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莹电子书www.ibingtxt.cc

字:
关灯 护眼
冰莹电子书 > 我们这一代 牛牛的故事 > 第一百一十章 下海创业

第一百一十章 下海创业 (第1/2页)

往往一个人的成功并不体现在他拥有多么高的天赋、掌握什么独特的新技术,而在于他比别人多了一份执着、多了一份坚持、多了一份专注。林耀东就属于这样的人。

林耀东和陈红玉的成都耀红科技仪器有限公司就在陈红玉的机加工里面,利用厂里的约两千多平方的仓库进行改造,隔成了洁净装配间、试验室,部件库房,真空间,空调机房。

陈红玉专门给林耀东布置了一个办公室,是厂里最豪华的房间,有床有卫生间的那种。现在厂里只有不到50人,目前的生意,主要是为一些老客户加工产品,做一些精密部件的加工,虽然订单不是很多,工人们隔三差五的还要加个班,公司的利润其实非常低,机加工行业的现状就是这样!

技术办公室里还有两个陈红玉花高价从川大和电子科大招聘来的研究生,配合林耀东的研发工作,一个叫张亮,学的是精密机械设计;另一个叫邹成平,学的是电子技术与编程,这几个人就是他们目前的研发团队。

林耀东负责总体设计和电气线路设计,张亮负责部件设计,邹成平负责自动控制及编程,陈红玉就是大总管,市场策划,部件采购,外协加工,最重要的还是财务总管。他们说他们是公司的元老!人不在多而在于精!

在刚辞职的那段日子里,一切头绪都还很乱,不知从那方面下手,好在陈红玉是这方面的高手,有着独特经营思维,马不停蹄地跑几个大城市的药企、医药、化工厂。经过了广泛的市场调研,从纷乱的思路中,逐渐理顺。发现目前国内市场最紧缺的就是液态质谱分析仪,由于受到国外企业的垄断,产品价格极高,让一般企业望而却步。如果能从这方面入手,研发出液态质谱分析仪,投放市场的话,那将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市场潜力!

所以两人商议着下一步的研发方向,这可是关系到公司生死存亡的大事。根据林耀东手上所掌控的技术以及公司的资金状况,还是采取先易后难研发思路,一边开发出用于药品分析的气态质谱分析仪投放市场,尽快占领一部分市场份额,缓解公司的资金压力,待有了一定积累后,再加大力度研制液态质谱分析仪。

研发目标确定,具体就是逐步落实,分部分项进行实施。

林耀东又进入到研发产品的疯狂状态,一门心思构想着产品结构、数据、加工材料等方案。有时竟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陈红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干脆就在厂里陪着照顾他,做好后勤工作,那段日子他们吃住都在厂里。

目前国内使用的质谱分析仪分为气态质谱分析仪和液态质谱分析仪,分别被美国马克姆公司和辉瑞康德公司还有日本的三友公司所垄断,仅气态质谱分析仪在国内销售的价格,便宜的几十万,贵的要上百万,液态质谱分析仪价格更是要高。

所以国内很多企业,特别是制药厂、医院、食品化工等为提高检测精度,提高产品质量都需要液态质谱分析仪,就是因为价格太高,一时还买不起。听说成都耀红科技仪器有限公司要研发液态质谱分析仪,起初不相信他们有这个技术能力,也怀疑他们公司的实力。可经不住陈红玉的三寸不烂之舌的宣传和鼓动,把林耀东捧成了国家级专家,有强大的研发团队,有高新区政府的支持,终于有企业提出合作意向,愿意配合试验,打破国外的垄断。

对于气态质谱分析仪的制造,林耀东有着丰富的技术理论基础和加工制造经验。从理论上讲,在原厂里研制质谱分析仪的基础上,只进行部分结构改动,将宽范围频谱段改为特定窄范围频谱段,就可以进行特定产品质谱的分析。这涉及到对取样导入系统,离子源靶标系统,数据质量分析对比系统,偏转磁场线圈等系统的改进。

虽然只是改动,还是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论证,科学是严谨的,来不得半点虚假。

从反复的改进,不断的试验,失败了重新设计,报废了再换新的。研发团队踏上了设计、试验、再改进、再试验的研发循环之路,光报废的各种部件、器材在库房里就有一大堆,这些可都是用钱买的啊,研发费用就像流水一样,不声不响地流走。

“林总,公司账户里的资金不多了,可能维持不到下个月,你看怎么办?”公司会计李红向林耀东汇报,

林耀东问:“不是有几百万吗?”

李红答:“那可是半年前的账目,现在买设备仪器,买材料,加工费,还有员工工资,加上其它费用,花的都差不多了,这都有账可查。”

“我不管钱,你去找陈总商量!”

林耀东又走了试验间,公司成立半年多了,到现在一件产品还没有拿出来,他心里很着急,光有投入,还没有产出,这是要坐吃山空啊!

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开发出合格的分析仪器,只有投入市场,才能有回报!

看着愁眉不展的林耀东,陈红玉把自己最近一直在思考的想法说了出来:“老公,我认为你的研发方向肯定是对的!成功是失败之母,只要你坚持下去,一定能看到希望!”

“大玉儿,谢谢你的安慰!我也知道方向是对的,可是这条路现在看起来有些超出了我的实力,太难走了!”

“老公,我不是安慰你!我觉得战略选择对了,眼前的困难调整战术就能解决。”

“你的意思是?”林耀东被她这句话勾起了兴趣,

“我爸以前是军人,我们小时候,他经常给我和哥哥讲些打仗的兵法,我想我们可以采取迂回战术,各个突破,先从简单的系统或者部件入手,一个一个攻破,而不是现在一步就想达到最终目标,对不对?”

“有道理!讲下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