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史量才 (第2/2页)
为了《申报》,他四处网罗人才,重用有抱负、有能力的报人,才赢得了今天的良好局面。
但是,他怎么可能满足于现状呢,他决心,想尽一切办法,也必须把报纸做强做大,早日超过目前沪上排名第一的《上海新报》。
史量才刚刚放下喷水壶,回三川老家探亲的方进山就兴冲冲地跑进他的办公室。
“修公,修公,我运气太好了,路上挖到一篇好文章,你看看。”说着,把几页纸递到史量才面前。
见方进山如此激动,史量才也顾不上与一个多月不见的方进山寒暄,接过文章,细细地看了起来。
史量才认真看了半天,猛地一拍桌子,“好,好文章,针砭时弊,鞭辟入里,振聋发聩,正是我们需要的文章,进山,作者是谁?你从哪挖到的?”
方进山得意地一笑,“要不说,好事不在忙,我坐轮船回来,路上遇见一个小老乡,和我说他想写篇文章,结果一晚上就拿出来了,修公,文章不错吧?”
”不错,论点鲜明,文笔也还老道,嗯,你刚才说小老乡,二十几岁?哪个大学毕业的?“
史量才习惯性地以为,文章出自哪个大学的高材生之手。
“哈哈,修公,这次你可想错了,作者是个不到二十岁的饭馆掌柜,和朋友开了一家西服店,到上海来请师傅,这才和我不期而遇。”方进山笑嘻嘻地说道。
“那你肯定有这个年轻人的联系方式吧,尽快把他叫过来,咱们商量商量,怎么尽快发表,放个响炮,这一段,巴黎那边不断传来各种消息,也不知道,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没问题,我把他安排在东方旅馆住下,不过,今天可能来不及了,他要到几家西服店去看看。”
“那就明天上午,你把他叫来,你今天也再仔细审审稿,看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史量才明确地敲定了时间。
“进山,这次回家怎么样?二老都还好吧?”史量才关心地问道。
方进山长叹一声,“唉,别提了,说民不聊生一点儿也不为过,这才民国8年,税都征收到民国12年了,要不是修公你体谅,让我提前支了两个月的薪水,家里能不能过这个难关都不好说。
这不,没办法,还得麻烦你,我把我大哥的孩子带过来了,小伙子高中毕业,看能否在咱们报馆做个校对或者发行。”
“可以,没问题,只要能胜任工作,我会和下面打招呼。”史量才随口就答应了,方进山可是他好不容易才挖来的人才。
这天上午,冉洪带着贾耀武,先来到了南京路上的荣昌祥西服店。
该店的全名是荣昌祥呢绒西服号,是南京路上第一家前店后工场的西服店,创办于1902年。
荣昌祥西服店的门面非常气派,楼高三层,开间就有十个,职工百余人,用当时报纸上的话来说,“为此时上海商界最完美、最著名的西服专业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