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莹电子书www.ibingtxt.cc

字:
关灯 护眼
冰莹电子书 > 大汉有活爹 > 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章)昏与明

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章)昏与明 (第2/2页)

当然,理由不是把她们呵退。

而是喊着:“我们随行的科学家研究员们商量一下。”

等隔开人群,蒋不疑询问:“怎么办?”

刚刚给疯狂的妇女们让路的刘彻走了过来。

当初刘彻和霍海讨论过这个问题。

如果女人也出来做工,那就能解决用工荒问题。

但会降低生育率。

现在大汉很多女人都生了好几个孩子了,老大正好懂事了能带一带老二老三。

再生下去也不太可能了。

她们是有条件可以出来上班的。

毕竟养三个孩子和养一个孩子不一样。

哪怕大汉的工人能养三个孩子,但两个人的工钱过日子和一个人的工钱过日子能一样吗。

现在似乎在城市化过程中,男人们都要去建筑工地干活,去重工业工厂干活,去矿山干活。

女人们要撑起轻工业了。

霍海:“其实洗衣服简单,电机上面放个桶,底盘和电机连着,衣服和水在被电机带着转圈的底盘的带动下,在筒里面左右转圈,也就洗干净了。”

“一时半会儿不干净,转一个小时也就成了。”

电目前便宜不了,用来做洗衣机?

其他人听到这个想法也是眼睛一亮。

电机还能拿来干这个?

但刘彻摆头:“现在用电太贵了。”

霍海:“简单的方法也有,以前咱们不是用猪毛做小刷子刷牙吗,小刷子能帮忙刷牙,大刷子自然能刷衣服,现在很多工厂特别是造纸厂都在用刷子,只是那些刷子质量要求比较高,而洗衣服不需要多高的要求。”

“还有,化工研究所那边在研究从石油里提取一种可以塑性的材料,这种材料偶然间被制作出来了一次,确定是石油里提取的,如果可以稳定提取,未来可以随便坐刷子,做袋子等东西。”

“我把它叫做塑料。”

刘彻:“刷子?对啊,大量推广刷子,洗衣服的效率能大大提升。”

目前洗衣服用的是手搓,还有棒子。

而用刷子洗衣服好处是快,坏处是衣服容易被洗烂。

但是衣服现在不是很贵,打工的工人工资很高,能买得起。

目前,这种距离长安很远的小地方,工价也已经涨到三千了,而长安的普通人工价已经涨到了五千以上。

长安的读书人工资已经在二万八以上了,而这些地方在一万八以上。

就这,小地方都不见得好招聘。

因为大家都知道,坐上火车就能去长安。

就算没钱买票,也多的是人扒货车。

这么高的工资,买衣服并不是问题。

所以,刷子能解决问题。

霍海自己其实也是才想到的。

霍海现在只想感叹,现在时代发展的太快,很多细节完全跟不上。

谁能想到,电机洗衣机和猪毛刷子,是同时被提出的解决方案。

霍海并没有自己天天洗碗洗衣服,做各种生活琐事,所以对于这方面的发明,并没有提出太多的东西。

现在一想,还真是有很多缺失的地方可以提升。

刘彻:“还有办法吗?”

霍海:“还有,洗衣房。”

“现在工业时代发展,不是每个家庭都有男人的,有的家庭只有女人,而女人又不愿意再嫁,还要养孩子。”

“她们进入城市后,能找的工作不多。如果去工厂要离开孩子太久,如果在自己住的附近,最好的工作是洗衣房、餐馆。”

“帮人洗衣服赚钱,洗盘子端菜等,是最简单。”

刘彻:“这个不错,这应该是市场能自发形成的吧。”

只要一个月给三百出去让人帮忙洗衣服,自己就能出去找工作,找个一千五的工作不成问题吧?

