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逆子的故事 (第1/2页)
苏禹问道:“那你看见了他不希望让你看见的东西,对吗?”
徐念道不说话,只是紧紧地攥着拳头,整个人散发出一种冷冰冰的恨意。
“你的身上似乎有许多秘密。”苏禹道。
徐念转头望向苏禹:“我们是朋友,我本不应当瞒着你。我早已打算到达白趾山就和你和盘托出整个来龙去脉,但现在大概要把这个坦白的时间提前了。”
这偌大的官道,虽然行人不多,但偶尔也有来山里砍柴的村民经过。
徐念想了想,说道:“这里并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先赶路。还是那句话,你如果当我是朋友就请你相信我。”
苏禹觉得徐念有些太过冒进,他明显也不太清楚现在白趾山里有些什么敌人,但是还是一根筋地要去寻找所谓的宝藏,这和苏禹的修行的儒法背道而驰。
他兴许已被心中的仇恨蒙蔽了头脑。
苏禹深刻地明白:“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的道理。如果紧凭一股蛮劲,以卵击石的话,是成不了大事的。
所以苏禹突然停了下来。
徐念没收住脚步,又往前走了几步才停住。
他缓缓地转过头来有些难以置信地看着苏禹:“你怕了?”
苏禹坦然地看着他:“人有七情,害怕有什么奇怪?”
“无妨,你害怕了就回去!我一个人也是要去的。”徐念傲然道。
“如果我不去,我肯定也不会让你去。因为,我们是朋友。”
“你不相信我!”
“我相信你,你也相信你自己。但是你的问题恰恰是你似乎太过相信你自己,你知道白趾山有些什么危险吗?”苏禹毫不留情面地说道:“螳臂当车的故事很壮烈,但是也很无谓。”
徐念这才明白自己误会了苏禹,他是害怕自己被仇恨冲昏头脑。
徐念笑了笑:“你倒是够沉稳的。”
他看着苏禹真诚地说道:“这么说吧,如果有什么连我都应付不了的危险,我可能保证不了你的安全,但是我可以保证我会在你前面躺下。”
苏禹摇了摇头:“你还是不明白。我的意思是,白趾山可以去,但是如果发现里面太过危险的话我们不可冒进,退回来从长计议也是可以的。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这白趾山的宝藏别人找了一个多月,不还是好好地在那藏着么。”
徐念道:“好,我答应你。”
苏禹这才跟上徐念的脚步,两人闷头往前面赶路。。
到了太阳西斜,倦鸟归林,路上行人已很难见得到了。
按这速度算来,不出意外的话他们明天就可到达目的地。
徐念建议找个地方歇息一夜,明天接着赶路,苏禹点了点头。
徐念打量打量了四周的地势,指了指左前方的一个矮山对苏禹说道:“今晚我们就在那过夜。”
苏禹没有露宿的经验,也不发表意见,只是和徐念一道离开了官道,往林子里钻去。
赶到半山腰,徐念找了视野开阔又干燥的地界,两人便开始安营扎寨起来。
徐念去拾了些干柴,堆在一起,跟苏禹说道:“生火这种事我不太擅长,但是我知道你一定有办法。你就在这烤着火先,我去打点水回来,顺便弄点吃的,整天吃你这烙饼,嘴里都快淡出鸟来了。”说完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苏禹摇头一笑。他盘坐在干柴旁边,定了定心神,诚意正心后,虔诚地诵道:“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诵罢定睛望向干柴,只见那干柴里面冒出阵阵青烟,不一会儿火苗便窜了出来,整堆柴火便点燃了起来,越烧越旺。
踏入定心境之后,苏禹
(本章未完,请翻页)
已能够发挥更多经典浅显的威力了。苏禹点点头,心中默念道“谨谢先圣。”然后便闭目开始默诵经典,修炼了起来。
随着苏禹修炼的念头,他识海内的识海之水开始渐渐翻起浪潮,书山也显得越发深邃巍峨,苏禹整个人的气息都便得淡雅平和起来。
这就是踏入定心境之后的好处,能够快速摒除杂念入定,加快自身对经典的领悟。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徐念左肩上扛着一只麂子,右手拎着一截半米高的竹筒光荣地回来了。
麂子他已在溪边杀好洗净,那竹筒他打通了竹节,里面装满了清水。
苏禹睁开眼睛,看到这番情景,对着徐念夸赞道:“看不出来,你还有当猎户的本事。”
“我倒真想当个猎户过一辈子,也没什么不好。”徐念把竹筒靠在旁边的树干上放好,又把麂子挂在树枝上,然后开始在火堆上搭建烧烤架。
说是烧烤架,其实就是两个长一点的树杈,外加一根直溜一点的树枝罢了。
用那树枝把麂子穿透,徐念搬过一块石头,一屁股坐在石头上开始表演烤全......麂~
此时天色已完全黑了下来,夜很安静,只有麂子身上的油不时滴在火堆上,发出滋啦滋啦的声音。
徐念笑道:“你是真能沉得住气。”
苏禹明白他的意思,也笑道:“我并不喜欢打听别人的秘密,除非他主动告诉我。”
徐念捋了捋回忆,开始对苏禹娓娓道来:“其实我原本不叫徐念,我的名字是徐宁彦......”
徐念的家也不在高昌县,而是在临清郡下相县,家里在下相县也算是个大户,薄有些田产,耕读传家。
可偏偏这个徐家一脉单传的宝贝儿子徐念并不爱读书,从小只爱舞枪弄棒。而且还成天惹是生非,三天两头跟郡中少年打架,即使鼻青脸肿也在所不惜。
他父亲也是一个头两个大,他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理论在徐念面前根本讲不通,着实把他气得不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