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使团的事,暂时画上句号 (第2/2页)
“如果真有完美化解的办法,方才,三叔也不至于要真拿出陛下诏谕,含恨吞下‘割土献金’的屈辱?”
面带唏嘘得道出一声感叹,赵弘羽便释然一笑,满是坦然的对赵墨一摇头。
“于日后之事,侄儿没有盘算。”
“侄儿只知道:割土献金的口子,万万不可开!”
“况且赵西原本三郡,如今已被魏国夺去浙东;如果再割一郡给魏国,那赵西三郡尽为魏国所有,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得了赵西三郡,魏—赵边境距离京都,可就是不足二百里的距离了啊……”
听闻赵弘羽此言,纵是对赵弘羽‘没有打算’的说法感到诧异,赵墨也不由得面色阴沉的点了点头。
赵弘羽说的没错。
在过去,赵国虽然手握完整的赵西三郡,但其中的浙东郡,几乎完全就是‘魏—赵缓冲区’的作用。
三年之前,赵国失去了浙东,就使得赵西其余两郡,成为了战略缓冲空间。
可若是再从赵西割一郡,那魏—赵之间,就会再也没有缓冲的余地;双方只要交战,就必然会变成你死我亡的灭国战!
最让赵墨感到心力憔悴的是:即便知道如此,赵国朝堂,却依旧得出了‘割让赵西一郡’的结论……
“唉~”
“也罢。”
“结果再坏,又能坏到哪里去呢……”
“再怎么说,也总好过真的割土献金……·”
如是想着,赵墨便暗自说服自己,接受了‘魏赵交涉失败’的结果。
自然而然的,赵墨的心思,也就放在了对日后之事的安排至上。
“既然割土一事作罢,那往后几年,魏国应当会在边境有所举措。”
“尤其是此事,是因为羽儿才作罢,再加上三年前魏赵决战,如今的赵国,也还在舔舐伤口……”
“嗯……”
若有所思的沉吟片刻,赵墨便神情凝重的望向赵弘羽。
“今、明两年,魏国,必会举兵入侵!”
“不过兵马大概率不会超过两万。”
“羽儿,要早做准备!”
却见赵弘羽听闻此言,只面带感怀的叹息着摇了摇头。
“侄儿倒是以为,两年之内,魏国绝不会举兵进犯。”
“起码今年不会。”
“哦?”
见赵弘羽丝毫不因‘大战在即’而感到担心,赵墨只疑惑地‘哦?’了一声,就见赵弘羽神秘一笑,旋即附身于赵墨耳边。
“等回京都,三叔可以这般如此…如此这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