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小吃店开业 (第1/2页)
可能上面有个比他大十来岁姐姐的缘故,从小把他当洋娃娃,没事就喜欢给他打扮。
这样做的后果是,他对审美比其它人高了许多,对漂亮的衣服变得非常渴望,也越来越臭美。
每年春节,家里给他做新衣服,如果他对款式不满意,就会跟家里闹。
当然这是小时候的事了,成年后肯定不好意思再这样干。
现在看到夏臻的这件新衣服,那种季动的感觉又回来了,让他忘了考虑其它人的想法。
“帅呆了!”马万喜酸熘熘地回答了一句。
这是故意的吗?
为什么自已穿不了,于永攀穿着却正好?
“那借我穿几天。”于永攀听了,得意地笑起来。“等我的新衣服做好了,再还给你。”
说完,拍了拍夏臻的胳膊,一付哥们之间心照不宣的样子。
周围其它同学见了,都用不可思议的眼光望过来。
他们一直以为于永攀和马万喜关系好,没想到一向低调的夏臻,居然也跟他成了好兄弟。
这样一来,就算有人看他不顺眼,也得顾忌于永攀的面子了。
“行。”夏臻知道拒绝已经不可能,只能大方地答应了。“先吃饭,一会儿有事跟你商量。”
他喜欢漂亮衣服,反而是好事。
这样店一旦开起来,他就会卖力地宣传,把身边有购买**的朋友都介绍过来。
“应该是好事吧!”于永攀笑着反问一句。
于是急急忙忙吃午饭,然后一同离开食堂,来到一个没人的地方。
三人找了个背风的地方坐下,开始商量起开店的事。
“好主意。”听说是开一家定制裁缝店,款式由夏臻来设计,于永攀兴奋地嚷道:“其实我早就想有一家这样的店了!可惜我不懂设计,只能光想想而已。”
这几年看国外电影,发现他们的衣服都比较帅气。
每次看后都很心动,想自已也做一件。
于是去找裁缝店的师傅,希望能帮自已加工出来。
只是这种内部电影其它人看不到,而他又不懂画画,嘴里怎么说得清?
所以一直没有成功。
“既然你也同意,那这件事就定下来。”夏臻见他比自已想像的还要热情,顿时乐了。“你们两人找店铺和师傅,再采购一些面料和弹力棉回来,我画些设计图,等其它东西到位了,就马上开业。”
已经快到元旦了,得抓紧时间把样衣搞出来。
春节前两个月,是赚钱最好的时候。
“包在我身上。”于永攀拍拍胸脯回答。
于家在沪市的背景确实不一般,才过去两天时间,店铺和师傅就已经找到了。
就连能提供面料的厂家,也找到了几家,正急着把材料运过来。
夏臻抽家去了一趟店铺。
这里以前也开过类似的店,所以一切都是现成的,只需要打几张工作台和陈列架,就马上能用了。
于是找来木匠,画了自已需要的东西,让他们马上打出来。
又把店门口的墙打掉,让人改装成一个橱窗,照着自已要求重新布置。
很快定制裁缝店就成形了。
这边改造的同时,小吃店经过几天的准备,也完成了装修。
于是找了个周六,邀请几个好兄弟去试点心,然后准备明天周末正式开门营业。
程老爷子特意抽空过来了一趟,帮他查漏补缺,做了一些调整,让店铺的管理更有条理。
别看他用的是老一套的管理模式,实际上一点也不过时,这样反而更不容易出差错。
夏臻自然吸取了他的优点,然后记下来当作小吃店的规章制度,交给肖阳去执行。
别看肖阳没有当管理的经验,不代表他没有虚荣心。
听说真的把小吃店交给自已管理,肖阳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因为性格原因,从小到大,都被人说是烂泥扶不上墙。
所以后来才去学做菜,就是希望有个混饭吃的手艺。
没想到来到沪市后,这么受夏臻重视,顿时心生知己的感觉。
为了不让他失望,必须全力以赴才行。
试业这天,夏臻还手写了一张宣传单,上面把所有小吃的价格全部标得清清楚楚,并把几样特价小吃,用最大的字,写在最显眼的地方。
同时标明不用粮票的价格,方便他们自已选择。
这是临时使用的物价单,等正式的印制出来,上面除了这些内容,还会在每样食物旁边,印上食物的具体模样。
到时再制作一只灯箱,固定在门口的柱子上。
如此一来,路过的人就能一目了然。
这已经跟前世快餐店的点餐单有五六分相似,只是以现在的技术,还做不到那么精美。
同时让肖阳制作了大量的特价小吃,免得顾客有需要时,供应不上。
另外又准备了一大桶给大家试吃的糖水,足有五十多斤。
到时用小碗装起来,个人消费到一定价格,就能免费获赠一碗。
这是用禅境花园的水果,自已熬制的,放了不少糖,味道比外面买的还要好。
当一切准备就绪,第二天天刚亮,就在一串鞭炮声里,正式开门营业。
为了提高人气,让于永攀叫了一些朋友过来。
还把夏臻提前准备好的花篮,一起抬过来,放在门口。
看在于永攀的面子,这些人在周末也不能睡懒觉,不得不从温暖的被窝中爬起来,原本心里非常不乐意。
等进了店里,看到琳琅满目的食物,以及扑鼻的香味,态度就变了。
为了感谢大家,夏臻先给每个人送了一碗糖水。
肚子甜了后,他们自然不好意思回去,就点了食物吃。
一旦开始吃东西,他们就停不了嘴。
这边的小吃真的太美味了,加上每一份的量都比较少,怎么吃都不过瘾。
后来干脆让手推车送到跟前,每种食物都要了一份尝尝。
最后挑出最喜欢的,一人一份吃着。
这群人一共十几人,分成四桌坐着,他们都是于永攀最好的朋友,家里非富即贵,自然不缺这点钱。
在他们的影响下,开始有路人走进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