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莹电子书www.ibingtxt.cc

字:
关灯 护眼
冰莹电子书 > 东汉之布衣天子 > 第六十三回 安汉公重申大义 小皇帝正式大婚

第六十三回 安汉公重申大义 小皇帝正式大婚 (第2/2页)

“陛下:

臣以为,金当即使已经过继给自己的伯祖父(金赏)做继承人,但还是应该,给他自己的亲生父亲和他的亲祖父,建立家族的祭庙,而应该派一个人为大夫,去主持他自己的伯祖父的祭祀。”

那时,右将军甄邯,正在旁边,做会议纪要,记录这次朝会的主要内容。

当着皇帝刘箕子及文武百官的面,右将军甄邯,马上站了起来。

右将军甄邯出班,大声叱责京兆尹金钦,指责京兆尹金钦,违背了大宗的礼制礼法原则,并弹劾京兆尹金钦说道:

“陛下:

金钦诬蔑他自己的祖先,违背了大宗的原则。既然做了别人的继承人,就应该坚守,为他尽孝的原则。

金钦的言行,违背了礼制礼法的基本原则,可谓不孝不智,犯了大不敬之罪。请御史纠治。”

大司马王莽听了,十分赞赏右将军甄邯,坚持礼制礼法原则,赞同甄邯的意见,表态道:

“右将军大人的弹劾,非常在理。来人啊,立即逮捕金钦这个无君无父、忘恩负义的奸贼,关入监狱。”

京兆尹金钦,因言获罪,被大臣弹劾,违背了朝廷礼制礼法的大宗原则。

最终,京兆尹金钦,不仅没有如愿继承,都成侯金常的爵位不说,而且还在狱中,被逼自杀。

太皇太后也很快得知了事件的结果,也十分赞赏,右将军甄邯坚持礼制礼法原则的举动道:

“右将军甄邯,坚持大宗原则,做得很对!只有坚守礼制礼法原则,才能够维护国家的纲常礼仪。”

太皇太后专门下旨,表彰右将军甄邯说道:

“右将军甄邯,深知朝廷礼制礼法的基本原则,敢于维护国家纲纪,维护大宗原则,坚守国法,不徇私情,可谓坚守原则,忠孝双全,特增加封地采邑,一千户。

兹改封金安上的曾孙金汤,即位都成侯,继承祖辈金常的都成侯爵位。”

金安上的曾孙金汤,吸取了叔父辈京兆尹金钦,因言获罪的深刻教训。

受封的当天,金汤就再也不敢,回到他自己原来的家里居住了,用以显示自己,作为大宗都成侯金常的继承人,应遵循的维护大宗利益的孝顺大义原则。

眼见右将军甄邯,坚持大宗的礼制礼法原则,受到太皇太后陛下奖赏,文武百官,也不甘落后,纷纷效仿。

颍川郡太守严诩,决心以实际行动,坚守礼制礼法原则,彰显大汉朝廷,以德治国的治理,获得王莽的欣赏。

颍川郡太守严诩,出生官宦士大夫家族,他的祖辈、父辈,都是陵阳郡的大族豪绅。

当初,严诩以对父母的孝顺行为,而被朝廷以及地方的有关知名人士,以孝顺廉洁的名义,推荐到朝廷当官。

严诩鄙视法制,竭力维护大族豪绅的利益,推崇以德治国的原则,提倡道德感化,以德服人。

严诩做颍川郡郡太守以后,常常把自己属下的掾、史等属官,当作教师或朋友对待。

遇到他们有过错,严诩就关起来门来,自我责备,从来没有对别人大声地说过训斥的话,也没有严厉地斥责过自己的部下。

颍川郡的官吏百姓,却对严诩这个太守的所作所为并不认同。

大家都认为严诩这个太守,迂腐可笑,不守法令,不讲规矩,没有威信,软弱可欺。

所以,严诩的道德感化,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严诩管理的颍川郡秩序大乱,违法乱纪盛行,恶霸豪绅为非作歹,官吏百姓都怨声载道,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理。

王莽得到报告,很不满意严诩,在颍川郡的治理业绩,派使节征召严诩,回京任职。

得知朝廷的圣旨以后,颍川郡郡府官吏数百人,设宴给前太守严诩饯行。

严诩高坐在席位上,以手按地,大哭起来。官吏们十分不解,不知道严诩,为什么痛哭,就询问严诩道:

“严大人,朝廷征召明府君,进京任职,这对明府君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喜事。明君不应该这么悲伤啊!”

严诩回答僚属们说:

“诸位大人,我是为颍川郡的官吏、大姓、豪族悲伤啊,岂是为我自己忧愁呢?

我因为治理地方柔弱的原因,而被朝廷调走,朝廷必选择强硬猛烈的人,前来代替我,治理颍川郡。

代替我的人到了以后,必然有官吏、豪族、大姓的人,因为犯罪身死,所以我才为他们,感到悲伤啊!”

