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鲤鱼跃龙门 (第1/2页)
中午,
外面太阳正烈,李逸在东厢房上课。
“让你们准备好的小棒,都准备好没?”
教室里,中午吃的饱饱的六十个孩童,都赶忙举起了手中的小木棒。
“很好,今天我们就开始上算数课。就从数一数开始,用我们的小棒,来学习一到十。”
李逸拿出一叠A4白纸,上面写着十一个阿拉伯数字,从零到十。
不过此时还不能叫阿拉伯数字,阿拉伯帝国都还没出现,这些数字应当叫天竺数字,是古印度人所发明。
但跟李逸现在拿出来的还是有所不同的。
李逸觉得阿拉伯数字还是有不少优点的,简洁明了,易于书写和计算,所以并不介意向他的学生们传播,中华文化是有很大的开放和包容性的。
每张白纸上一个阿拉伯数字,跟着还有个汉字大写数字对照,为了更形象,他还在上面画了相应数量的蛤蟆。
“这里有一只蛤蟆,我竖起了一根手指,手里拿着一根教鞭,我们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同学们,可以从你们的小木棒里拿出一根来······”
孩童们觉得很有趣,一个个从自己的那把木棒里拿出一根来,一个个坐在地上听的很认真。
“这个数字1要怎么写呢,他像不像你们手中的木棒,但写的时候要有点斜。这些数字符号,来源于佛教的起源地天竺国,我们学习这些天竺数字符号,用来书写和计算会更加方便······”
一个中午上了四节课,其实也就学三字经,背和写,算数课,认识一到十。
“下课时间到,今天老师就讲到这了,下课。”
班长罗石头立即大喊一声,“起立,”
全跟大小孩子全都站了起来,跟着石头向李逸鞠躬,
“同学们再见,”
石头带头大喊,“老师再见。”又带着鞠躬。
李逸对这些孩子只上了几天课,就已经学会了上下课的礼仪,很是满意,石头这班长也选的好,挺有威望的。
“石头你安排同学轮流值日,”
“好的,老师。”
李逸走出教室,
屋里顿时嘈杂起来,
无极院里正忙碌着,东院打井的匠人早已经顶着太阳开始干活了,而修房的匠人,也带着大工小工和帮工的村民在干活,有的在院后崖下重新清理崖坡,取土打胡基,以后还要重新挖几孔靠山窑洞出来,
东院的三间倒座房、四间耳房,也都开始砌胡基。
西院也已经平整好场地,同时开始砌建,李逸现在手里资金充裕,所以直接请了多名工匠,大工小工也请的多,本村的村民也是给粮食做工钱,大家积极性都很高。
中午也就休息了个多时辰,就都开工了。
木匠们也已经到位,开始拿着斧头锯子在处理木头。
李逸到处打了个招呼,又到厨房,让再熬些绿豆汤给大家送去,他考虑或许应当去药房买点材料回来煮些凉茶给大家喝。
“无逸!”
外面传来喊声,
是王乡长来了,满头汗水,见到他出来兴奋的道,“无逸,赶紧换身干净衣服,跟我去长安。”
“都这个时候了,去长安做甚?”
“好事,天大的好事,别说那么多了,赶紧的。”
李逸的追问下,王乡长说是他今天在县衙当值,结果尚书省吏部派人到万年县衙通知,让马上通知御肃乡罗家堡村正李逸去尚书省吏部。
“去吏部做甚?”
“那人让你准备好钱,到时交朱胶绫轴钱。”
“交啥钱?”
王乡长拍着他肩膀道:“哎,交朱胶绫轴钱,那就是交官告钱,意思是吏部授官给你了,这不是天大的好事吗。”
李逸仍是一头雾水。
“旧例,吏部给告身,先责其人交朱胶绫轴钱,”
老王解释下李逸才算明白,凡是授官,以及封赠、加勋等,其任命程序都是中书省奉旨,以皇帝口吻,写好任命词,经门下省审核过再由皇帝画可后,将御批原本存档,再另抄副本送尚书省办理正式手续。
文官交由吏部办理,有专门办告身的机构,大体就是先把本人乡贯、出身、年甲和任命词抄写在黄麻纸上,逐级审核后,最后再盖上专门的‘尚书吏部告身之印’,再用锦绫装裱成卷轴。
官员领取告身,得先掏钱,称为朱胶绫轴钱,相当于工本费,也称官告钱。
这笔钱还不菲。
当然,除了这个锦绫卷轴告身外,官员们也还要领取一张尚书省发的公文,称为敕牒。
这玩意,其实就相当于任命状,是官员的凭证了。
现在上面通知李逸带钱去吏部领告身,
那自然就表示他被授官了。
“我当官了?”李逸不解,上次李世民倒是想招他入幕府,但给的只是一个秦王府书令史,流外小吏而已,根本没有告身。
“那还能有错?赶紧吧,离长安几十里路呢,咱们得快马加鞭。为了你这事,我可是马不停蹄的从长安跑回来,就怕耽误了。”
“多谢乡长。”
“叫叔。”
try{ggauto();} catch(ex){}
“谢叔。”
虽然疑惑,但李逸也没耽误,去换了身缺胯长衫,戴上软脚幞头,马厩里牵上突厥马,便跟王乡长往长安赶。
路过大桥,
三娘还在守摊,看到李逸,目光躲闪。那晚后,三娘便躲着他,罗二一家甚至搬回到了原来的窑洞去住了。
没有谁去提那晚的事,
李逸在三娘旁边勒停马,“今天生意可还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