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回 孔太师推崇宰衡 安汉公不忘姑恩 (第1/2页)
太师府里,太师孔光、太保王舜等三公四辅领头,将朝廷重要的文武大臣,召集到了一起,共同研读安汉公王莽,谦逊退让、辞让赏赐的奏章。
读完王莽的奏章以后,大家都十分敬慕、高山仰止。
太师孔光,露出一副佩服得五体投地的表情,率先发言,对太保王舜等三公四辅大臣说道:
“诸君:
虽然安汉公大人,如此谦虚退让,坚决不肯接受太皇太后陛下的赏赐,堪称高尚。
但朝廷自有奖善罚恶,惩恶扬善的规矩。我们怎么能够,损害朝廷的赏罚原则,埋没安汉公大人的赫赫功勋呢?
诸君以为,孔某的意见如何呢?”
“太师大人见识高绝,言之有理。
的的确确,治理国家,必须遵守奖善罚恶,惩恶扬善的规矩。
我们绝对不能够因安汉公大人的谦让,就埋没安汉公大人的功劳,给后代子孙,留下话柄。
不如这样的话,我们三公四辅,和诸位大臣一道,再次联名,向太皇太后和皇帝陛下上书,提出封赏安汉公大人的请求。诸君以为如何呢?”
大司徒马宫,建议道。
太保王舜、右将军甄邯等三公四辅大臣,一致同意道:
“两位大人的建议很好。事不宜迟,我们应该趁热打铁,促成这件美事。
对于我们来说,这也是大功一件。”
太师孔光,遂代表太保王舜、大司徒马宫等三公四辅大臣,上书太皇太后和皇帝,向太皇太后和皇帝建议说:
“太皇太后和皇帝陛下:
臣等以为,先前朝廷对安汉公大人的赏赐,还远远不足以表彰,安汉公大人的浩大功绩。
虽然大公无私、谦虚辞让,是安汉公大人的一贯作风和美德,但两位至高无上的陛下,为了国家的大义原则,到底也不可以听从,安汉公大人谦逊避让、没有私心的意见,而让大汉朝廷一贯恩赐功臣,奖善罚恶的美名,受到损害。
臣等以为,忠臣的气节,有时应该使他自己,屈服于国家的大义原则才好。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主上,奖善罚恶的大义原则,得以伸张,以使臣子的善良美德,得以发扬光大。
臣等建议,应该立即派遣大司徒、大司空等三公四辅大臣,拿着皇帝颁发的符节,奉皇帝的命令,去征召安汉公大人,赶快入宫,接受朝廷的赏赐,继续领导群臣,为国做事。
陛下还应该一并下令,给尚书府官员,拒绝接受有关安汉公大人的任何推辞退让的奏章。
只有如此,才能够维护朝廷,奖善罚恶的大义原则,更加彰显安汉公的高洁情操和崇高美德。”
太皇太后听后,深以为然,笑逐颜开地赞扬太师孔光、太保王舜等人道:
“孔太师,王太保:
你们一心为国,真是朝廷的忠良之臣。你们的见解,的确超人一等。
虽然如今,财政十分困难,内库囊中羞涩,但赏赐功臣义士的东西,一样也不应该缺少。”
太师孔光的奉章,很快被太皇太后和小皇帝刘箕子,批准实施了。
大司马王莽,再也无法拒绝,这才回到大司马府里,正常办理朝廷公务。
接受太皇太后的懿旨,开始在大司马府衙,重新办理公务之后,王莽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上书太皇太后和小皇帝,继续辞让朝廷增加的召陵、新息、黄邮聚、新野几地的公爵封土。
太皇太后依然坚持朝廷的封赏原则,颁布懿旨,不准王莽,辞让所增封的封地。
王莽无可奈何,只得勉强接受。
不久,王莽就从朝廷给他女儿王嬿,增加的三千七百万的皇后聘礼中,提出了一千万的彩礼,前去送给了太皇太后左右,最亲近的胡宝宝,胡逊,王颖儿等侍从亲随。
胡宝宝,胡逊,王颖儿等侍从人员,无不喜笑颜开,称赞大司马王莽的慷慨大度。
为了讨取姑姑太皇太后的宠爱信任,得到太皇太后身边诸位侍从的好感评价,王莽所用的手段,数不胜数,可说常常是绞尽了脑汁,无所不用其极。
甚至有时,在太皇太后身旁,供太皇太后支使,说笑取乐的弄人小子胡宝宝等人,生病了,具有大司马、安汉公崇高身份的王莽,竟然也会降低自己的高贵身价,亲自携带贵重礼物,前往弄臣小子胡宝宝的家里,或者宫中的驻地,去探望、问候弄人小子胡宝宝,礼节周到,无微不至,态度毕恭毕敬。
除了弄臣胡宝宝,总管胡逊等太皇太后最亲近的侍从以外,就连太皇太后身旁,那些微不足道的常侍随从,王莽也常常想尽千方百计,使用各种方法,致送他们,数以千万计的金钱和财物,去收买和拉拢他们,讨得他们的欢心。
