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回 公孙禄直言进谏 颟顸君一意孤行 (第2/2页)
流民队伍聚众之时,虽然人马以数万计算,但流民军,大都不敢,去攻占劫掠城市,与官府官军公开做对。
即使勉强劫掠到一些粮食财物,也只能够维持,流民军全体部众当天的生活,苟延残喘,暂时活命而已。
讨伐流民之时,各县长官和州牧、郡太守等大小官吏,战死沙场的,大都是官军,自己乱斗,被自己人的武器杀伤杀死的。
流民队伍将士,谨小慎微、胆小怕事,知道触犯官府的严重后果,并不敢存心,去杀死朝廷的各级地方官吏。
新王朝的官吏百姓士大夫,都清楚王莽的个性。
可惜,新王朝的最高领袖王莽,高高在上,不询下情,已经完全被自己的部下大臣官吏所蒙蔽。
加之,王莽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个性,不肯接受大臣将领,相左的意见。
王莽完全不理解或者不愿意去了解,流民反叛的真实原因,始终也不懂得流民内部的真实情形。
于是,高高在上的新王朝君臣,不愿意面对百姓疾苦深重的残酷现实。
新王朝君臣,反而武断地认为,造反的百姓,是恶性难改,百姓们都是无知刁民,天生的盗贼本性,凶残成性。流民们,成群结队,反叛犯上,违法乱纪,烧杀抢掠,一个个都是无恶不作的奸恶之徒,罪不容赦。
于是,新王朝君臣,彻底放弃原有的安抚之策,欲用武力镇压,去平定四方叛乱。
新王朝君臣决心已定。
地皇二年(公元21年)年末,王莽下令荆州州牧王佳,动员自己荆州州牧所辖的地方郡县官军将士二万人,前去攻打,盘踞绿林山的流民武装绿林军,务必立即将绿林军这些盗贼匪徒,剿灭净尽,恢复地方安宁。
接到皇帝旨意以后,荆州牧王佳,不敢怠慢,立即动员自己荆州牧所属的称做“奔命部队”(机动部队)的官军将士二万人,前去攻击,盘踞绿林山的流民军队。
闻听荆州牧王佳,率领郡县官军主力来攻,绿林军首领王匡、王凤等,不愿意坐以待毙,为了自己的生存,只好率军,被动地应对官军的讨伐。
荆州郡县官军和绿林流民军,在云社(湖北沔阳)一带,展开了数场激战。
绿林军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有利条件,而官军暴虐,军纪涣散,百姓怨恨。
结果,绿林军大胜。
王匡、王凤兄弟统领的绿林军,大破荆州牧王佳的官军队伍,杀死官军将士数千人,把官军所有的粮秣辎重等军用物资,全部掳获,大获全胜。
荆州牧王佳,见势不妙,急忙率军向北撤退,想逃脱绿林流民军的包围。
绿林军将领马武等,率军再对荆州牧王佳的官军,予以截击,对荆州牧王佳,迎头痛击。
绿林将领马武等,得势不饶人,个个奋勇争先,勇敢杀敌。
绿林军将领马武,冲锋陷阵,率领部属将士,钩住了荆州牧王佳战车上挡泥的装饰板,摧毁了荆州牧王佳座车的篷帐,刺杀了在车上陪乘和保护荆州牧王佳的护卫将士。
荆州牧王佳见状,大吃一惊,以为自己,已经是死路一条,只好请求,绿林勇士饶命。
绿林豪杰,却放过了荆州牧王佳,自始至终,都没有杀害荆州牧王佳的举动。
荆州牧王佳,大难不死,终于得以躲过一劫,率领残兵败将,回归荆州州所。
绿林豪杰,趁胜继续进军,于是挥军攻陷了竟陵(湖北省天门县),转而袭击云杜、安陆(湖北省安陆县)等地,声势更加浩大。
得胜之后,绿林豪杰大量掳掠妇女,掠夺粮食财富,退回绿林山中驻扎,与官军对垒。
此战以后,绿林豪杰节节胜利,声势更加浩大,绿林队伍人马,快速增加到了五万余人。一座小小的绿林山,已经难以驻扎,全部绿林军将士了。
见绿林军势大,荆州牧王佳等州郡官府官吏,更加无法制止,无法应对绿林豪杰的攻击。
绿林豪杰的声威,传遍荆州南阳等地。
王莽得到消息,对绿林等流民军的担忧,也愈盛。而新王朝君臣,依然颟顸如故,不肯对法律法令、改制政策等,做丝毫的改变,以缓和百姓的反抗。
那时候,新王朝的法令,多如牛毛,而又十分苛酷琐碎,百姓根本就无法适应,陷入法律罗网的人,越来越多。
而全国各地,平叛战事不断,讨伐叛乱所急需的军需钱粮,都要从庶民百姓的身上去募集。
庶民百姓的差役、赋税负担,更加沉重,加之大旱连连,灾难不断,庶民百姓无法缴纳,而官府催逼赋税更急,庶民百姓,更加不满怨恨。
