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莹电子书www.ibingtxt.cc

字:
关灯 护眼
冰莹电子书 > 易安风云传 > 第十一章百年皇族顷覆灭 江夏城中起风云

第十一章百年皇族顷覆灭 江夏城中起风云 (第2/2页)

苏长风一顿,立时反应过来:“可是宫里有什么消息?”

叶眉本不想此时说,他在外劳碌几月,需应对太后和各处官僚,出不得一丝差错,已是十分疲累,却还要为家务事烦忧。

但此事不单只是他苏家一家之事,苏燕宛若是离世,太后与王上之间的较量便会被抬上明面,宸国好不容易维持平衡的政局,恐要生变。

“宛儿恐怕熬不过开春了!”

苏长风有短暂的失神,虽是意料之中的事,但他依旧忍不住哀切:“她这身子,撑了这么久,已是不易!只是,我有负她所托,多年来那人竟音信全无,只怕她要抱憾离世了!”

“风哥,你不必太过自责!我们好歹保住了卿儿!想必宛儿心中也是高兴的!”

“自打这孩子出生后,她们母女二人便再也没有团聚过,若是卿儿知晓,她的生母另有其人,不知会作何感想?将来只要想到,她母亲直到离世都不曾与她相认,会不会责怪我们?”苏长风十分伤感。

叶眉低低叹息一声,安慰道:“卿儿是个聪明的孩子,等她长大了,将这个中缘由一五一十说与她听,她便会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

苏长风不置可否。

外面忽然又飘起了雪花,纷纷扬扬,如鹅毛一般。不过片刻,院中便白了一片。

比起潮湿寒冷的江南,远隔千里的江夏,却是晴空万里,虽是隆冬,却不如往年寒冷。

自三个月前,荣王从吴兴水匪手中截获那枚玉玺,情势便急转直下。萧氏皇族自乱阵脚,出了下下策,将天下文人得罪了干净,更是被世人唾弃。嘉元帝趁机派出兵部尚书赵敬以,率一万精锐轻骑,前往神都游说,劝说萧睦允禅位,并承诺将萧氏一族迁往荆州,王公贵族封荫照旧,只是不能入朝为官,不能豢养兵士,位同诸侯。

萧睦允心知大势已去,只挣扎半月便答应了。齐国上下朝议数月,终于决定迁都神都。原国都江夏,则赐予大皇子为封地。

大皇子林言钊,是嘉元皇帝膝下唯一的成年皇子,去年刚赐封为敬王,入朝辅佐朝中大事。他精明强干,为人洒脱豁达,府中门客幕僚众多,贤名在外,朝野之中对其多有赞叹。

迁都一事事关重大,自有六部统筹,然迁都之后,江夏的城防部署、官员留置却也是极其重要的。此事虽有前例可依,但江夏如今已被赐为敬王封地,许多事情便需请示敬王殿下。

好在敬王虽圣眷正浓,却不骄奢,就连迁都后的府邸,也只扩了一倍。比起皇伯父荣王和皇叔永王的王府,还要小上许多。

嘉元帝很是欣慰,接连交代了许多差事给敬王去办。

护送此前被劫持的文士回乡,便是其中一件。

建阳胡府的簪花宴盛名在外,已陆续办了好多年。今年,胡先生又早早给文松阁下了帖子,听闻秋老先生要去,许多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因而比之往年,多了很多人。

好在那日,留宿在胡府的文人不过数十人,除了秋松明师徒几个,还有塞北的胡琴师马为、宸国的诗词大家吕至、滨州萍澜书院的院究赵冲,敬王的老师、齐国大儒盛平开也在其中。他回乡探亲,路过建阳,听闻簪花宴的盛况,便停下来想凑个热闹。

谁知竟遇到此等祸事,这些文士之中,无论哪一个有了差错,于文坛乐坛都是一大损失。

周家军右将军周文澄,救下众人之后,面对这群文弱书生,实在束手无策,又怕有任何闪失惹世人怪罪,主帅周宏实和右将军周文澄,实在不敢擅自做主,便上了奏表传回江夏,请陛下决断。

嘉元帝便将此事全权交由敬王处置。敬王接旨后,命近卫林庸亲自前往潼关接应,将几位先生和随从,分批次一路护卫送返回乡。

却独独将秋老先生一行人接回江夏,美其名曰,陛下和敬王殿下,以及诸位王公大臣仰慕老先生已久,盼能入京一叙。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嘉元帝再次生了招揽之意。只是老先生此番受了不小的惊吓,大病一场。从潼关到江夏,路途遥远,走走停停,竟将近两个月才到。

江夏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背靠荆水江,地势平坦,水运、陆运四通八达,从城中各处出发,皆能到达其余三国,因而各处商贩汇集,繁盛程度不亚于神都。

