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莹电子书www.ibingtxt.cc

字:
关灯 护眼
冰莹电子书 > 登凤阙 > 第一卷 护国寺 第09章 佛签

第一卷 护国寺 第09章 佛签 (第2/2页)

那黄布条上分明一个字也没有!

一般而言,佛签往往会被划分为上、中、下三等,或者凶吉两种。然而,她所求的签却与众不同,上面竟无一字一句。而且在母亲看来,那还是她的姻缘签。

这个空白就很耐人寻味了。究竟是代表她没有姻缘呢,还是说,连世人心中无所不能的神佛都觉得她心不诚,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撒手不管了?

看来神佛也是欺软怕硬之辈,知道她不信,管都不敢管。

夏侯纾这么想着,再看向老和尚时,眼里便多了几分怜悯和嘲讽。心想这老和尚也是个道貌岸然、看人下菜碟的家伙。不过是一支签而已,什么都没有,是好是坏全凭他一张嘴。而他却因一时拿不准求签人的心思,不敢随口乱说,反而把那佛签说得神乎其神。

不会解就不会解吧,都一把年纪了,非装得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故弄玄虚惹人心中不安。真是枉为出家人!

夏侯纾这厢十分鄙夷,而深信佛法的钟玉卿却越发愁眉深锁。

“大师这话是何意?”钟玉卿的心情越来越烦乱,她焦急地追问道,“难道是说我儿的姻缘虚无缥缈,不可捉摸?还是这解释佛签的黄布条原本就是放错了位置?误断了?”

夏侯纾震惊地望着母亲,不得不佩服她们果然是亲母女,连想法都大差不差。但同时她又不得不欣赏母亲的思虑周全,居然会想到是那黄布条放错了位置。可即便如此,母亲似乎也没转过弯来。既然所有黄布条都是寺里的僧人写的,那么结果好坏都是他人之言。而她的姻缘是自己的事,为什么非要听别人怎么说呢?

回溯往昔,若非双亲受术士蛊惑,她岂会在襁褓之中就被送到泊云观?说是清修,但那些没有父母呵护与陪伴的日子,她是怎么咬着牙熬过来的,只有她自己清楚。正因如此,她如今才会对各大佛寺与道观充满了抵触。

钟玉卿显然没有精力去琢磨女儿此时的想法,她的注意力完全被手中的佛签以及老和尚的阐释所吸引,并且愁眉不展。

老和尚仿佛是于心不忍,他捋了捋胡子,不慌不忙道:“缘生缘灭,皆有因法。前世种因,今生得果。顺其自然,尽释前缘。”

夏侯纾一个字也没听懂,全当王八念经。

钟玉卿的愁容却愈发深重,仿佛无法接受眼前的事实。她静静地站在那里,过了许久都没有开口说话。

夏侯纾不忍心看到母亲这般难过,便宽慰道:“我早说我不信这个,母亲偏偏要我去求签,如今可不是自己给自己添堵?”

钟玉卿茫然地看了女儿一眼,依然没有说话。

“母亲不妨仔细想想,我们家的姑娘何时就差了,怎么就得不到好姻缘?还需要特意来祈求吗?”夏侯纾说着,有意无意地瞟向那黄布桌后面神态自若的老和尚,随后她故意提高音量,“与其听信这些子虚乌有、怪力乱神之语,倒不如把心放宽一点,就像这位大师所说的,顺其自然吧。”

老和尚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对外界的一切声音充耳不闻。他的面容依然保持着那份从容和宁静,就像天空中的云朵随风轻轻飘动,山间的微风拂过树梢,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而自然。

他没有因为周围的喧嚣而分心,反而顺手将桌面上散落的古籍捡了起来。他的眼神专注而深邃,动作慢条斯理,一丝不苟,耐心地修补着每一页破损的地方。仿佛在进行一项神圣而重要的仪式。

夏侯纾的心里瞬间窝了一团火,如滚水般翻腾,却又不好发泄。她努力想要平息,但那怒火却如狂风中的火焰,越燃越旺,看向那老和尚的眼神就多了几分责备和厌恶。

你老人家真实惠故弄玄虚,三言两语把别人搞得心神不宁,自己倒是相当惬意嘛!若是这天底下的出家人都像你这样说话行事,只怕也没几座庙宇可以流芳百世了。

夏侯纾越想越气,便紧盯着那位老和尚。见他丝毫没有为自己的言行而反思,她的嘴角不由得勾起一抹讥讽的笑意,故意开口询问道:“敢问这位大师,您的法号是什么?贵庚几何?您是本寺的常住僧人,还是外来的挂单和尚?我素来听闻,年岁渐长之人,眼神会变得模糊,脑子也可能变得不太灵光。不知大师您……”

“不得无礼!”钟玉卿的面容上充满了惊愕与愤怒,她严厉地斥责道,“你小小年纪,懂什么?这里不是你撒野的地方!”

言罢,她立刻转向老和尚,满脸歉意地向他赔罪。

老和尚一笑了之。

夏侯纾满腔怒火,然而出于对母亲的尊重,她选择隐忍不发,只能发出一声冷笑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她侧过身去,正好看到一个中年和尚走过来,面容清秀明净,似乎有些熟悉。

中年和尚先恭敬地向老和尚行了一个礼,然后转向钟玉卿,微微低头致意,声音温和地说:“小僧子深,乃智空大师坐下弟子。我家师傅得知施主已上山,诚邀施主到禅房一叙。”

夏侯纾恍然大悟,难怪她觉得眼熟,竟然真是熟人。于是,她如同见了救星一般看着子深和尚。

子深和尚是智空大师最钟爱的弟子,他性格谦逊有礼,行事周到细致,在医术上也有着非凡的造诣。先前他曾随智空大师到越国公府做过几场法事,因而夏侯纾与他有过几面之缘。

说起这位智空大师,那可是声名远扬,比着偏殿里解签的老和尚靠谱多了。

智空大师南祁有名的得道高僧,可谓上知天文,下通古今,言谈举止更是高深莫测,又常常叫人如迷糊灌顶,茅塞顿开。整个南祁,不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头百姓,都对他极为尊崇。人们不远万里跋山涉水来护国寺,除了上香许愿,最大的渴求就是见上他一面,领会佛经教义,了结心中不平。

以往每年秋天,钟玉卿都会派人来请智空大师去府里小住几日,一来是给英年早逝的长子夏侯翖诵经超度,二来也是慰藉她缠绵多年的丧子之痛。但智空大师如今已年逾古稀,行动渐渐不如从前灵便,身体也每况日下,日日由弟子在旁服侍。近些年来,除了皇家的祭祀礼,他对其他人事物一概不理会,只一心参禅。

今日有幸能见上,实属难得。

钟玉卿听了子深和尚的话,眼中立马闪烁着热切的光芒。她凝视着面前的子深小和尚,仿佛在他的身上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也照亮了她内心深处的迷茫与不安。

“阿弥陀佛!”钟玉卿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喜悦的神色。她接着便双手合十,感激道:“智空大师愿意相见,实乃幸事!”

看着母亲眼中闪烁的激动与欣慰,夏侯纾的心中犹如卸下了千斤重担。她在心底暗暗感谢智空大师如同春雨般的及时出现。有了大师的耐心开导,母亲定能驱散心头的阴霾,不再被杂念所困扰。于是,夏侯纾赶紧催促母亲去见智空大师,而她自己则与知客和尚一同前往为香客们准备的禅房安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