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聪明人 (第1/2页)
“劝堂兄?”
听闻郑义此言,瞫奾儿顿时一愣。
看着瞫奾儿目光中的疑惑,郑义不由苦涩一笑。
“夫人,魏国使团到淮泗,可是已经快十天了!”
“按理来说,肃王一到淮泗,就该去和魏国使团接洽。”
“可不知怎么的,肃王对魏国使团是不闻不问,这几天,更是人影都不见。”
“殿下又对此事只字不提,属下也不敢触怒殿下……”
说着,郑义便做出一副苦瓜脸。
“魏国使团在驿站,那是越来越不本分;殿下、肃王又不提会见使团的事儿。”
“属下夹在中间,可是憋了满肚子委屈…··”
听郑义说起这件事,瞫奾儿心里也是无奈的摇了摇头。
“堂兄也就算了,毕竟还未加冠成人,三叔一把年纪,怎么也跟个小孩子似的……”
对于赵弘羽、赵墨二人如此默契的将魏国使团遗忘,外人或许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但作为当事人,瞫奾儿对此事其中的内由,可谓是知之甚详。
——叔侄二人,都在逃避对方!
起码赵弘羽是这样。
至于赵墨,在这淮泗人生地不熟的,究竟在忙活些什么,瞫奾儿也弄不明白。
但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此。
“郑统领。”
若有所思的一开口,瞫奾儿也隐隐带上了痛苦面具。
“堂兄的脾气,郑统领不是不知道,那就是个爆竹桶子,一点就炸。”
“我又是女眷,平日里抛投露面的,堂兄已经是足够宽容了。”
“但再如何,我也实在不方便插手政务,就更别提使团之事了……”
看着瞫奾儿目光中的疑虑之色,郑义一边哀叹着,暗地里又对瞫奾儿感到敬佩。
要是类似的事发生在其他人家,不说豪门贵族了,就算是平民百姓,家中主母也不会放弃这种‘体现自身价值’‘收买府中人心’的宝贵机会。
哪怕是最寻常的农户,要是有人登门找主妇说‘劝劝你男人’,也大概率能成功。
瞫奾儿身为有实无名的准西王后,却对如此宝贵的机会视若无睹?
寡淡的词汇量,让郑义只能用‘识大体,顾大局’来形容瞫奾儿的这番举动。
但话又说回来,瞫奾儿如此反应,顿时又让郑义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一边是当今陛下的亲儿子,淮西王赵弘羽;另一边是陛下的亲弟弟,肃王赵墨!
二人如此尊贵的身份,又出奇默契的偏执,根本就不是郑义一个淮泗县尉、淮西王亲卫统领能劝说的。
甚至于整个淮西地界,除了瞫奾儿之外,恐怕都不会再有第二个人,能劝动那两位王爷。
想到这里,郑义终是不甘的抬起头,眼带哀求的望向瞫奾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