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此世医家 (第2/2页)
如:明明是寒证,表现出来的症状却是热证。
甚至连舌象有时候都不会那么准确,唯一不会骗人的就是脉象。
健康的人乃是阴平阳秘状态,
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阳平衡了,人自然不容易生病。
什么是阴平阳秘?
就好像阴阳各50分,阴阳平衡刚好100分。
如果阴少了,少就是虚,阴虚,那就好比阴变成30分。
那身体里阴阳就不平衡了,阳就多了,就会产生口干口苦,五心烦热,小便赤短等症状。
虚则补之,阴少了就补阴,让阴重回50′,就变得阴平阳秘,健康了。
反过来,如果阴正常,阳超水平发挥变成80分,这事就是实证了。
实则泻之,阳多了就要泄,要用寒凉之药。
阳实跟阴虚很像,但二者一实一虚。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同症不同药,是以要辨证论治,不能见症论治。
阴虚和阳实的症状很类似,若是看见上火就用寒凉之药,那是要出问题的。
而这种阴虚阳实,在前世是无法通过西医的仪器检测出来的。
前世西医是治症,夏国古医家则是治证。
一个治标,一个治本。
医家的药是治证的,而不是治症的,所以讲究辨证论治。
以药性之偏纠身体之偏,证消则症消。
所以医家最难的是辨证,症是表象,证则是原因。
此世医家常见脉诊为寸口脉,为左右手之手腕处,分寸关尺三部。
骨节为关,两侧为阴阳,又名寸尺,左右手合起来就是六部,对应五脏六腑。
每部又有浮、中、沉三取。
浮为阳,病在皮表;沉为阴,病在脏腑,合起来便是三部九候。
是故为医者,必先平心静气。
不仅是患者平心静气,医生也要如此。
接着诊脉先查其大纲,阴阳表里如何。
先用三指齐按辨其脉象。
脉有浮、中、沉三候,因此对应的手法就是举、按、寻三种,以辨脉之深度。
轻手寻之曰举,重手寻之曰按,不轻不重委曲寻之曰寻。
轻手候之,脉见皮肤间,阳也,腑也,心肺之应也。
重手得之,脉附于肉下也,阴也,藏也,肝肾之应也。
不轻不重而中取之,脉在血肉之中,是脾胃之候也。
三指齐寻,然后单指各按寸关尺三部。
寸关尺三部,食指按寸部,中指按关部,无名指按尺部。
三部每一处都有浮、中、沉三候,所以一共是九候,便是三部九候法。
寸关尺的任何一部的任何一候,都有自己所反应的身体情况。
王明之前世没学过,此世也只会一些医家基础知识。
此时跟师,顿时带着三分好奇与七分认真,严阵以待。
“脉浮缓,头项强痛而恶寒,发热,汗出,此为太阳中风。”
“当以桂枝汤主之。”很快老爷子就进入状态,辩证、开方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