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法国革命 (第2/2页)
try{ggauto();} catch(ex){}
天主教会不满政府腐败统治,并对于政府带有自由主义倾向的宗教政策亦表示猜疑和忧虑。
不知道路易国王怎么做到的,但毫无疑问,这个王朝快要扫进垃圾堆了,而且另一个男人崇拜开始复兴,这个男人被认为是国威的象征,被看成是一个英雄,且是社会的改革者。人民将之与他的功绩比较,更认为现政权在外交上的不济。而这个男人就是—拿破仑。
巴黎革命的消息,在欧洲上层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或许要不了两天,就会在整个欧洲传开。
——————————
这一切也和纳赛尔丁没有关系,他正在古列斯坦宫看着工人们安装什么东西。
“好了殿下,现在全城的信息都可以在一分钟内传达到这里。”
其他人对于这个庞大的东西感觉不可能,德黑兰的事情起码需要一个小时时间才能传到,就凭这个能在一分钟内传达,开玩笑呢?
不过纳赛尔丁对这个很信任,虽然和无线电报比,有线电报还是比驿站更能传递消息。
在电报以前,长途通信的主要方法包括有:驿送、信鸽、信狗以及烽烟等。驿送是由专门负责的人员,乘坐马匹或其他交通工具,接力将书信送到目的地。建立一个可靠及快速的驿送系统需要十分高昂的成本,首先要建立良好的道路网,然后配备合适的驿站设施。在交通不便的地区更是不可行。使用信鸽通信可靠性甚低,而且受天气、路径所限。
1837年,英国人查尔斯.斯惠登和搭档一起发明出世界上第一条电报线。而在美国,塞缪尔·莫尔斯在接近同一时间同时发明了电报,并在同年在美国取得专利。他还发展出一套将字母及数字编码以便拍发的方法,称为莫尔斯电码。
这项技术除了美国,其他国家都发展缓慢。纳赛尔丁听到电报线的时候,就迫不及待的命令整一条过来看看。这不,从德黑兰南门到古列斯坦宫之间长达2公里的电报线架设完成,现在就要看结果。
滴滴滴滴滴,只见这台机器突然发出声响,然后出来一条密密麻麻打着孔的纸条。工作人员马上根据纸条上的信息翻译出消息,然后递给纳赛尔丁。
“这真的能够快速传递?”
“是的殿下,只要线路在,不管是多远的消息都能快速传达。”
看着这样的新科技,纳赛尔丁笑了。古代为什么中央对地方掌控力弱,就是因为古代的交通和消息传递限制。
就算是达到中央集权天花板的东方,也有皇权不下县的说法。只能依靠乡绅协助政府在乡村实行统治,同时乡绅也获得了免税免徭役的特权。
但是现在,铁路和电报的出现打破了乡绅对信息的垄断。这对加强中央政府权威有着重要作用,现在继铁路网后,电报网也要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