安汉公王莽,用尽心机讨好太皇太后身边的人,就是希望,能够获得太皇太后的全力支持和充分信任。
王莽取悦太皇太后,给予太皇太后侍从种种赏赐的恩赏手段,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从此以后,太皇太后耳边听见的,都是左右侍从,一致赞美、歌颂安汉公王莽的声音。
安汉公王莽,豪爽贤明,大公无私,谦逊退让,一心为国的名声,传遍了整个大汉宫廷。
到了此时,受到王莽各种恩惠的官吏百姓,皇亲国戚,达官贵人,无不对王莽心悦诚服,由衷感激。
安汉公公爵府里,大司马王莽,与太中大夫刘歆等亲信大臣,再次聚到一起,促膝谈心。
面对日隆的声威,大司马王莽,表现得越来越谦逊清醒,时刻警醒自己。
王莽用一种十分坦诚,发自内心的语气,谦逊诚恳地对太中大夫刘歆说道:
“子俊啊,最近,吾受到太皇太后陛下的恩惠,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常思报答,太皇太后陛下的盛大恩情。
吾王莽,虽然已经独揽朝纲,但太皇太后陛下,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崇高的威望,依然对朝廷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如果没有太皇太后陛下的支持和宠爱,吾王莽最终,只会一事无成。
吾要常常感恩,时刻警醒,非常清楚地领会到这一些真理,以免背弃太皇太后陛下的盛大恩情。
可是,吾常常思考,努力寻求,处理好与姑姑太皇太后的关系,报答太皇太后的恩情,却不知道,从何做起。
请问子俊,你有什么指教吾的?”
王莽十分谦逊虔诚地询问刘歆道。
“安汉公大人,属下冒昧陈辞。
安汉公大人,知恩图报,令人钦佩不已。子俊以为,报答太皇太后的盛大恩情,不如从以下这些方面做起。
据属下所知,太皇太后陛下,一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很顾及自己,公正无私的美好形象。
平日里,太皇太后陛下,很在乎天下人对她的看法,担心自己的一举一动,会对朝廷产生不好的影响。
所以,太皇太后陛下时常担心,天下人会在私下里,议论太皇太后陛下的不是,指责太皇太后陛下自私自利,徇情枉法之类,说太皇太后陛下,缺乏一秉大公的胸怀,没有秉公办事,没有一切为朝廷作想的心思等等。
因此,太皇太后陛下,对于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严格要求,不希望给别人,留下话柄。
吾猜测太皇太后陛下的内心,实际上也非常希望,能够给予自己宠爱的亲属们,一些赏赐和恩遇。
太皇太后陛下自己,却常常拗不过情面,拗不过一心为国的大义原则,无法直接开口,主动提出,给予自己宠爱的亲属朋友,一些赏赐和恩遇的意见。
安汉公大人,你何不站在太皇太后陛下的角度,为太皇太后陛下着想一下,主动为太皇太后陛下分忧解困呢?”
刘歆摸准了太皇太后的心理,建议王莽道。
王莽恍然大悟,称赞刘歆道:
“子俊大人,你足智多谋,真是吾的张良萧何。吾怎么就没有想到,这样做呢?
多谢子俊,吾知道怎么办了。”
王莽听了,如梦初醒,立即行动起来。
不久,大司马王莽,就上书小皇帝刘箕子,向皇帝提出建议,主动为太皇太后的亲属,请求赏赐说道:
“陛下:
太皇太后陛下一秉大公,公而忘私,从不利用自己的权威,为自己的亲属谋利,品德可谓高尚,古今罕见。
如今,太皇太后陛下的年事已高,而太皇太后的姐、妹等近亲戚属,也大都接近,古来稀的年纪,来日无多。
臣请求陛下下旨,晋封太皇太后陛下的姐、妹,分别为君的爵位,让太皇太后的姐、妹,各自享有自己的汤沐邑,以表彰太皇太后陛下,对大汉帝国的伟大功绩,彰显太皇太后陛下,和皇帝的深厚恩情,安慰为国立功的功臣烈士,仁人志士。”
小皇帝刘箕子,没有疑虑,立即批准道:
“安汉公大人的建议很好,照准实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