贪官污吏,逼人欲死。地方官吏,更是假借种种名义,去大肆盘剥搜刮百姓,从中渔利,中饱私囊。
下情无法上达,不满怨恨无法宣泄。新王朝全国各地,群情激奋,下层官吏与庶民百姓,对新王朝君臣的怨恨不满更甚,只有不断抗争,以求活命。
108
大司马董忠部下,有个属吏大司马士,名叫王尧,奉命到豫州去办案,在路途之上,被流民武装俘虏了。
流民武装将领,认为大司马士王尧,是新王朝三公属下官员,对王尧很是尊敬。流民军将领,不仅没有杀害王尧他,反而对他十分客气,还派人把大司马士王尧,安全地护送回了县里。
大司马士王尧,十分感激,认为流民将士心存善念,并不是万恶不赦之徒,可以招抚安置,稳定民心。
回到京师常安后,大司马士王尧,如实详细向皇帝上书,报告了自己沿途所见,以及流民军内部的情况,反映了官逼民反的现实,恳求朝廷,改变剿抚政策,力求安抚为主。
大司马士王尧,所反映的实际情况,与王莽以前得到的内容,并不一样。
得到大司马士王尧的上奏以后,王莽勃然大怒,当着侍臣肉墩之面,申斥王尧说道:
“大司马士包庇盗贼,为盗贼代言,岂不是是非不分,不讲大义原则,昧尽天良,欺骗君王,诬蔑朝廷的圣明吗?
肉墩啊,速诏三公四辅前来,商议讨贼大事。”
侍臣肉墩,急忙下去传达圣旨,招来大司马董忠、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等三公、四辅大臣。
君臣坐下,王莽就声色俱厉、怒不可遏地责备三公、四辅大臣道:
“诸君:
官吏的意思,就是管理。处理国家事务,宣扬德政,彰明恩泽,去管教养育百姓,这是仁政的原则和基础。
压制豪强,督察奸邪,逮捕诛杀盗贼,这是正义的节操和职责之所在。
而今,却根本不是这个样子。
盗贼四起,变乱不断发生,大臣官吏总是不能够逮捕和制止。
直到盗贼声势更盛,结成大帮大伙,成群结队,拦劫乘坐传车的官吏,掳掠官民百姓时,才开始上报贼情。
官吏从盗贼巢穴里,脱了身,逃跑回来的,又被盗贼首领洗了脑,妄自信口胡言,在朕的面前,胡说什么道:
‘臣曾责问群盗道:
‘为什么诸君,罔顾朝廷法令,违法乱纪,成为盗匪,出来干这种祸国殃民,羞辱祖宗,遗臭万年之事呢?’
盗贼回答臣说道:
‘回报大人,并不是我们,小老百姓无耻,甘于堕落,自愿做贼。这都是因为赋税沉重,灾难连连,我们贫穷无助,无路可走,才被逼上绝路的缘故。’
然后,盗贼们还护送臣回去,向朝廷报告。’
现在,庸俗无耻、不明是非的庸碌无能之辈,谈论事情,多是采用这个样子推脱责任。
你们应该,好好想想这个道理,即使是由于天灾人祸,贫困饥寒,而去胡作非为,触犯法律,也不过,大的是一伙人,去实施抢劫,小的是一个人,去进行偷窃,不外乎这样两种情形。
现在的情形,却完全不是这样的啊!
盗贼匪徒们,竟然敢于,谋划结党成帮,人数以万千百计算,去结党做乱,对抗朝廷。
这是十分明显的大规模的叛乱行为,这是谋逆反叛、株连九族的叛逆大罪。
难道是因为饥寒成为盗贼,这样一句话,就可以简简单单解释得了的吗?
诸位四辅、三公大人:
你们应当严肃地告诫,地方官员,各位卿大夫、卒正、连率和各庶尹等,务必谨慎小心,认真管教、抚养善良的平民,迅速捉拿和歼灭盗贼地痞。
如有人不同心合力,不憎恨狡猾的盗贼,而同情盗贼,胡说他们,是由于天灾人祸不断,饥寒所迫,才这样干的,为他们的罪行开脱的,你们就应该立即去逮捕、监禁他们,查办他们为虎作伥,同流合污的罪行!”
“臣等恭敬地接受陛下的旨意,一定严惩盗贼,不纵容叛逆。”
听了王莽的训斥,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大司马董忠等三公,恐惧不安,急忙诚惶诚恐地向王莽表态道。
自此以后,文武大臣和地方各级官吏们,更加地胆颤心惊,没有谁再敢在皇帝面前,说出流民、难民造反的真实原因了。
而州府郡县官吏,没有皇帝的派兵旨意,又不能够擅自调动所属的郡县官军,去讨伐和剿灭盗贼。
因此,各地的盗贼反叛集团,越发无法制服,势力更加强大,终于到了熊熊火焰,无法浇灭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