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聪明人 (第2/2页)
“夫人所言有理,使团的事,属下确实不该找夫人。”
“但殿下、肃王都对此置若罔闻,魏国使团又在驿战暗怀鬼胎。”
“长此以往,只怕魏国使团那天,真探得我大赵机密,到头来,殿下反倒要治属下监察不力……”
语带凄苦的诉苦一番,郑义便稍严肃的一拱手:“还请夫人想个法子,救救属下吧……”
听郑义这番言论,瞫奾儿原本坚定的目光,再次动摇了起来。
虽然对于官道、人情世故没什么认知,但瞫奾儿此刻却明显的感觉到:郑义这番言论,绝对是有针对性、目的性的。
就连找上自己,恐怕都是郑义再三权衡后做出的选择。
原因很简单:无论郑义是去找脾气暴躁的赵弘羽,还是和自己只有一面之缘,身亲王之贵的赵墨,恐怕都无法解决问题。
——对于赵弘羽的脾性,瞫奾儿几乎算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的人了!
说好听点,是赵弘羽有原则、有毅力,说难听点,就是头倔牛!
尤其是赵弘羽和赵墨之间的争执,主要集中在‘赵王赵雍究竟是不是一个好父亲’这一点上。
瞫奾儿清楚地知道:自己这位堂兄,平日里吊儿郎当的,对于鸡毛蒜皮的小事往往很豁达。
但一旦赵弘羽对某件事、某个人有了笃定的认知,那基本不可能再被劝动。
除非有人能拿出截然相反的证据,证明赵弘羽是错的,才有那么一点让赵弘羽改变认知的可能。
赵弘羽从储君太子,到流放边地为淮西王的整个过程,瞫奾儿都陪伴在赵弘羽身边。
很显然,对于赵王赵雍‘坑害自己亲儿子’这一点,赵弘羽已经是万般笃定。
而赵墨作为赵王赵雍的亲弟弟,又死活不相信自己的亲哥哥,能对侄儿做出如此匪夷所思的事。
一边是被老爹坑的泪流满面的废太子,一边是对哥哥充满信任的宗室亲王。
这样的情况下,无论二人过去多么要好、亲近,矛盾恐怕都无法再化解了。
“唉……”
“三叔这是何苦呢……”
满是唏嘘的哀叹一声,瞫奾儿便开始思虑起解局之法。
——郑义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军人、忠心的属下,瞫奾儿还无法确定。
但毋庸置疑的是:郑义绝对是一个聪明人。
作为淮西王府当仁不让的女主人,瞫奾儿对任何涉及政务的事,都必然不会插手。
而从进入后院到现在,郑义的话语当中,却几乎没有一个字提及政务。
类似‘如果使团的事不解决,会让大赵遭受怎样怎样的损失、会让赵弘羽受到怎样怎样的损失’的话,郑义也是一个字都没说。
至于使团在驻地骚动,赵墨、赵弘羽二人却不闻不问的事,郑义也十分巧妙的将关注点放在了‘如果继续这样,我可能就要惨了。’
这样一来,瞫奾儿去劝赵弘羽,就不再是后院女眷插手政务了。
——亲王卫队的统领,那是家臣!
作为家中的女主人,面对前来祈求帮助的‘家臣’,瞫奾儿显然没有视若无睹的道理。
这样一来,郑义失礼的跑到后院找瞫奾儿,也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家事不找主母,难道还要麻烦王爷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