那也能多赚一千二补贴家用。

对于全家都住在城市里的人群来说,这很划算。

而对于进城打拼的人来说,以前种田一年一共八百文钱,如今一个月就能赚上千,就是水冷一点而已。

多花个十来文钱的成本,还能烧热水洗。

很划算。

霍海看刘彻觉得这个很好,提醒:“其实,我们可以限制洗衣行业的发展,这样,独居的女人不好找到这方面工作,就需要想办法找个依靠,就能提高二婚嫁娶率,再度提高人口数量。”

刘彻回头:“这种事情没必要主动去操作了,你不是说过,每个人只要不偷懒,就能靠劳动养活自己,才是商业发达的标志吗。”

“如果限制,岂不是开倒车?虽然能增长人口,但如果未来此类人口越来越多,那对社会反而是害处。”

霍海摆了摆头。

只要粮食跟得上,大汉占据的外部领土,粮食产量会越来越大,未来可能能养很多很多的奴仆。

如果顺利的话,过个二十年,菲佣遍地都是。

到时候不是菲佣,而是欧佣。

这个发展过程是必须有的。

不过,霍海询问不是真的想这么做,而是习惯性的试探,试探一下刘彻的掌控欲。

霍海对历史不熟悉,知道刘彻晚年时开始穷兵黩武,大汉朝出现了许多问题。

霍海要确定刘彻是不是性格变化导致了这些。

目前看来,没迹象。

不过霍海随时都试探着刘彻的掌控欲。

聊得开心了,刘彻还在镇上吃了顿饭,然后才得知,这儿压根不是什么县城,也不是乡,而是一个亭。

就是因为靠近公路,最早开始发展,所以越发展越大,现在才具备了小城的规模。

行政上还是个亭子。

霍海这才想起,在城市化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把因为时代变化而诞生的新城市,给抬起来。

刘彻又询问,本地原来的乡县在哪儿。

才知道这儿是东昏。

东昏名由自秦始皇二十九年。

秦始皇东巡经此,霾雾四塞,命其地曰东昏,汉初因以名之。

大概二十多年前刘彻在这儿置县,属陈留郡。

这个地方霍海知道,这儿后世叫东明县,是因为王莽新政的时候瞎几毛在全国范围内给城市改名字。

其中大部分名字太离谱了后来改回去了。

但是东昏这种本来难听的名字改成东明,也就保留了。

不过现在这个时代还叫东昏。

霍海不懂目前的历史,但是霍海懂汉末三国历史啊!

东昏这个地方可谓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其实什么都不挨着,南靠近浚仪,北靠近济阳。

刘彻来了兴趣,要去东昏县视察。

不考察不要紧。

一考察,整个封禅队伍,脸都黑了。

东昏县这个县,一入眼,就是满目的旧态。

刘彻大老远就在望远镜里看出了问题:“车队留下。”

这几个字一出来,有个应该是知情的本地官员,瞬间脸色一变。

低矮的夯土城墙,甚至城墙上正有服徭役的人在砸夯土。

现在大部分城市快速发展都不要城墙了,基本不征发徭役干这个事儿了。

这儿显得尤为特殊。

更关键是,服徭役的人,看上去有些瘦弱,不像那边北路亭的男人那么健壮。

进来后才发现,这个地方的人,都过得不是很好。

全是土房子。

很多土房子并不是用夯土砖做的,而是泥巴直接敷在墙上。

下雨之后,墙土剥落,看起来破破烂烂的。

大街上没什么生气。

刘彻一开始还感觉不对劲。

然后发现了问题所在。

现在全天下就没有几户有院子的人家里不养鸡养鸭的。

那可是为了响应朝廷号召,多吃鸭子,给去北美的船队和去北方考察的队伍工作的军人提供羽绒服用的!

还有自己想要吃肉的家庭,都有养狗,养猪。

而这儿的人,似乎自己都吃不饱。

这儿可是黄河边!

这儿岸边有肥沃平原!

就算说不上平原,至少算是个平坦的地方,种地养活这么小一个东昏县,绰绰有余。

怎么会?

霍海皱起眉头。

这儿,是一丁点的新政的迹象都没有。

不对啊,东昏县,霍海是记得的。

看过报告,上面是没问题的啊?

霍海:“蒋不疑,去查,查东昏县的县立小学,还有私塾!”