除此之外,地广人稀,土地肥沃,极利于农作物生长,加之多年战乱,各地流民纷纷逃至附近避难,开垦荒地,种植粮食,经年累月,竟成了天下粮仓。

刚踏上江夏城外的官道,便隐隐约约听得外面的喧嚣。

于微容坐在马车里,忍不住掀开车帘往外瞧。

距离城门还有两三里,便已有商贩在此摆摊叫卖,茶水、点心、齐国衣物鞋履、香囊物件,应有尽有。

江夏城内有不少别国商贩,语言服饰不尽相同,许多来此地通商的商贾,为让自己不那么扎眼,都会在入城前换上齐国服饰。因而城门处很是热闹。

叶白芷稳稳地驾着马车,一双冷峻的丹凤眼却不动声色四下观察。苏安帮在江夏只有两处暗哨,具体是何处他不知道,但苏印之的飞信中,千叮咛万嘱咐,要他们入城时留意联络暗号,他这才万分谨慎。

目光停留在一个小摊上,那是一个银器铺。白底黑边的帷帆上写着“秋氏银器”,不大的摊位上,摆满了各种精巧的银器,有碗筷、发簪、耳饰,还有银锁、银手镯,琳琅满目。叶白芷盯着一枚同心锁瞧了半天,那上面刻着苏安帮独有的记号。

小摊贩注意到了,抬头朝他望望,微微摇头。

叶白芷明了,此处不宜多聊,便收回目光,勒紧缰绳,朝马车内说道:“先生,江夏到了!”

秋松明自车内掀开一角,静静望着热闹的城门。

城池四四方方,开东南西北四门,北门靠近皇城,用来接待他国使团,或是皇家祭祀进出专用,是以平日里并不开启,守备最为森严;东门是商贾或马车进出,若马车车辙不同宽,须在城外驿站换乘才可入城;南市最为宽阔,除了车马,齐国各地行人可任意进出;西门专供他国行人进出,来往皆须在城外登记入册,查验身份方可进城。

除北门外唯有重大节日或他国师团入京才会开启,其余三处城池,每日皆有重兵把守,对进出城内的行人查验,西门最为严格。

于微容瞧着来往的行人,不由咂咂嘴:“师傅,这江夏可真热闹呀!连城外都这么多人,城内不知是何景象呢!”

秋老先生坐在旁边,见小丫头一直盯着外面,不免疼爱地笑道:“是不是觉得新奇?”

“嗯!怪不得世人皆言:天下富饶,江夏占三。齐国国力能位居四国之首,国都繁盛便可见一斑!这比书中说的还要热闹许多呢!”

秋老先生会心一笑:“你所读的那本书,还是多年前,老夫亲手写的游记手札,这么多年过去了,自是变化良多。”

“嗯,难怪大师兄总说,做学问不可一味闭门造车,好男儿志在四方,须到处走走,见识不同风土人情,多体会民生艰苦,才能多行善事,造福黎民。”于微容回头,朝师傅甜甜一笑,“师傅,日后徒儿要多随您出来走动,见见世面!”

秋老先生只是笑笑,并不接话。

马车有敬王府的手牌,又有林庸亲自护送,一路并无人掀帘查看,顺顺当当进了城。于微容抬头,看着城墙上漆黑刚劲的大字:江夏,不知怎的,心中雀跃起来。

马车从西边怀德门进城,车速放缓。城内熙熙攘攘,小摊铺子数不胜数,热闹却不杂乱,卖吃食、胭脂水粉、蔬菜瓜果,各有规划,街道比起平阳,更显宽阔。

从热闹的西市穿过,拐过东市最大的酒肆一品居,就进入了南市,南市多为住宅客栈旅店,或是贩卖文房四宝之类稍显文雅之气的铺子,格局为坊,和文松镇的街巷有点像,比起东西市的喧闹,南市街坊就显得安静许多。坊间的房屋错落有致,极其规整,每条坊大概能看出所居何人。

比如,丝乐坊整街七八家店铺,都是卖乐器的,有琵琶、二胡、古琴、笛萧、箜篌等;宣宝坊就清一色笔墨纸砚、书典册子、字画文玩;同秀坊基本是布匹成衣,或是需要定制的首饰珠花。

当然,还有些销金之地的秦楼楚馆,譬如那妙音坊。

于微容看了一路,渐渐对江夏各处人情有了大概印象,一边想着,若是在这里待的久了,定要寻个由头,出来各市逛逛。平阳虽也是宸国的富庶之地,可比之这齐国国都,到底还是差了许多。看着什么新鲜玩意儿,买个一二,带着回阁里赠予各位小师侄,或是送回平阳,讨得父亲母亲欢心。正想着,马车已缓缓在南市西北角,一处青砖红瓦前停下。

片刻安静之后,有前来接应的使者恭敬的立于车前:“老先生,各位小先生,到了。”于微容迫不及待掀开门帘,三步两步跳下马车,只见“敬王府”三个遒劲大字映入眼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