严诩到了京师以后,因为谈吐优雅,处处以圣贤言论,去议事论事,提倡以德治国,善于讨好上峰,很对大司马王莽的心思和胃口。

大司马王莽,欣赏严诩的看法,赞扬严诩道:

“严大人以德治国的治理思路,与吾不谋而合。只有提倡道德感化,以德服人,才能够建立,周王朝一样的黄金盛世,光耀后世。”

严诩不仅没有受到朝廷的处罚,大司马王莽,反而任命严诩,当美俗使者,改任担任陇西郡太守一职。

不久,朝廷任命何并,接任颍川郡太守。

何并一到任颍川郡太守以后,坚守依法治理,立即逮捕了为非作歹、违法乱纪的大族钟元的弟弟钟威,及阳翟侠士赵季、李款等人,一齐诛杀。

颍川郡全郡官吏豪强,都深为恐惧,开始遵纪守法。违法乱纪的行为,自此很少在颍川郡发生了。

颍川郡在新任太守何并的管理之下,终于得到很好的治理,一改从前,严诩理政颍川郡时治安混乱的局面。

历经腥风血雨的元始三年(公元3年),终于过去了,很快就到了元始四年(公元4年)。

元始四年(公元4年)正月,汉朝廷太皇太后王政君、大司马王莽、太师孔光、太保王舜等三公四辅大臣,陪同十二岁的皇帝刘衎(刘箕子),在长安郊外,举行盛大隆重的祭祀典礼,祈求天帝神灵的护佑。

小皇帝刘衎,用祭祀天地之礼,去祭祀高祖皇帝,让高祖皇帝配享上天;在明堂用祭祀祖宗之礼,去祭祀文帝,配享上帝,以告慰祖宗神灵。

小皇帝还下诏,大赦天下,安抚天下百姓,施舍皇帝恩赐,与万民,为皇帝大婚,做准备。

汉朝廷的大赦法令,明确规定道:

“凡是妇女,除非本人犯法,男子八十岁以上、七岁以下,除非其家,被指控为大逆不道,或朝廷指名逮捕的重罪以外,一概不准逮捕囚禁。

必须调查他们的罪行时,有关官员,应到妇女或老幼所住的地方去进行调查,不得私刑审判或者违法提审。

本诏书自颁布之日起,成为法律。”

元始四年(公元4年)二月初七,大汉朝廷为小皇帝刘衎,举行大婚典礼。

这一年,刘衎刚刚十二岁。

太皇太后王政君,专门派大司徒马宫、大司空甄丰、太师孔光、太保王舜等三公四辅大臣,带着御用车轿,跟威武庄严的皇家仪仗队,前往安汉公王莽的家宅,去迎接王莽的女儿王嬿,将王嬿载回未央宫,与小皇帝刘衎成亲。

皇帝迎娶新娘的仪式,非常隆重盛大。小皇帝刘衎,下诏宣布,策立王嬿,为大汉皇后,并宣布大赦天下。

大司徒马宫、大司空甄丰、太师孔光、太保王舜等三公四辅大臣,在仪式上,亲自为王莽之女王嬿,呈上皇后的绶带和印信。

小皇帝刘衎的大婚仪式,终于顺利完成。

不久,皇帝下旨,派太仆王恽等八人,担任皇帝使节,各人再设副手,持节,分别巡视全国各地。

太仆王恽等八位皇帝使节,肩负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宣示太皇太后、皇帝陛下以及安汉公王莽的恩德,考察各地社会风俗、风土人情,安抚百姓。

到了此时,安汉公王莽的地位,更加稳定,万民敬仰,声望如日中天。

转眼之间,就到了元始四年(公元4年)的夏季,正是烈日炎炎的日子。

气温不断上升,以太保王舜等文武大臣为首,亲自发动的,为安汉公王莽上位,呐喊助威的群众攻势,也越来越火热。

这一次的群众攻势,声势十分浩大。

全国各地,汇聚京师,参与造势的官吏百姓和士大夫,居然达到了八千余人。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参与为王莽造势的官吏百姓士大夫,一致推举太保王舜,做他们的代表,联名向太皇太后和小皇帝刘衎(刘箕子)上书,请求两位陛下道:

“太皇太后和皇帝陛下:

如今国家大治,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百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如此胜景,安汉公大人的治理,可谓功不可没。

请两位至尊的陛下,按照当初大司徒司直陈崇等贤良士大夫,提出的建议,增加对安汉公(王莽)大人的赏赐,以表彰安汉公治理国家的赫赫功绩,彰显安汉公谦虚高尚、大公无私的美德。”

其它公卿大臣,太师孔光,大司徒马宫、大司空甄丰,右将军甄邯,太中大夫刘歆等,也不愿意放过向大司马王莽,表示效忠的机会,纷纷附和倡议。

太师孔光、太保王舜等三公四辅大臣的建议,深得太皇太后和小皇帝刘箕子的欣赏。

接到太师孔光,太保王舜等大臣的上奏以后,太皇太后下旨,命令道:

