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身后之事 (第1/2页)
长孙晟看到三个孩子走进房中,一直微笑着没有说话。
眼睛的视线,不停在几个人身上移动。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各自搬了一张胡床坐在床前。
见三人坐下,长孙晟的手抬了抬,眼含着笑意,嗓子里发出微弱的声音,
“你们都回来了?”
观音婢三人屏息,仔细分辨长孙晟说的是什么,然后轻轻地点头。
长孙晟依次看着三个孩子,笑首点头,用沙哑而微弱的声音,念着每个人的名字,
“阿婢……世民……无忌,都很好。”
-------
高秋娘温婉地对长孙晟道:
“夫君放心,三个孩子都很听话,很用功。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来练功、读书。”
“世民骑射百发百中,无忌也进步不少,现在两人都有一二百斤的力气。”
“阿婢认了好多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长孙晟微笑点头,虽然说话很吃力,他还是想尽力把该说的话说出来,
“朝局将变,隐忍待机,当下关键要练好本领,你们可曾忘了自己的志向?”
说罢,看着李世民和长孙无忌。
李世民稍微想了想,重述了一遍以前曾经立下的志向,
“伯父放心,世民当牢记自己的志向,济世安民,保天下太平,使黎民百姓安居乐业。遇无道之君,当效成汤武王驱桀灭纣,还百姓以安宁。”
长孙晟听罢微笑颔首,目光又转身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也将自己的志向重新说了一遍,
“孩儿当秉承文武传家,学好本领,一则可保家族兴旺,二可治国平天下。”
听完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回话,长孙晟微笑着慢慢闭上眼睛。
高秋娘和三个孩子想是他有些疲惫,也没敢打扰。
------
过了片刻,长孙晟又缓缓睁开眼睛,望着李世民问,
“你和阿婢……婚事……你可知道?”
李世民点头回答,“伯母已告诉世民。”
长孙晟慈爱地看着李世民,叮嘱:
“练好武功……兵法不急。拉开霹雳弓,迎娶阿婢……那些书作为嫁妆……”
“阿婢聪慧,要帮世民。”
边说边又看向观音婢。
高秋娘看长孙晟说话越来越吃力,柔声说,
“夫君好好休息吧,我和三个孩子在这里说会话儿。”
长孙晟点头,又一次闭上眼睛。
------
高秋娘抱起观音婢,对李世民和长孙无忌道:
“我们到那边坐吧。”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跟着高秋娘,四人在罗汉床上坐下。
书香提来一壶酪浆,给每人酙上一盏。
高秋娘端起酪浆啜了一口,问李世民:
“伯父说的话你可明白?”
李世民看了看观音婢,回答高秋娘,
“世民明白,我一定练好武功,到时来娶阿婢妹妹。”
------
高秋娘接着将长孙晟让她交代的事,一一交代李世民,
“你伯父病重,近两日你就要返回国公府。”
“以后读书、习武可能就要靠你自己了。”
“在你离开之前,你伯父有一本《槊谱》让我转交给你,里面记的是马槊使用招数。”
说着,高秋娘下了罗汉床,打开床头的一个檀木箱子,从中取出一本书。
然后走回来递给李世民,并转述长孙晟之言,
“你伯父说,以前你力气未成,不便练习。现在石锁功已有几分功力,回府之后可照书里的招式练习。”
李世民接过《槊谱》,说道:“世民一定刻苦练习。”
高秋娘接着叮嘱,
“你伯父说,沙场之上‘远攻用箭,近搏用槊’,两者不可偏废,望你牢记。”
李世民重重地点点头,
“世民一定谨记伯父教诲。”
------
一旦长孙晟过世,高秋娘和长孙无忌、观音婢都要守孝。
两年多的时间内,想再见李世民一面都不容易。
高秋娘有好多话要和李世民说,可以说是千叮咛万嘱咐。
几人说了有一个时辰,高秋娘才让丁娘子领三个孩子,回翰墨斋和秀水居。
经过一个下午的忙碌,奴婢仆妇们已将东耳房和东西两厢收拾出来。
观音婢和丁娘子,带着贴身奴婢们住到了翰墨斋。
------
长孙炽、长孙敞和高俭经过商谈,安排长孙无宪和肖长庆开始为长孙晟准备后事。
将奏请长孙无忌承嗣的奏折拟好,三人一起到内院去见高秋娘。
高秋娘让玉菡和书香到门外守着。
长孙炽、长孙敞和高俭,各搬过一张胡床,坐在长孙晟病床前。
长孙炽将拟好的奏折,当着长孙晟念了一遍。
长孙晟听后没有异意,颤抖着手在奏折上画了花押,委托长孙炽第二天上朝时代呈。
-----
长孙晟一生英武睿智,心思缜密,虑事周全。
身后之事,牵涉到整个家族的兴衰,他自然不会草率行事。
既然能够想到由长孙无忌承嗣,那么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后果,他不会想不到。
高秋娘乃是继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