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分化关宁军 (第1/2页)
南下。
其实最早提出的人是崇祯。
那是在周延儒督师之前,朱由检鉴于内外交困,曾与周延儒秘密商议“南迁”,并叮嘱他不得向外泄露,不知通过什么途径传了出去。
应不应该南下,许多人的意见不一样。
有的人激烈反对,有的人极力支持。
现在在场的人属于支持关宁军内迁派,可以在有些人眼里,与弃土派画上等号,既然是弃土派,自然也不会排斥南下,只是目前的局势,需不需要南下呢。
别人不管,吴襄主动支持皇帝。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臣支持把辽东百姓迁往山东,只是山东无险可守,万一皇上亲征不利,退至山东,恐怕山东也是守不住的,臣提议,山东当做中转之地,最终把辽东百姓和军属家眷迁移到长江以南,寻一块安稳之地安置。”
什么情况下,皇帝亲征不利,退至山东呢。
在场的人心里门清。
大家都是讲究实际的人,所以没人看好皇帝的亲征,不过皇帝执意如此,大家反对,皇帝也不听。
李建泰见状,大多数人不反对南下,他也无能为力,只能退一步。
“皇上,臣请代帝先行。”
“不可。”
朱由检拒绝了。
李建泰不甘心,连忙解释,“臣老家在山西,家里颇有资产,臣及时赶回去,散尽家财募兵,必能为皇上分忧。”
“李阁老需要留在京城坐镇。”
朱由检没有怀疑李建泰,所以说的是实话。
太原这样的大城,谁能想到直接投降李自成了。
李建泰现在往山西赶,也无法赶在他老家陷落前回去,何况山西募的兵,李建泰能带回京畿?人家愿意么,恐怕辛辛苦苦募个几百兵,最后还跑了一大半。
山西那边的消息,应该没有几日就能传回京畿了。
到时候人们都会确信,大明必亡。
可朱由检不能让人们绝望啊。
吴襄他们要是绝望了,就会想活路,总不能跟着大明一起死,所以要给他们希望,南下就是希望。
可关宁军实力太强。
如果自己手头上兵力太少,恐怕自己这个皇帝,就要成为关宁军的傀儡了。
别把人家当傻子。
自己都成为傀儡,别人怎么会让傀儡脱离自己的手掌心呢。
哪怕再多的想法,也只能烂在心里头。
所以自己必须亲征。
必须从边军里吸收更多的军士,起码做到让关宁军投鼠忌器,不说让他们内心畏惧,敬畏自己这个皇帝,起码要懂得基本的尊重。
如果人家都不尊重你,那还谈个毛线。
那么京城就必须有人坐镇。
范景文肯定是最好的,只是目前而言,经过朱由检亲自接触,打过交道,有一定的了解,获得了他信任的官员太少。
后勤比京城重要,而范景文的威望和资历,还有他的责任心,以及自己对他的信任等等,他都是当仁不让的人员。
既然范景文离开了京城,那么挑来挑去,也只有李建泰最合适。
无人可用。
这就是最大的困境。
京城缺官吗?
大明京城是全天下官员最多的地方,可朱由检的确缺人,实在是让人感慨。
其余人听闻后,也觉得皇帝说得对。
纷纷劝李建泰留下。
李建泰只能勉强同意,面色难看,安置思考,是否写信回老家,让家里人速速入京,真要是局势不利,跟随皇帝南下才是最好的选择。
解决了李建泰,吴襄松了口气,生怕皇帝变卦,继续提起辽东内迁的大事。
“几十万人口的内迁不是小事,需要提前做好安置。”
“山东的确无险可守,只是海运最方便和快速,节省百姓的人力和物力,不愿意和牲口分开的,又或者行李太多的百姓走陆运,其余的百姓走海运。”
“还有沿途的补给要如何设立,需要多少的粮料,还有大夫也要准备好。”
朱由检说的很详细。
开春后。
京城的瘟疫会复起,这是史料记载的,这次的瘟疫规模很大,很严重,极大加深大明秩序的崩溃速度。
还有几天自己要亲征。
大军离开了。
工匠们离开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