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无极校会 (第1/2页)
第一堂课,可以说很成功。
六十个孩童们听课津津有味,来旁听的宾客、乡亲们也觉得年轻的李逸很有学问课上的好。
李逸空间有时钟,所以能掐着时间安排课时,一堂课四十五分钟,中间休息十五分钟,下午上了四节课。
这时外面其实太阳还高,也就下午四点半左右。
考虑到夏日百姓干活的时间,是要避开午间太阳大的时候,早上和午后干活,李逸也就灵活的调整了学生上课时间,以后夏天就中午来上课,这样孩子们早上和午后还能帮家里干活。
照旧是管一顿午饭,孩子们来了后先吃午饭,吃完休息会再上课,为了这顿饭,也会很准时。
今天第一天课结束,李逸特意让秀芝兰香帮忙做了顿晚饭。
仍是小米饭,配上炒茄子,猪油渣蕹菜汤。
董秀才跟孙伏伽坚持要跟学生娃吃一样的,王乡长、冯乡佐他们自然也就说跟娃一起吃。
来上学的娃,管一顿饭,但碗筷要从家里自己带,学校里可以吃饱,但不能剩饭,也不能往家带。
董秀才跟孙伏伽他们也在后面排着队,
看着热闹的场面,感慨的道:“无极小学勃勃生机啊,无逸讲课教学让我这个老朽都十分佩服,”
“是啊,孟母三迁的故事,我虽早知晓,可听他讲时却也听的很入神。”孙伏伽道。
“这个三字经真不错,我敢说不输千字文,必能流传百世。”
董秀才和孙伏伽都是真正有学问的人,三字经的好坏他们非常清楚。
王乡长这时也道:“无逸啊,这么多学生每天免费一顿饭,这么多嘴张可得不少粮食啊,我回头让家丁送两石粮来。”
冯六郎则道:“我家有油坊,我让人先送二十升油来。”
王里正当然也不甘落后,拍着胸脯表示,家里有磨坊,一会就让人也送两石粮来。
“乡里给你的十亩学田,马上给你划好,以后可以让这些娃们帮着种点稻种点菜嘛,也算帮你分点担子。”
郭二郎在众人里地位最低,这时为了表现一把,也表示愿意拿出五亩地捐给学堂做学田。
“无逸在这谢过各位了,回头我就会立一本公账,把这些捐赠全都入账,以后支出都会记账,并定期公示,我一定保证把这些善款都用于学生们身上。”
孙伏伽笑道:“先请木匠打制门窗桌椅吧,就算是坐地上,也应当铺上木地板,铺上芦席,过两月天冷了,坐泥地上可不行。”
“我马上安排。”李逸痛快道,这本来也在计划之中。
李逸也提了个请求,
“我希望组建一个无极小学堂的校会,大家捐赠的钱粮,以及田地等,都由校会统一管理、监督,用于学生日常的饭菜、纸笔,以及校舍桌椅维护等开支,如有剩余,可拿出一部份做为对优秀学生的奖学金,
剩余部份,则可用于购买田地做为学田,或是借贷,可优先借贷给有需要的困难学生家庭,其次是乡里孤寡贫困家庭。
所得租子、利息,除做学校日常费用外,若有节余,可继续买田或借贷收租收息。”
李逸提出的这个校会,就是为学校以后长期经营办学考虑的,他当然也可以自己一人掏钱,但现在既然大家都愿意掏钱捐助,总得让大家也都有参与感,甚至得分享这办学的声望。
因此搞一个校会,其实就跟古人搞桥会、庙会、路会等一样,一起掏钱做某样公益的事,为了长期维持,所以可以买田放贷,这样就有租、息收益,可持续发展。
因为大家出了钱,所以李逸提出大家有监督权。
李逸建议是邀请董秀才、王乡长、冯六郎、郭二郎等几个本乡的人,成为名誉校长,兼校会理事,负责管理校会的田产、钱粮的开支等,而孙伏伽、杜如晦等人,可以请他们做名誉校长,兼校会监事,可以监督审核校会的账目等。
李逸是校长,也是老师,也是校会的实际掌管人。
这么一来,大家捐助的积极性会更高,其次大家也能一起获得很多声望,再有一个就是能够让校会更透明。
学校到时还要立个碑亭,每年捐赠者的名字和钱财还要刻在碑上。
校会、学田、会费,以后说不定可能还要立校仓呢,这套东西很新,董秀才搞了很多年私塾,也会接受些士族豪强的捐赠,但真没有想到弄这些东西。
杜三郎郭二郎等觉得这东西很好,挺有参与感的,能让他们这些人增加不少名望。
孙伏伽很忙,他现在是万年县法曹,如今改朝换代他还想再进步一下,可想了想后,也笑着应下了。
名誉校长兼监事,也不需要他怎么参与,每年抽点时间帮忙监查审计一下校会账目就好,他其实越想越觉得李逸这年轻人不简单。
这个小小的学堂初办,却已经考虑的这么久远了。
try{ggauto();} catch(ex){}
照他这章程,这无极小学将来说不定还能办的很好,甚至有可能将来成为无极书院都有可能。
无极小学堂校会,就在蝉鸣声中,正式成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