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活神仙 第62节 (第1/2页)
京城外国语大学的负责人在可以容纳数百人的大会议室中声嘶力竭地吼着,可见他心里有多么急。
这个活儿虽然催的急, 但摸着良心说,单独并没有那么大。
华国人最擅长地就是总结规律了,这些英语系的老师们从上学到工作,从答题人变成命题人,总结出来的规律可以写几十万字,如今让她们根据这些规律提炼出一套考核标准来,容易得很。
既然校领导说要一套全新的标准,那就要破除所有的‘旧标准’,重新建立英语分级制度。
华国人自古就喜欢‘九’这个数字,那就将考试标准定位九个不同的级别,从一到九,难度依次递增。
应运而生的,是各种各样的词汇书。
《三级英语必备词汇3500》!
《六级英语必备词汇12000》!
《九级英语必备词汇48000》!
《小学生不得不会的英语语法》!
《中学生必须学会的英语语法》!
《大学生必备的英语固定用法》!
英语系的老师十分卖力,纷纷拿出压箱底的本事来,词汇书编写一本又一本,语法书编写了一套又一套,标准也从粗略版编制成精细版,甚至于连考试大纲都规划出来了。
历时一月,完整的材料摞在了京城外国语大学的负责人书案上,看得那负责人眉飞色舞。
当天下午,京城外国语大学的负责人就亲自把这份标准交到了教育部。
‘教育接轨国际化’这个命题就算放到教育部,那也是相当重要的,因此没人会忽视这份标准,相关工作人员快马加鞭地将标准录入到电脑中去后后,当天晚上就开始全网搜寻语言学专家来对这份标准进行评审。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语言学专家都是教育系统中的人。
大家接受的是一样的教育模式,惯常使用的也都是一样的考核模式,对于这套标准自然是相当认可的,简直就是全票通过,一众语言研究者都在赞叹这一套语言考核标准的正确性,唯独顾玄芝没有吱声。
顾玄芝为什么没有吱声?
因为在那些语言学专家眼中,顾玄芝是一个纯粹的野路子,她能学好英语,但这并不代表她能教的好英语,她连进入教育系统的资格都没有,根本不可能收到那套标准的评审邀请,再加上顾玄芝最近每天都在忙着磨制药茶的事儿,白天还需要给人看病,自然没时间关注这一套引起全民热议的语言考核标准。
许多英语学习者一直都在社交媒体上公开@顾玄芝,然而顾玄芝鲜少上社交媒体,这些英语学习者收不到顾玄芝的回复,居然跑到了医疗系统的挂号去来‘召唤’。
当顾玄芝发现医疗系统的挂号区有一堆人花钱挂号只是为了喊她去看社交媒体时,有那么一瞬间,她是完全懵逼的。
啥?
果然日子过好了啊,看这些人吃饱了撑的,没病挂什么号?
这事儿怪她,提出个精细化种植,让粮食产量翻了几番,不然这些人现在肯定在地头种地呢!
连饭都吃不饱,怎么可能有精力搞这些玩意儿?
家里一点余钱都攒不下,怎么可能有闲钱来挂空号?
顾玄芝毫不客气地给那些挂空号的‘病人’提出了诊断意见——建议这些病人去看看脑科或者神经科,脑子有问题是病,得治!
不过好奇心还是驱使她去社交媒体上转悠了一圈。
京城外国语大学提出的这套标准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赞誉,俨然已经成为社交媒体中的热搜,在实时搜索榜单上高高挂在榜首,顾玄芝一眼就看到了京城外国语大学官方发布的那一则消息。
搞笑的是,在这则消息的评论区,前十条评论中有八条都是@她的。
文化交流是大事,顾玄芝原本抱着的心态只是凑个热闹,可现在看这么多人都认真地问她,她也跟着认真起来,将京城外国语大学公布的一系列标准都下载下来,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然后满头黑线地关掉了文件。
看之前有多么的期望,看完之后就有多么的失望。
大拇指动了动,调出软键盘来,斟酌了一下措辞,顾玄芝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声。
“语言学习的本质其实很简单的,大致可以分为听说读写四个部分。而区分有没有学会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有没有懂。”
“听与读是输入的过程,区分擅不擅长这些,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能不能听懂别人说的话,能不能听懂广播,能不能看懂别人写的文章,能不能看懂路标、广告语。”
“说与写是输出的过程,区分擅不擅长这些,标准同样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别人能不能听懂我们说的东西,别人能不能看懂我们写的文章。”
“这是唯一的标准。”
“在国外,一个七岁的小孩就可以生活得很好,他们能够进行基础的交流,看懂一些基础的信息并作出反馈。他们的语言学习时间,只有七年,甚至更少。类比于国内,我们的小孩在七岁时,已经可以完整地和别热沟通,别说是出去打酱油了,就算是出去打香油都完全可以胜任。”
“但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依照应试教育的方式学十年,把他放到国外,他都无法保证一定具备基本生活能力。他们可能连一些基础的生活类单词都不认识,更别提看懂别人写的文章,听懂别人说的话。”
“毫无疑问,将应试教育那一套标准放到英语考核中去,这是十分愚蠢的决定。若是有人对我说的话存疑,可以依照这一套标准去命制试卷,拿给那些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去做,看他们如何评价这一套试卷。”
“从某些地方来看,这套标准有成功的地方,比如它将听力、阅读、写作、口语进行了分级工作,但同时,这套标准最失败的地方也出现在这个地方。”
“这一套标准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实在是太苛刻了。”
“听力很简单,考察的是一个人接收信息的能力以及反应能力。所以我们的考核内容很简单,只需要将一套提供了正确信息与干扰信息的正常对话、录音、广播等作为考核材料就好了,没必要为了追求难度而提升难度。”
“阅读考察的能力与听力相类似,从最低等级到最高等级,我们可以在文章的篇幅、逻辑、专业角度提高难度,而不是刻意地找一些生僻意思来考察学生。如果制定这套标准的人经常看英文外刊的话,就会发现,每一个英文单词有很多种意思,但经常用的意思就那么两个,其它单词纵然有这样一重意思,也鲜少会被人用上。”
“我们把这些内容放到英语学习者中的考核内容中,是搞笑么?难道说出一大堆英文母语者都听不懂或者是无法瞬时反应过来的东西,就能证明我们的英语水平很高了?”
“我们都是汉语的使用者,每个人都可以将汉语熟练运用,但是谁能说,给你一套绕口令作为听力材料,你能够听一次就明白?”
“我们都学了这么多年的汉语,但谁敢说,能毫无障碍地阅读文言文?文言文中不都是汉字么,为什么有人看不懂?”
“因为我们常用的每个词都有对应的意群,文言文中的字对应的益意群已经渐渐被淘汰出了常用意群的范畴,所以我们看不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