻。举目望去,衰草连天,地里稀稀疏疏长了些豆苗。
小吏轻蔑道:“本想邺城乃冀州治所在,邓氏图谋之基本,有多么繁华呢,没想到进城这几日,所见所闻,竟如此破败颓废,全是荒草斜径,民不理农事,比咱们青州差的远了。”
那男子也顺着他目光看去,但神情严肃,捻着胡须若有所思,并不搭话。
牵驴的人便讪讪止住口。
再往前走,眼前终于出现几座房屋农舍。老牛懒懒睁眼,打量着陌生的闯入者。
小吏抹了一把汗,眼睛滴溜溜转,家家户户门窗紧闭,稀无人迹。
他不由咋舌道:“治中大人,没走错吧?”
男子亦有些诧异,他伸出头来前后看看,仔细与脑海中的画面中对比着,“应当不会错……罢了,先去敲门吧。“便翻身下了坐骑。
小吏将毛驴引到桩前拴好,回头见长官已走到柴门外,也加紧脚步跟了过去。
“老乡,家中可有人么?”
两个人在门口等候,小吏从布袋中掏出文书纸笔,用作记录之用。
门开了条细缝。
男人还没来得及行礼作揖,只感觉头顶上“咚咚”两声闷响。
他“哎呦”大叫,急忙护住头,不想却已迟了一步,自己显是被什么钝器砸了脑袋,力道之狠,打得冠都歪到一边去。
他捂住头,一抬眼,眼前赫然是把沉甸甸的木犁!
四五个短褐穿结的庄稼人旋风一般冲了上来,在他面前站定,数目相对,大眼瞪小眼。
突然一人振臂高呼:“打,打他!”
“给我狠狠地打!”有人应和。
几跟木棍噼里啪啦,争先恐后落下来。
小吏站在他身后几步,一时竟被吓呆住了。
青衣男人一手护头,还惦记着头顶摇摇欲坠的冠,躲闪不及,“哎呦!哎呦!”地叫着,混乱间被推搡进了里屋。
这时,小吏才终于反应过来,大喝一声,低头冲到房中,连人影都没看清,便抱住一人脖子扯倒。
那人侧摔在地,一个鲤鱼打挺,转身扑到身前掐他大腿。两人在灶台边你推我挤,拳打脚踢,扬得满房都是炉灰。
小吏身材并不矮小,也并不瘦弱,但村民们常在庄稼地里忙活,身强体壮,男人抬脚一踹,小吏便飞出去老远,重重跌在地上,脸着地,吃了满嘴的灰。
拿着农具的帮手们也被炉灰迷了眼,在一边揉眼吐痰。
两人胡乱缠斗,又是搂腰又是拧胳膊。
小吏咬牙低吼:“你们这群刁民,反了天了!可知道打得是谁,竟……唔唔……”
“啪!”
他捂住左脸,不可置信地伸手一指,声音都尖了:“你他娘的打我脸!”
男人松了松自己的拳头,得意洋洋,转过头招呼:“乡亲们,都愣着干啥,打啊!”
“啪叽”,一片菜叶子应声扣住逃窜的身影,黑压压影子围上来。
“本来粮食都不够吃!你还偷!”
“咋那么不要脸呢!偷了我家锄头不说,连我媳妇织的布都要偷!”
“还偷了我阿婆家三只鸡!会下蛋的母鸡!……”
“……你们……打错人了……”青衣男人被逼到墙角,摆着手后退,声音越来越小,淹没在人堆里。
屋里一时骂的骂,喊得喊,乱做一团。
正当狼藉之时,一个官员急步从门外走进。
眼瞅见屋内鸡飞狗跳,他倒吸了一口气,三步并作两步冲上来,两只手边扑腾边大喊:“了不得!都干什么呢,给我住手!”
房内众人气喘吁吁上了头,没人理会他。
他脖根逐渐憋到通红,手扶门板,叉腰大吼。
“停下!不然都送到官府问罪!”
各人这才慢慢停下动作,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人堆里传出狐疑嘀咕:“乡长咋来了……”
“一个个的,无法无天!还敢问我咋来了,你说为啥!再不来还不让你们把天给戳烂!”
常卢从外围挤到灶台跟前,两个煤灰裹住的人正缠斗得不分彼此。
他苦着脸将二人分开,又去搀扶跌坐在地的青衣男人,手忙脚乱替他掸灰,口中“误会误会”念叨。
村民们看着如丧考妣的乡长,都摸不着头脑。
“咱们好不容易抓到贼,正收拾他呢,你为何阻拦……”
“胡说!哪里来的小偷!”
常卢心里憋着气,胡子都被气歪了,照着说话的人屁股就是一脚,踢得人直挺挺趴在地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