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册封 (第2/2页)
可谁曾想,竟成为兵部尚书。
高顺对此虽然不解,但也不会多言什么。
他想的很简单,主公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在哪都是为主公出力!
“伯平可是有心事?”秦骁却主动提起:“你可是觉得这兵部尚书之位,有些不妥?”
“微臣不敢。”高顺赶忙应道:“自是臣一介武夫,只会行军打仗,这文职之事……”
“将者,不过谋一城一池之得失;帅者,当谋一国一势之取舍!伯平,你有大才,朕不希望你成为一个只会上阵杀敌的武夫,朕希望你成为千古名将,成为我凤鸣兵神!”
秦骁语重心长道。
“很多事情,在战场上,是学不到的,你可明白?”
高顺如今已经进入一个瓶颈期。
他的战术思维,已经达到顶峰,可以说在场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与之争锋。哪怕是马超、孙策,都难以匹敌!但他的战略素质,尤其是对大局观的把控,却明显不足。
哪怕是郝昭、典韦,都比他强上不少。
高顺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和徐庶十分相似。
都是那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璞玉。
这种比上不足,并不是因为其天资不如别人,而是因为眼界经历上的差距,从而导致了其的短板。一旦能够给他们足够的平台和时间,这两人定能成长为让世人惊异的星辰!
得知秦骁的良苦用心,高顺羞愧不已。
“臣愚昧!”
一根筋的他,在此之前确实没有想过这些问题,更没有想到秦骁对他厚望竟如此之深。如今被秦骁点明,高顺感动之余,心中更是下定决心。
定不能让主公失望!
兵神?!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让他木讷的内心,第一次为之颤动。
他,要当凤鸣的兵神!
除了六部三司之外,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官职需要任选,尤其是六部三司之中的空缺,更是杂多。当然,那些官员就不需要秦骁亲自任命了,而是交由郭嘉和王朗进行调拨安置。
出任官员的人选,大多都是凤鸣本地的才能之人,有百姓举荐的新人,也有扎根基层的老官员,也不乏星火出身的能人忠臣。
可以说,在科举制度并不发达的现在,秦骁一手推崇的“学府恩科制”,即从学府、坊间征集有才学有素质的能人,通过统一考试择优选取入宫为官的制度,给人才短缺的凤鸣解了燃眉之急。
当然,这个制度说白了只是一个“青春版”的科举,并不完善,要想真正的如同后世那样专业、效率、公正的培育、选拔人才,凤鸣要走的路,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很快,文官部分已经大致安排妥当。
在一干武将盼星星盼月亮的等待下,对于武将的册封,终于到来。
凤鸣原有的武将制度,和这个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十分繁杂。
不仅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展开,还对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为此,秦骁曾不止一次和郭嘉等人商讨如何在保证基本军事效能的前提上,对军备进行改革。
初步整理出来一套较为可行的制度。
那便是五军区制。
以往的凤鸣军队,各地为军,村有村兵、县有县兵、城有城兵,各个地方的士兵职能相互覆盖,除了该地区郡守亦或是凤帝亲自的命令之外,彼此之间相互不能约束,无意义的内耗严重。
这种情况的出现,追根揭底,源自于凤鸣最初的分封制。
这里概不详述,简单地说,为了凤鸣的军事资源高度集中统一,为秦骁服务,原有的军备制度取消,五军区制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