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有口难言 (第2/2页)
这阵早上饭还没吃到嘴里去就想晚上的饭,她还真想不出来。
这日子过的,以前就想着吃饱肚子就行,现在有人给煮现成不说,自己还能点菜?
胡惠英本来也要上山的,但是高青阳他们回来了她就不去了。
吃完饭,阿茶这才真的开始归置带回来的东西了,提着装母鸡的口袋跟胡惠英讲:“我把那边的两只母鸡带回来了,还下着蛋呢,家里能养吗?”
“能养,咋不能养啊?养一只也是养,三只五只也是养,下蛋的鸡可不能糟蹋。”
阿茶点头:“就是,正下蛋所以没舍得卖,养到下蛋不容易。”
胡惠英找了个破箩筐出来:“先放罗筐里缓口气,回头再往鸡圈里放,这不是一窝的也不晓得会不会打架。”
“会打架吗?”母鸡应该不会打架吧?她只见过公鸡打架。
“那不好说,不是一窝的,认生。这畜牲玩意也欺负生面孔,拉帮结派的搞小团体。”
看着两只鸡安顿好了,阿茶又去倒腾别的口袋:“还有深秋那会儿做的辣酱,春天的时候晒的盐菜干菜啥的,都带回来了。还有我晒的干辣椒炒过舂出来的辣椒面。”
她一样样的往外翻,胡惠英就一样样的往起来收拾。
“去省城的话,这些东西能不能带啊?你费事半天,都拿回来给我们了。”
阿茶道:“谁吃不是吃啊,又没给外人。过去的话肯定是住宿舍,没法开火,带去也没用啊!吃饭的话,是到食堂里去吃。”
“那我就先收起来,家里面也有这个,倒在一起就行了,省得占地方。”
说完又问阿茶:“你这是在哪里弄的塑料口袋?装这个还怪好。”
“高青阳去找的,我也不知道他从哪弄来的,也多亏了这几个口袋,不然的话这些东西还没有办法往回装。”总不能把几个咸菜坛子都抱上车,那咋弄的回来。
两个人在屋里收拾,高青阳把灶台收拾了出来跟他爷爷和婆婆在那说话:“爷爷你是不是哪不舒坦,我看你好像没有啥精神,幺大也是,我这才走了不到一年,咋感觉他好像老了一大截似的。”
这人变老起来这么快的吗?
他爷爷就不说了,人一到六十,一年一个样。但是他幺大还年轻啊。以前他爱说爱笑的,说个话神采飞扬的,这会儿看着还是那样,但是眼神明显不一样了。感觉就跟麦草垛子似的,还是那么些数量,但是风吹日晒的久了一下子就坍塌了。
提起高明成高德发就叹气叹气,还没开口李秀兰就把话接了过去:“还不是青青子那个小讨债的闹的,没一口气气死都算好的了。”
“咋了这是?”
对着孙子说另一个孙女的不是老两口干不出来,胡惠英倒是想说呢,但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当着阿茶的面她实在不知道咋说,就算阿茶跟那一家子没来往,那也都姓周,正儿八经的要喊周成林一声幺大的。
看着他们神色都不对,高青阳识趣的没再问下去,换了话题:“娘,家里的被子晒了没有?”
他们这提前回来了,说不定还没来得及弄。
“晒了,咋没晒啊?夏天的时候晒过一回,这前不久太阳好又弄出来晒。你们就这几天不回来,年三十不也得回来吗?可不得早早的准备着。”
“那我去收拾一下,不然回头又得抹黑弄这弄那的,晚上不方便。”
“能行能行,你去弄,你收拾的话我就不管了,我再去耙点松毛子回来。”
“行,你忙你的吧,不用管我们。”
高青阳说完就进屋,把包好的被褥翻出来,两个人铺床也快,没一会儿功夫两边就都收拾好了。
弄完也还早,似乎是没啥事情可干,猪也杀了,不需要扯猪草干啥的。
“这会儿太阳还没落呢,我也去山上给他们搭把手砍柴去,你自己在家里还是跟我上山?”
阿茶略微想了想:“我就不去了吧?我在家里织毛衣。”
早先胡冬雪给她拿了几双毛线手套拆了之后,还没有完全学会高青阳就又给她弄了好些手套,又给她弄了毛绒票。
折腾了大半年才算是掌握了织毛衣的技巧。
两个人也不嫌麻烦,一个练习手艺,一个就折腾着给染线。
县城后面的山里有大量的茜草,五倍子,栀子,白毛线愣是给整了好几种颜色出来。
再加上阿茶拿着毛绒票去百货大楼买的,加起来毛线倒是不少,就是到现在还没织出来一件完整的毛衣出来。
阿茶手里这件毛衣是给高青阳的,鸡心领套头的款式,青灰色的毛线,她还加了白色在里面,灰色主打,里面有小指甲盖那么点大大的一块一块的小菱形。
白线是手套上拆下来的,灰色的线是买的成品,粗细不太一样,织起来很要一点功夫。
身上已经好了,但是袖子才刚刚开始。
反正今年高青阳的新毛衣是穿不上了,她努力在开学前织好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