如果这个地方的人认识字,那么公告他们就该认得。

如果认得,新商改推动就该畅通无阻。

如果新商改没有推动,那反过来反推,那就是这里的学校出了问题。

从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学新学,这个地方虽然在黄河边,是在平地上,但可不代表平原地区就不会被困在‘大山’里。

如果猜想准确的话……

蒋不疑很快回来报告:“教的是篆书。”

“学校里人不多,有十几个学生。”

这下不只是霍海,所有官员都看了过来。

按道理,这个东昏县再小,小学此时至少应该有千人才对,根据各地情况,除了官学,应该还有私人建立的小学,互相竞争,应该合起来有接近三千的学生才对。

怎么才十几个。

霍海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本地地方官抗拒新商改,欺上瞒下,他应该在这里经营很久了,附近的豪族都靠他赚钱,所以帮忙残酷统治。”

罗烈已经出去了。

过了会儿,带了两个人过来。

两人来到穿着常服的刘彻霍海面前,看出了两人是贵人,低声:“二位贵人帮个忙,我二人借二位的队伍隐藏一下行迹,好混出城去,去其他地方打工。”

刘彻疑惑:“你们知道外面什么样?”

两人点头:“我们又不是傻子,怎么会不知道附近的人都变富乐,但是本县县令禁止我们搬家去其他地方,否则以流民论处。”

所谓流民,其实就不是民了,在几十年前的观念中,那是一种威胁。

有时候直接叫氓流。

各地接不接纳氓流,全看本地县官想不想开荒。

如果要增加人口,就开放开荒,收揽流民,但这样容易被人举报,理由是属于大汉朝廷的地,被操作给了氓流。

只要举报就有概率成功。

所以如何对付氓流,全靠本地县官良心,可以收,也可以当犯罪分子直接抓,送去边境戍边,甚至稍微犯事儿,直接重判杀头。

否则每年那么多死刑犯,怎么凑得齐?

以前大汉每年杀头的人数,那可是以前大汉举国百分之一到百分之零点二的总人口!

但这几年新商改之后,出门务工成了正常的事情,各地都不会阻拦。

县官们巴不得大家多出去务工。

把钱带回来用,提升本地经济。

这个县明显反其道而为之了。

刘彻:“朝廷不知道,那说明这里铁板一块,很多人都在帮他隐瞒。”

霍海却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这么做后,谁获利了?

按理说,这个地方叫做黄河湾,是东昏县,处在后世东明县西南方的位置。

是很肥沃很容易发展的地方,现在这里毫无发展,那……附近发展起来的几个亭,变成小城市的亭……

霍海稍微一想,就知道好处谁占去了。

如果没猜错的话,当初自己的人把这里的地买下来不少。

而县官是本地人,他后知后觉发现之后,想要在新商改中牟利,于是让东昏县不得发展,而同时联合本地豪族在附近他们的土地上发展。

本地人为了生活,自然是一个个的往外逃。

这样,那几个地方就越发展越好。

而本地这个县官不敢做太过分,所以只是欺上瞒下,但实际上没有过多举动,如果事情败露,大不了一句‘思想顽固,不配合商改’,然后罢官。

没有人真的来查这里,是发现不了真相的。

他哪儿是拒绝新商改,他简直是把新商改洞悉的一清二楚,已经参透了法条公文!

霍海把自己的猜想说了一遍。

刘彻细想,的确只有这种可能。

也就是说,刚刚那个什么北路亭,反而就是他们这么发展起来的。

反而不是什么发展的象征,而是贪污的象征!

这个人这么做,必定不只是自己的问题,陈留郡的豪族和官员绝对不少参与!

现在在附近发展出几个比以前的东昏县还大的城市,光是地产开发就价值多少钱?

这简直是在薅刘彻的羊毛。

关键是,代价是一整个县的发展!

这得耽误多少事儿?

刘彻抬头:“查。”

罗烈:“查到后……”

刘彻:“杀。”

霍海:“去查那个只有十几个人的学校吧,那应该是……人质?质子?”

刘彻这才反应过来,原来如此:“好个新商改第一大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