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莹电子书www.ibingtxt.cc

字:
关灯 护眼
冰莹电子书 > 大明不行,我行! > 第一百三十二章 性质不同

第一百三十二章 性质不同 (第1/2页)

直到两天后,沈炼回到了南京,心中依旧有着难言的震撼。

去年的鱼台一战,从即将崩盘到大胜,如此曲折让沈炼心潮澎湃。

但对比起来,大榭岛上的沉默更让沈炼感觉震撼,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虽然沈炼心情复杂,甚至希望能回到家中,什么都不理,好好的想一想,去思索一些如今自己难以抉择的东西,但他却没有这么充裕的时间。

刚刚回到锦衣卫,户部尚书陈儒就亲自来见,因为就在昨日,第一批两千斤粗盐已经送抵南京。

陈儒去年任南京户部左侍郎,明廷迁都之后,他是南京六部中唯一没有被排斥,反而进位尚书的。

原因有些复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其中有徐阶的缘故……因为陈锐是嘉靖二年进士,是徐阶的同年。

“纯甫实有大功!”陈儒第一时间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一旁的陆炳笑吟吟对沈炼解释道:“三日前,巡盐御史回报,淮安分司受创极重,其他两司有不稳之迹。”

两淮盐场共有三十个盐场,分立三司,淮安分司、泰州分司、通州分司……其中以淮安分司产量最高。

沈炼在心里琢磨了下,如此说来,灶户被流民裹挟作乱,还真得有可能是盐商插手。

“巡盐御史何人?”

“胡宗宪,嘉靖十七年进士,徽州绩溪人氏。”

沈炼有些意外,眨了眨眼,想问却没有问出口,一旁的陆炳笑了笑,“胡宗宪乃是龙川胡,承庵公乃是遵义胡,说是同族……稍显勉强。”

所谓的承庵公指的是如今的工部尚书胡松,正德九年进士,资历极老,虽然已经六十多岁了,但性烈如火,日常在工部最喜欢做的就是怼手下的工部右侍郎严世蕃。

一旁的陈儒补充道:“胡宗宪的曾叔祖乃是弘治年间名臣胡富,官至户部尚书,其族弟胡宗明嘉靖十一年进士,如今乃河南左布政使。”

饶是绍兴官宦世家层出不穷,沈炼也不禁咂咂嘴,这家人有点凶悍啊。

胡宗明为河南左布政使,乃是如今大明前线很重要的人物,而胡宗宪为两淮巡盐御史,必然对大明盐税以及财用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闲叙了几句之后,陈儒细细的问起舟山盐售卖的事情。

沈炼的回复清晰而明了,这也是让他极为感触的一个地方,相对于南京对于政事的拖沓,舟山那边决断之快,动作之迅捷,与南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下决定,陈锐第一时间在议事堂召集来舟山贩卖货物的各地商贾,许先运盐,后纳银,商贾踊跃……八万多斤盐,已经大半都被定了出去。

“还要谢过芹山公。”沈炼对陈儒行了一礼,“若非有户部公文,商贾也不敢妄为。”

如果没有户部的公文,舟山盐在浙江售卖还行,但其他地方……那就是私盐了。

“此乃国事。”陈儒笑着问道:“陈锐此人倒是有些敛财手段,除了应天府之外,先行运往哪几个府州?”

沈炼应道:“浙江、福建、苏松沿海暂时不缺盐,所以先行运往镇江、严州、湖州、金华、常州、广德州各地。”

“因为有徽州木材商在,所以徽州、宁国也能运去,至于再远的池州、安庆、庐州那就无能为力了。”

陈儒捋须沉吟片刻,压低了声音问道:“舟山月产盐多少?”

try{ggauto();} catch(ex){}

“三至四万斤。”沈炼坦诚的说:“因为在岛屿上,所以行的是晒盐法。”

“噢噢。”陈儒也知道晒盐法,但听到只有三四万斤的产量,有些失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