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北国篇 北境群雄(下) (第2/2页)
萧清明乃是作为兰陵萧氏的使者来到北宋的都城开封府回礼的,赵胤见到如此人物到来,当真是开心异常,加上他本就没有什么皇帝的架子又是九洲武林中人,因此与萧清明二人也是聊得甚欢。
二人从武学聊到军事,萧清明对于赵胤自创的功法以及那刚柔并济的散手更是赞不绝口,并且亲自在御书房提笔写下“太祖长拳”四个大字赠予赵胤。
要知道,那时候的九洲可是有多国并立,而萧清明虽然只是兰陵萧氏的三长老,但是其辈分之高,就连凌烟阁的阁主见到萧清明都要尊称一声“清明先生”。
而且萧清明也是当世的书法名家,只可惜他历来惜墨,除了在凌烟阁和兰陵萧氏留下过一些墨宝之外,整个九洲能够得到他墨宝的人可是寥寥几许。
赵胤能够得到萧清明的墨宝,可谓是现在九洲的几个皇帝中唯一的一个。
而在军事上,赵胤自认为当世名将,自然与萧清明进行了几次沙盘推演,但是无一例外的是,每次赵胤都输了,而且与当初对阵名扬时不同,赵胤对阵清明先生输得很惨、非常地惨。
只是萧清明却捋着自己的胡须,对着赵胤赞赏地说到:“不错不错,你比逸才要强多了,而且较之凌烟阁的老五也不遑多让了。
凌烟阁的五先生可是被誉为当世军阵无双之人,萧清明能够给予这种评价,恐怕整个九洲也没有其他将领可以了。
萧清明在开封府的皇宫之中一住便是一个多月,这期间赵胤身为一国之帝可谓是尽心尽力的陪伴,而且萧清明也看到赵胤这个人日常生活很朴素,衣服、饮食都很简单,其衣服也只有登殿上朝时的赭服是用绫锦做的,其他大多是绢布,有的和一般小官吏的布质是一样的,而且总是洗了再穿,穿了再洗,很少换新的。
也就是在这种氛围之下,二人终于从军事聊到了治国之策。
萧清明在来时便知道赵胤真正的想法,本是为了维持北宋与兰陵之间的关系,随意告诉赵胤几句治国之策,如果赵胤听取了,那自然是北宋的福。如果赵胤不听取,那也对于兰陵无害。
只是一生阅人无数的萧清明也渐渐认可了赵胤,并且对他说出了自己研究一生的治国之策:
其中官吏乃是首要,于官吏一道,萧清明建议赵胤:以身作则,举国上行下效。
于治民一途,建议:减轻徭役,赋税专收,以法治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澄清吏治,劝奖农桑,移风易俗。
而于赵胤最为头疼的节度使及藩镇一途,萧清明建议他实行“收起精兵,削夺其权,制其钱谷”的三大纲领,巧妙的运用“削弱相权”、“罢黜支郡”、“强干弱支”、“内外相维”、“三年一易”、“设置通判”、“差遣制度”等等手段,将军权、行政权、司法权、财政权牢牢控制。
最后,在治国之国策上,萧清明又一次在御书房提笔写下了四个大字——文以靖国!
就在赵胤虚心讨教具体实行方法之时,萧清明却微微一笑,说到:“北伐汉国,无论是否能够一举歼灭,在折家的帮助下太原、延安府至兰州一路若是收了回来,这便是开疆扩土的大功劳。而后以庆功为由招各路将领进京摆宴,于酒宴之上以钱买兵!”
萧清明说完这些话于第二天便消失在了开封府中。而赵胤也在思索了十数天后,毅然御驾亲征,向北汉发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