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白趾山传闻 (第1/2页)
长溪村在高昌县城的东边,去南边的白趾山,路途足有一百多里。
初秋的天,草木萧瑟,好处就是并不太炎热,正适合出游。
苏禹和徐念走了一上午,约莫也赶了20多里路,远远瞧见官道旁有个写着“茶”字的白布幡在秋风中飘荡。
“走累了没,我们喝口茶休息下吧。”苏禹对着徐念说道。
“也好。”徐念回道。
其实他并不累,只不过苏禹想休息,他也不反对。
两人走到白幡前,只看到一个竹木搭建的简易茶棚,里边有两张四方桌,几条长板凳,一个50多岁的老汉正守在炉子前边烹茶。
或许叫煮茶更为贴切些。因为老汉是用一口大锅架在火炉上用猛火来煮,手里还拿着一把破蒲扇在漫不经心地扇着,却不知道他是在扇火势还是在纳凉。
那锅里的大片大片被煮褪了色的茶叶在上下翻腾,就仿佛这秋天里打着旋飘落的树叶。
看到苏禹他们走近,老汉赶忙像打了鸡血似的吆喝起来:“上好的秋茶,一文钱两大碗嘞。喝了老汉的茶,腰不疼腿不酸,大病变小病,小病变没病。”
一边吆喝还一边眼巴巴地望着苏禹他们两个。
苏禹暗自好笑,这荒郊野岭的能有什么好茶,这老汉也真是能夸。
“东家,来两碗茶。”苏禹和徐念找了张桌子坐下,放好行李招呼道。
“好勒!上好的秋茶两大碗,马上来!”老汉立马欢快地取碗舀茶水去了。
桌上啥也没有,就摆着一个削平了口的竹筒,竹筒放着一把竹签。
茶水端上,苏禹从木筒里抽出一根竹签,撇了撇浮沫,又捧着碗到嘴边吹了吹,这才开始慢慢喝了起来。
这味道,怎么说呢,茶叶当然是最劣质的茶叶,但是别有一番风味。
一个原因是里面放了盐,另一个原因大概是苏禹是真的走累了。
再看徐念,他似乎对茶水并没有什么兴趣,只是拿着根竹签在那胡乱地搅拌,待到茶水稍凉些了便捧起那碗直接一口干了。
这陶瓷海碗少说也能装半斤茶水,这徐念就这么干了,末了还砸吧砸吧嘴,然后便坐在板凳上静静地等着苏禹。
苏禹笑道:“没看出来,你倒是这么渴。”
徐念不以为然道:“没什么意思,喝茶和喝泉
(本章未完,请翻页)
水有什么区别?”
然后又好像想起什么,补充道:“大概就是烫了点。”
他也许只有喝酒的时候才觉得有意思。
苏禹不再说话,只是仔细地喝着茶水。
那老汉兴许是一个人守铺子本就无聊许久,好不容易来了两个客人便上前十分自然地攀谈起来:“两位客官这是要去哪呢?”
苏禹还没说话,徐念冷冰冰地道:“关你什么事?”
老汉讨了个没趣,但是很快又调整了心情,又笑呵呵地道:“看两位脸生得很,又不像富家公子哥来游玩的,莫不是要去那白趾山吧?”
听到白趾山这个名字,苏禹的手中一顿,难道这个白趾山这么出名的吗,这几十里外都有它的消息?
徐念也很意外:“是又怎么样?不是又怎么样?”
老汉闻言却呵呵一笑,他知道他猜对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