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沙阿的去世 (第1/2页)
到了夏末,革命仍然笼罩在欧洲大地。此时撒丁和奥地利的战争已经进入白热化,而德意志讨论统一大会也在法兰克福召开。
这次议会也是群英荟萃,从极右到极左什么都有,而且各个诉求也不一样。右派支持保守联邦主义,主张成立邦联制国家,让众多君主掌握大权。左派支持共和制,主张成立中央集权的共和国。如此多的党派令议会工作十分困难。
有代表支持成立由奥地利帝国统治的大德意志,将奥地利与波希米亚并入德国;有代表则支持由普鲁士统治的小德意志,不包括任何奥地利领土。最后,议会的与会者认为,应采取“小德意志”方案统一,并将德意志皇位给予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
不过,腓特烈·威廉四世拒绝这个建议,因为他害怕奥地利反对,而且新宪法规定国王没有对法案的否决权,这是他极力反对的,他甚至形容接受由议会赋予的帝位是“拾取在沟渠上的皇冠”。而奥地利和德意志南部诸邦的代表因议会通过“小德意志”方案而退出。于是,代表普鲁士和奥地利的代表分别离开会议,议会代表的计划失败,惟有把议会解散。
议会讨论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石勒苏益格问题,在石勒苏益格居住的丹麦人希望受丹麦统治,而非德国。基于丹麦即将采用宪法,丹麦人就想借此实现愿望。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七世坚持要把该地并入丹麦。德国人反抗,而普鲁士则代表德意志邦联出兵干预,与丹麦军队交战。8月,普鲁士与丹麦签署停火令,暂时答应丹麦的要求,停止干预。国民议会就显示了重要的弱点:它完全没有实权和军队。对于停战令,它只能自动接受。
议会代表仍然积极计划改革,但代表之中的几个主要分歧渐渐显现出来并阻碍了改革的推动。包括天主教徒与新教徒,普鲁士与奥地利的支持者。然而造成议会瓦解的主要冲突则是温和派与自由主义者的目标。温和派倡导撰写民主宪法,而自由主义者争取与反动君主进行协商以促进改革。不同的利益集团开始暗地里聚集以决定他们的策略。
革命浪潮几乎波及了整个欧洲。多瑙河公国、比利时、爱尔兰地区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起义和革命。甚至像新格拉纳达和巴西这样的美洲国家都发生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美国与加拿大也受到了影响。
葡萄牙王国和俄罗斯帝国控制的波兰会议王国和立陶宛都在此前发生过革命或内战。俄罗斯境内的自由主义者和革命组织之间并没能建立起良好的联系,没能发动革命。奥斯曼帝国相对平静,但是在其不少附属国内均爆发了不同程度的抗议和示威。英国和荷兰是少数几个能够进行有效改革,避免事态激化的国家。
在英国伦敦,宪章运动达到高峰。4月全国宪章协会在伦敦南部肯宁顿筹划了大型集会,酝酿再次请愿。政府方面则忧虑过度,调集了大量武力以防不测。不过运动在伦敦得以和平进行,而在曼彻斯特则发生了冲突。请愿书被装在四套华丽的马车上驶向下议院,但再次被否决。不久全国宪章协会被令解散,宪章运动也宣告结束。
try{ggauto();} catch(ex){}
——————————
“最近欧洲的事情越来越厉害了,英国已经有了抗议群众,除了俄国和奥斯曼,其他国家或多或少都有些对抗。”
佩泽什基安向纳赛尔丁汇报情况,欧洲的动荡影响了伊朗和他们之间的贸易。虽然现在伊朗还有求于他们,但需要在最短的时间里独立自主。
“殿下放心,我们还继续跟进的。”
这时,一个宦官跑了进来,向王储汇报了一个大事:国王要不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