“立即将太师孔光,太保王舜等三公四辅大臣的奏章,立即交给主管官吏去处理。”

有关主管官吏,经过研究协商以后,迅速将磋商的意见,奏报太皇太后道:

“太皇太后陛下:

太师大人、太保大人等三公四辅大臣的建议,十分正确及时。

为了表彰和酬庸安汉公治理国家的赫赫功勋,我们请求陛下,应该接受大家的建议,大大地增加安汉公大人的公爵封地,以酬庸安汉公治理大汉的无上功绩。

臣等建议陛下,把召陵、新息二县的土地,以及黄邮聚、新野两地的耕田,全都划入安汉公的公爵封国里去。

对安汉公大人的敬称,也应该适当改变。臣等建议,宜采用当初伊尹和周公的称号,去尊称安汉公大人。

另外,臣等还建议陛下,应该给安汉公大人,加上宰衡的官号,位居上公(三公四辅)之首位。

臣等建议,群臣在拜见安汉公之时,也应该遵循一定的礼制规矩,以表示对安汉公大人的尊崇,与安汉公大人的显赫地位、杰出的功劳相称。

三公四辅,在向安汉公大人报告工作时,应该自称,‘冒昧陈辞’等语,以示谦逊和尊敬。

臣等建议陛下,立即加封安汉公大人的母亲,为功显君,以彰显报答功显君老太君,养育安汉公大人的浩大恩德。

宜晋封安汉公的两个儿子王安、王临,分别为褒新侯、赏都侯,以发扬光大安汉公大人的功德,与当初圣人周公的七个儿子,当年的待遇相似。

为了显示皇恩浩荡,臣等建议,另行增加皇后的彩礼,三千七百万钱,合计变成一万万钱之数目。

以一万万钱之吉祥数目来表明,皇帝迎娶皇后礼仪的隆重盛大,表明圣朝的伟大治理,预示大汉帝国,将会千秋万代,永远流传下去。

举行封爵仪式时,臣等恭请太皇太后陛下,亲自去到前殿,去主持封爵仪式大典,并亲手赐封,安汉公大人爵位和称号。

安汉公在前面下拜,叩谢太皇太后的圣恩,安汉公的两个儿子,在安汉公大人的后面,下拜行礼,一如当初圣贤典章上,明明白白记载的周公拜受封爵时的旧例。”

太皇太后同意,欣然批阅道:

“众卿的建议很好!

你们的意见,非常完善妥当,必须让赏赐与功劳相配,才能够彰显大司马治理的功劳。

请有关部门,按照大臣的建议,立即施行,不得延误!”

眼见太皇太后的圣恩,如此浩荡,大司马王莽,受宠若惊,感激涕零。

接到太皇太后的旨意以后,王莽急急忙忙地前往未央宫和长乐宫,去向小皇帝和太皇太后叩头辞让,拒绝接受那些赏赐。

出宫回到家里以后,王莽立即给太皇太后,送上密封的奏章,向太皇太后辞谢说道:

“太皇太后陛下:

臣莽饱受皇恩,实在是受之有愧。

如今,帝国艰难,收入锐减,宫廷朝廷,捉襟见肘,入不敷出,做臣子的,应该忠心耿耿,首先考虑到帝国的利益,而不应当,只考虑自己的私利,不顾朝廷的实际。

微臣以为,先前朝廷,给予嬿儿的聘礼和赏赐,已经足够,不需要再增加了。

臣仅愿接受,对臣的母亲封赏的功显君封号,以示对娘亲的孝顺和尊敬。

孩子们没有丝毫功劳,按照高祖皇帝立下的规矩,不应该封爵,没有理由,去接受朝廷的赏赐和封爵。

臣殷切希望陛下,退还臣的儿子王安、王临的印玺绶带和爵位称号,以及赏赐的封邑民户等。

以免臣违背高祖皇帝,立下的无功不得封侯的规矩,破坏朝廷准则,增加臣的罪业。

多年以来,臣一家一直享受,浩荡的皇恩,常思报答太皇太后和皇帝陛下的恩情。

今天,臣又受到如此之多的恩赏,心情无限激动,感激涕零,请陛下务必批准,臣的辞让申请,臣不胜感激。”

王莽上书,竭力推辞道。

太皇太后见到王莽辞让的奏书大喜,当着胡宝宝、胡逊等侍从,赞扬王莽道:

“安汉公果然是国之忠臣,一心一意,为国家考虑,谦让大度,没有私心。

请将安汉公的密封奏章,交给太师孔光、太保王舜等三公四辅大臣参阅,让众爱卿,深刻体会一下,安汉公大公无私、一心为国的高尚美德。”

胡宝宝、胡逊等侍从,急忙向太皇太后陛下称颂道贺道:

“太皇太后陛下,教导有方,安汉公大人谦让有礼,真是帝国的最大祥瑞。

君臣如此,我大汉帝国,怎么能够不繁荣昌盛,欣欣向荣呢?中兴帝国,有什么困难呢?”

太皇太后听了,笑逐颜开,乐不可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