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真心实意 (第1/2页)
当陈锐带着陶大顺、孙钰一行人回宁波的时候,严世蕃终于看到了那份捷报。
如今的嘉靖帝并没有住在内阁,已经迁居到了徐家的太傅园,被迫献出园子的徐天赐加锦衣卫指挥佥事。
随侍太傅园的除了内阁之外,只有不多的几个写青词的翰林官。
而如今的内阁,只剩下严嵩和徐阶两人,但严嵩老迈,嘉靖帝许严世蕃随侍身边……说白了,和在北京时候差不多。
靠在软椅上的严嵩正在听儿子念报功奏折,不由得轻叹一声,喃喃道:“倭寇要复起吗?”
“定海卫指挥使李寿,定海后所副千户周虎皆阵亡,厚定海中所副千户陈锐率兵大破之。”严世蕃脸上的肌肉跳了跳,“海道副使丁湛为陈锐请功。”
站在下首位的徐阶默然无语,眼角余光仔细的打量着严世蕃的神色……虽然山东战事期间他不在南京,但消息还算灵通。
严嵩轻声道:“如今国事艰难,朝中皆议北伐,东南沿海也不安生。”
“少湖乃苏松人氏,当探访详情。”
“元辅说的是。”徐阶恭敬的应了声,却没有再说什么。
还捏着奏折的严世蕃扫了眼过去,冷笑了两声,这家伙倒是学乖了。
就在十天前,徐阶还吃了个大亏。
如今朝中的官员虽然都不干正事,但嘴巴却是闲不住的,特别是六科、都察院的科道言官,口口声声北伐北伐,不能让鞑靼在北地立稳脚跟啊!
而嘉靖帝从落脚南京之后也一直表达出这个态度……于是十天前面圣,在嘉靖帝提起北伐的时候,严嵩模棱两可,而徐阶持赞成态度。
后果是,第二天嘉靖帝钦点两名翰林为景王府讲官。
徐阶事后也回过味来了,自己身上裕王的痕迹是抹不掉的。
如果要北伐,主力肯定是如今驻军河南的明军,而去年击退鞑靼,裕王一直坚守在怀庆府,未有后退一步。
换句话说,从统帅王邦瑞到副帅曹邦辅,再到下面的将校,都能算是裕王的旧部。
嘉靖帝想不想收复失地?
当然想。
但是前提是坐得稳位置,手中握得住权力,不能成为唐明皇第二。
徐阶也是久浸宦海的老人了,却被坑的不要不要的……自然不会是他主动往坑里跳。
听到严世蕃毫不掩饰的冷笑,徐阶脸上笑容依旧,心里却在发狠,虽然没有任何证据,但言官群情汹汹,背后肯定是严东楼在捣鬼。
其实类似的事情去年也发生过……鞑靼侵入京畿,言官纷纷上书请议周尚文谥号,虽然没有证据,但严嵩严世蕃都认定是徐阶在背后。
“应该只是小股倭寇。”严世蕃开口道:“汪直遣派使者入京请开海禁通商,至今朝中仍未决议,汪直不会如此挑衅,更何况还是攻卫所。”
“罢了罢了,陈锐终究是个能扛事的。”严嵩低低的说:“随他去吧。”
严世蕃有些不甘心,“父亲,倭寇有侵扰浙江沿海之举,海道副使丁湛只怕难以承当重任。”
严嵩抬起头盯着儿子,加重语气道:“随他去。”
try{ggauto();} catch(ex){}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