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吴忠的早茶 (第1/2页)
大阅城的农夫集市,让我打开了新的视野,美好的印象久久的留在了我的脑海中。
几天来,那些手艺人的技艺和音容笑貌,总是浮现在我的眼前。他们简单质朴的生活态度,和匠心独创的各种作品,像春天的雨露般流进我的心田,使我甘之若饴,治愈着我。
它们就像我心里早就埋下的种子,渐渐的发了芽儿,让我重新燃起许多美好的憧憬。
我需要重新规划我的余生,不能就这样继续沉沦。我去找老王,想更多的了解这些人的情况,看得出他身边有很多这类人。
老王总是笑容可掬,了解我的想法后,“好,明天和我去吴忠吧,带你去拜访一个人。”……。
我整理着思路,筹划着未来的路怎么走。想起张磊的留言,就和他微信起来。
我问他怎么辞职了,他说他不想在那里干了,因为无事可做,那个叫“老好人的”老板对他还特别关照。他不想在他那里混饭吃,觉得自己没有太大价值。看到我后,就辞职了。
张磊的情况有些特殊。
那一年,在外漂泊了二十多年的我,回到了我的故乡,银川。这里是我从小生长的地方,有太多值得回忆的事情和情感的牵连。我回来,主要是想多陪陪年迈的父母,毕竟在外二十多年,失去的亲情,太多了。
由于职业的习惯,我就在新新大厦的顶部,建了一个“卡洛斯(银川)家居饰品馆”,并请来了我的朋友,美国最大的设计机构AvaLiving的总裁David先生来银川给我助威,同时邀请了本地的行业精英们,举办“设计无国界”专题研讨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从那以后,我的这个软装馆就热闹起来了,每天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一天,有个中年女士和一个身材高大,相貌英俊的小伙子来到我的馆里参观,然后走到我的面前。我热情的接待了他们。这位女士询问我还需不需要招人。
当我了解到他并非室内设计专业毕业后,从工作需求的实际出发,就婉言拒绝了。
母亲很失望的看着小伙子,打着手语,这时候我才发现,原来这个小伙子是个聋哑人。他们恋恋不舍的看着我,下楼了。
大约一个小时后,我下楼来到展厅,发现母子二人没有走,站在柜台旁对着一件印度进口的布艺产品,指指点点。我微笑着走过去,小伙子激动起来,拿着这件布艺给我看,他母亲告诉我说,他的儿子会做这类产品,然后拿出手机,打开后让我看。
从照片上看,这是一组蓝染布艺作品,从专业角度看,都很不错。于是我问他们,这些东西还在吗?小伙子用力的点点头,表示还在。当时我想,如果不错的话,我倒是可以让他们拿过来帮他们卖,对双方都有好处。
第二天早上,我上班的时候,看到母子两个在馆内等着我,手里拿了一个很大的布艺手提袋,直到现在,我还对那个手提袋印象很深刻。那是一个艺术夸张的布艺手提袋,非常好看。
我请他们坐下来,小伙子拿出他的一堆布艺作品,一幅一幅的打开给我看。
哇哦!
这是一些色彩斑斓的套色蜡染和一些蓝靛扎染作品。
张磊的作品,图案刻画细腻、变幻无穷,或凝重素雅中透出古朴雅致,或奇幻灵动中尽显飘逸舒展,真的是方圆绮错,极妙穷奇,好一个虫禽品兽,物有其宜啊。
看到张磊的作品,
我激动起来,不禁心生感叹。
眼前的张磊相貌英俊,身材足有1.9米。一身牛仔服干净整洁,明亮的眼睛纯净而温柔,他弯下腰,安静地给我展示着他的作品,一边微笑着,让人心里感到很舒服。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阳光大男孩,一个听障二级的残疾人,居然有这般能力,这完全出乎我的预料,温柔细腻的性格与超乎寻常的、对自然的理解与感知力,与他高大的形象有些不符。
蜡染,是我国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缬,与绞缬(扎染)、灰缬(镂空印花)、夹缬(夹染)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印花技艺。
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
秦汉间已有染缬,六朝时开始流行,隋代宫廷特别喜爱这种手工艺品,并且出现特殊花样。至于实物的出土,比文献记载还要早的,有长沙战国楚墓出现一面染缬模样的被面,花纹不详。晋代也有一片成品出土,图案是重叠斑花,也就是唐宋时代所谓玛瑙缬。
中国蜡染在唐代尤为盛行,技术也成熟多了。当时的蜡染可分为两种:单色染与复色染;复色染可以套色四、五种之多。后人可从宋徽宗摹张萱捣练图中的两位妇女的衣裳及虢国夫人游春图中的几个骑马人物的衣服,窥见唐代蜡染图案之豪华美丽的情况。
由于唐代中国文化对于日本影响颇大,奈良的正仓院,从唐代一直保存着各种唐代以来之中国工艺珍品,其中藏有一套蜡缬屏风,也是唐代由日本赴唐的留学和尚带回去的。
蜡染在中国,自宋代以降开始衰退,而在同时的南洋各地(尤其爪哇、苏门答腊等岛)却大为盛行,至今,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人的平常衣服几乎都以蜡染布料制造。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古代常见的防染印花纺织品有绞缬、蜡缬和夹缬等种类。是汉族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其工艺特点是用线在被印染的织物打绞成结后,再进行印染,然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的一种印染技术。
它有一百多种变化技法,各有特色。如其中的“卷上绞“,晕色丰富,变化自然,趣味无穷。更使人惊奇的是扎结每种花,即使有成千上万朵,染出后却不会有相同的出现。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是机械印染工艺难以达到的。
扎染有着悠久历史。起源于黄河流域。起源于何时尚无定论。
据记载,早在东晋,扎结防染的绞缬绸已经有大批生产。公元408年东晋时期的作品,扎染这种工艺早在东晋时期就已经成熟了。
当时绞缬产品,有较简单的小簇花样,如蝴蝶、腊梅、海棠等;也有整幅图案花样,如白色小圆点的“鱼子缬“,圆点稍大的“玛瑙缬“,紫地白花斑酷似梅花鹿的“鹿胎缬“等。
在南北朝时,扎染产品被广泛用于汉族妇女的衣着。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化鼎盛时期,绞缬的纺织品甚为流行、更为普遍,“青碧缬衣裙“成为唐代时尚的基本式样。
北宋时,绞缬产品在中原和北方地区流行甚广。
张磊看我欢喜他的作品,就微笑着拿出手机,给我看其他的作品。
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曾经代表河南获得过全国扎染比赛的第六名,还代表宁夏获得过全国残联人动漫设计第二名。说着,拿出来十几张各种比赛的获奖证书!
我们交流的过程中,是那么的安静,但我看到这些巧夺天工的作品时,却是心潮澎湃,直击着我的心灵。
这就是我喜欢的东西,这就是我喜欢的那种人!
他的母亲告诉我,张磊从小就聪明,也很听话,但不幸得了一场大病,失聪了。
即使这样,张磊还是靠着自学,顽强地读完了大专设计专业。
残疾人的生存空间很小。在获得诸多荣誉后,母亲带着他去了很多残疾人学校,希望能给张磊找份工作,但都没有成功。
谈话间,我了解到张磊的母亲和父亲因故分开了,由于父亲性格老实,不善言辞,在叔叔的农场打工,所以找工作都是母亲帮他进行交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