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心愿达成 (第2/2页)
try{ggauto();} catch(ex){}
“老王,给我预留十万贯,明年开春,便会有一大批工匠前往安西,这是第一批,所以在安家费上一定不能省,关系到日后我安西的形象,千金市马骨,万万不可省钱。”
老王哆哆嗦嗦的推门而出,十万贯啊,这比杀了他还难受,可是高帅来信已经说了,事事听从李弥安排,王管事唯有以泪洗面,踉跄而去。
抠门的老王,李弥深深的鄙视了一番,钱财只是冰冷的贵金属,放在那不能吃不能喝,只有牢牢把握住人才才是重中之重,才是根本。
转眼间便至春节,这是李弥在长安过的第一个春节,从春节至上元节期间,李弥和韩遂几人穿梭于各大高门大户,自己能搭得上关系的都送了一遍厚礼。
安西现在什么都缺,就是不缺能拿的出手的厚礼,军伍中的高官送马,文官家中送宝石,就连杨钊都送了两个菩萨蛮给他,一时间让杨钊大为感动。
他现在还未起势,谁都看不起这个小小的七品参军,就连五杨兄弟姐妹也不记得这个过继而来的堂哥,李弥登门拜访时,他差点感动的热泪盈眶,未来的杨国忠这个年节居然没人送礼,李弥是第一个来送礼的你敢信?
送礼的成果斐然,上元节过后,李弥通过李岫得知,朝中第一次上朝便通过了各节度使的报备文书,其中数量最多的便是安西的奏折,不光调派五百匠户前往安西,张云飞也不出意外的外放,品级提到了五品下,直接跨过了六品这个大品级。
还有中枢一致通过了对于中原百姓前往边疆移民的国策,大范围充实边疆大唐子民的比例,着为常例,各州府需积极配合,征招,鼓励中原百姓迁往边疆,但这一条并不只是针对安西,包括河西,陇右,朔方,甚至剑南,岭南都在此列。
李弥看着这条政策笑了,他才不管那些,他还没脸大到国朝可以单独为安西开个口子,只要有了合理合法的国策做背书,剩下的就是各自大显神通了,无外乎就是钱吗,老子有的是钱。
王客松崔轨继续留在国子监进学,韩遂和毕思跟随李弥返回安西,李弥从没想过真正的在国子监拿个文凭,那不扯呢么,时间成本自己就耗不起。
而且自己根本没想走科举这条路子,说难听点,他就算作弊,提前知道考题照抄都没把握中进士,还是别玩这么高端的操作了,自己还是老老实实回军中厮杀去吧,这种高难度的活动就交给崔轨吧,反正他很乐意。
王客松就极度不乐意了,他也想回去,可是长安这边的事情得有一个把关,必须留一个靠谱的自己人在此主持长久的迁移事宜,王客松和韩遂二人抽签输了,这个活只能落到他的头上。
闷闷不乐的王客松在李弥的一再保证之下才勉为其难的答应,不过他最多只能在这做一年,到时候要来人换他的位置坐镇。
好在李弥一直对王客松洗脑,称这么重要的任务只能留最靠得住的自己人才行,受到重视的王客松这才转忧为喜。
留守长安整的和流放一样也是没谁了,这都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