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心愿达成 (第1/2页)
李岫还是难得见自己位高权重的父亲如此夸赞一位年轻人。
“这么看我还真是被他利用了,”李岫苦笑,“不过孩儿却并不感到愤怒,还觉得颇为有趣。”
“是啊,”李林甫也叹道,“小小年纪七窍玲珑,难得的是做了还不让人厌烦,这个计谋很简单,简单到为父一眼就看穿,他也知道我能看穿他的小伎俩,就是在假装自己无知。”
说罢在书桌上抽出一封信件,“看看吧,这是高仙芝随奏折一起送给为父的私信,信中对李弥大加赞赏!”
李岫是知道高仙芝和父亲关系的,此人暗中交好相府,想来有私信往来也不为奇,李岫看完恍然,“怪不得这个李弥无官无职的就可以操纵这么多事,安西这是在培养自己的下一代啊?”
“朝中不许军队搞山头,但这几乎形同虚设,那些军头哪个没有自己的嫡系,相对来说安西做的并不过分,最起码不是自家的子侄,这让人无话可说。”
“不过,有高仙芝这封信做背书,那就更是可以判定安西的态度了,岫儿,不妨晾他几日,也好让他知道此事得来不易。”
李岫点头应是。
李弥在整理今年的商号盈利账目,相对于往年,数字并不太乐观,主要是商号大量的吸纳流民佃户的原因,今年已经送走了三批,合计只有两千人多点,实在是杯水车薪,可钱粮数字已经触目惊心了。
王管事忧心忡忡道,“不算安西置办房屋田亩的费用,光是一路的费用摊到每人便是十三贯,两千六百多人便是三万四千贯,好在这次打底的都是一些流民,不用出设安家费,但考虑到这批人去往安西第一年没有田亩产值,还要养活一年,少说也要再花费五万贯。”
“老王你不要这么悲观,这是我们前期实验性质的拉人口,花费肯定高,不过大帅府已正式向朝廷发公文,请求朝廷予以下令迁移,后期的成本会低很多,当然工匠那块的安家费不能少。”
“还有,眼光放长远一点,这些去到安西的人多是活不下的流民,在我们的政策下肯定会格外的珍惜这次机会,虽说第一年田地里没有产出,但可以去作坊做工,怎么会没产出?我还愁人不够呢,你可千万别心疼钱就少拉人了。”
实际上这才哪到哪,李弥的计划最少要迁移十到二十万汉民去安西,现在的安西汉人占比实在是太低了,除了军队就是寥寥几个世家,农户少的可怜,不利于安西的稳定和对大唐的向心力。
安西节度使府对朝廷的奏折也主要是在这一方面阐述的,相信中枢会考虑的,一旦有朝廷的行政文书下来,那么迁移的成本就会大大降低,到时候安西的财力可以负担的起。
有人好奇李弥为什么一直走高仙芝这一条路,而且都是用的高韩李三家商号里的钱粮来中原拉人,实际上很简单,李弥知道明年,也就是天宝六载,夫蒙灵察便会离任安西,前往长安,到时候安西就是高仙芝的天下。
只不过这些话不能对人言,不然就太过骇人听闻了,不过这样做也有好处,那就是更能让高仙芝看到李弥的忠心。
而且这些人力资源来到安西就会源源不断的创造财富,短期的投入还是可以接受的,最起码高仙芝这种大佬的眼光肯定能看到后期巨大的好处,再加上临行前李弥画的大饼实在是太香,所以也就破天荒的让这个小子折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