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莹电子书www.ibingtxt.cc

字:
关灯 护眼
冰莹电子书 > 大明不行,我行! > 第一百零六章 余姚之行(下)

第一百零六章 余姚之行(下) (第1/2页)

午后,余姚县外姚江码头处,人头攒动,有护卫在高声吆喝。

仅仅是吃得饱饭,就有不小的诱惑力了。

此次招募青壮,绍兴府其实不在重点范围,但孙家在本地威望甚高,所以孙钰建议在余姚招募,应募的人还真不少。

草棚中,老哈和司马异口同声,“开玩笑吧?”

老哈瞪大眼睛盯着面前的青年,“陶大郎,你也来应募?”

在余姚县招募青壮,没想到隔壁会稽县却跑来一个熟人。

“别闹了,你一个生员来应募劳工?”司马也在不停摇头,“你家里也不管你!”

今年二十七岁的陶大顺平静的说:“祖父五年前病逝京师,父亲去岁被鞑靼骑兵射杀,发妻被掳,长子溺亡,幼子走失。”

“如今,我为陶家嫡系长子,没人来管我。”

前兵部侍郎陶谐只有陶师贤一个儿子,下面三个孙子,陶大顺为长孙,陶大临次之,才十七岁的陶大恒最小。

老哈和司马都沉默下来了,站在后面的是其弟陶大临,“兄长自归乡后,不入书房,只操持武艺,意欲投军,听闻陈千户横扫倭寇,所以……”

陶大临的意思很明显,陶大顺不是来应募劳工的,而是来投军的。

去年十二月回到浙江的时候,陶大顺还没有起这个心思,但回乡听闻淮东大败的消息后,一夜不眠,第二天早上烧掉了书房的藏书。

正如在南京的时候陈锐对徐渭所说的,再去乡试,然后会试殿试考中进士,慢慢熬着,慢慢熬着……连续失去父亲妻子儿子的陶大顺熬不了那么久。

一刻钟后,山脚的草棚中,孙升连声叹息,老态龙钟的孙堪却一拍桌案,“乃有胆识!”

陶大顺对着陈锐深深一礼,“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请陈千户收留。”

徐渭奋然道:“既为私仇,也为公愤,难道如南宋一般,再忍百年南北分裂,再忍百年胡人欺辱!”

此等言语倒也罢了,但此间氛围却让唐顺之动容,这是与南京完全不同的氛围,虽然弱小,却有金石之声。

“你若入军,只能为一士卒。”陈锐眯着眼睛道:“若为幕僚,打理后勤,或可担当重任。”

如今的护卫军并不缺少将领,也有一套挑选基层将校的机制,缺的是管理人员,缺的是内政人员。

虽然不知道陶大顺的水平如何,但至少应该在水准之上……毕竟曾经考中举人。

“明太祖征战南北,善长留守国中,转运粮储,供给器械,治理后方,和睦军民。”孙堪点头道:“被誉有萧何之能,故为开国六公爵之首。”

孙升忍不住看了眼大哥,这个比喻真的不太恰当啊,但想了想也劝道:“陈锐有复土之志,所需非仅将校士卒。”

【复土之志】,这个词是不能随便用的……唐顺之深深的看了眼陈锐。

如此志向,有聚才之能,有聚财之能,又被誉为将才,唐顺之决定接受徐渭的邀请,随行去定海去看一看。

“愿为驱使。”陶大顺也不再坚持入军,从腰间取出匕首,将长袍下摆割裂。

下一刻,门外有低沉的声音响起。

try{ggauto();} catch(ex){}

“陶家有如此子弟,难道我孙家无此等人物吗?”

孙钰大踏步走入门内,跪在孙堪膝前,“父亲,孩儿心伤祖母,还有二叔、四弟、五弟、六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