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才惊四座(一) (第1/2页)
<!--章节内容开始--> 到了太史府外,我在马车里候了不到半刻,就有太史府的巫童出府把我迎了进去。
史墨与赵鞅端坐在大堂之上,下并排摆了三张红色长案,案后分别坐着尹皋和另一位中年长须的男子,想来就是精通演算、摄魂之术的栾涛。
伯鲁站在赵鞅身后一脸忧虑,我投给他一个安慰的笑容,却被赵鞅抓了个正着。很显然,这位严父已经将我看作了引诱他赵氏世子的妖女。我今天要是输了,估计离死期也不远了。
我行礼后端坐在中间的位置上,等候太史墨的安排。
史墨今日的气色与我那日夜里所见全然不同,他穿了一件雪白广袖大摆的丝袍,丝袍下端用紫线由下而上绣了层层祥云,整个人看上去典雅安详,脱于尘世之外。他见我坐定,便轻轻抬了抬手指。
有白衣巫童高声吟唱:“第一轮,栾涛与秦人比试演算之法。”
唱罢,又有两个青衣小童用漆盘捧了算筹和竹片上来。
年少时,夫子所用的算筹是两百多根长短不一的榆木枝,为怕我木刺扎手每一根他都亲手打磨干净,而太史府送上来的算筹却是清一色触手生温、莹润细白的玉条,只一根就足够普通人家半年的用度。此刻摆在案几上的算筹足有二百多根,可谓奢华至极。
“演算之题已经写在竹片上,鼓声响起后方可看题。速度最快,且答案正确者为胜。可都明白了?”史墨看了我一眼,沉声问。
“明白!”我与栾涛齐声应道,而后互望一眼便凝神静气地等待着。
“咚——”一声鼓响,我迅速把竹片翻了过来,只见上面写了两列字,大意为:“从太谷往晋阳运粮,空车一日行七十五里,重车一日行五十二里,十日往返三次,如此太谷距晋阳有几里?军队日行八十里,从晋阳出多久能到太谷?”
我看完竹片上的字心中一喜,这样的题我十岁时就已经玩过许多。夫子给我出题,我给夫子出题,谁要是能把对方难倒,就可以得一枚树叶,集好了十枚就可以问四儿讨一壶甜酒喝。时年,每隔几日便会看到我幕天席地地躺在将军府的院子里睡觉,不是因为学业劳累,而是因为白日醉酒。
我用算筹在桌子上摆了几个相乘得出的大数,只瞄了一眼便在竹片上写下了自己的答案,交予小童呈了上去。
“你算好了?”史墨看了一眼明堂中央一人多高的沙漏,不可置信地问道。
“是。”
栾涛见我已经呈上了答案,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他用算筹摆出两行数字然后不停地用手去变换它们摆放的位置。单个数时,一横四竖为九,换到双位时一竖四横为九,演算过程越复杂手上的动作也越多,而且稍不留神就会出错,出错便又要从头算起。
栾涛额间不断地有汗冒出来,手上的速度也慢了下来。
“好了!”在最后时刻,他终于长吐了一口气,把答案写在竹片上呈了上去。
史墨把两个竹片摆在案几上,若有所思地沉默了半晌,最终开口道:“太谷距晋阳一百零二里又一百零八步,行军一日半内必至。”说完他把两片竹片都递给了赵鞅,“二人均对,但秦拾神速故而赢。”
“第一轮秦人胜!”白衣巫童接到史墨的示意后,高声吟唱道。
我能明显地听到伯鲁长舒了一口气,坐在我左手边的尹皋冲我笑了笑,右侧的栾涛则涨红了脸,一脸羞愤之色。
“太史,她只是用算筹摆了几个数字,没有演算过程,如何能知道答案?”赵鞅问。
“卿相若是有疑,尽可再试!”史墨捻须徐徐道。
赵鞅想了想,于是又问:“我赵府有下人每日食粟十斗,其中男子三十七人每人每日食粟两捧,婢子食粟半捧,我府中共有多少婢子?”
他的话音刚落,我已经脱口而出:“若十捧为一小斗,大人府上有婢子五十二人。”
赵鞅许是没料到我这么快就答出了他的问题,略微怔了怔,转头以眼色向史墨询问。史墨捋须正色道:“她的演算过程皆藏于心,无需算筹。”
史墨言出,屋里的人个个都瞪圆了眼睛,几个小童张大嘴巴看着我,一脸的惊奇。
夫子虽不通阴阳巫卜之术,但却精于演算。他见我记忆异于常人,就把儿童们所唱的九九歌里的数字从一到九相乘,变成了一到九十九相乘。
等我熟记下来之后,他就把算筹收了起来,以后一切皆由心算。六年下来,我已自有一套独创的演算之法。
“弟子愿与秦人再比摄魂之术!”栾涛站了起来,显然刚才的惨败让他很是难堪。
“你先退下吧,让尹皋与她比试!”史墨看着自己的弟子,慈蔼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