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不如馒头 (第2/2页)
江依打断了他的思绪:“我明白你的意思,生产力的发展不一定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呈正相关,你之前提到过,人是需要自省的,这些后现代主义思潮固然可贵,对现代性、理性甚至科技的反思也很有必要,但是不要被这些想法所左右,因噎废食。之前你吃得起馒头的时候,有很多人正在被饿死,现在你吃着猪肉觉得不香了,可还有很多人每天就靠三个馒头活命呢,你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了。”
“我觉得你在偷换概念,有人饿死到底是因为科技不够发达,资源不够丰富,还是因为不够公平?虽然人类走过数万年的进化,但最基本甚至最普遍的需求依旧是吃饱喝足,科技再发达,如果文明止步不前,该饿死的人一样会饿死。”
宁负继续说:“人类生活在物质现实中,同样也是精神动物,由人类构建的世界也是如此,有物质的一面,也有精神的一面。一个人如果不能将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连结在一起,就会造成一种失衡的状态。要么活成庸俗的利己主义者,目光短浅,粗俗鄙陋而不自知,要么活成空想家,一叶障目,一直做梦。前者以现实、务实自我标榜,动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在追名逐利中早就消解了生而为人的个性与骄傲,对外虚张声势,于内空虚冷漠,无聊至极。后者自以为看破红尘,心比天高,总有种‘我上我也行’的错觉,总有种在摆烂的错觉,殊不知望山跑马,不摆也够烂,对外自命清高,喜欢假装无所谓,于内自我感动,自欺欺人。”
江依透过后视镜看到宁负直视前方的眼,比初次相逢时多了几分坚定,越来越接近自己印象中的模样,他就应该是这幅模样,他终会是这幅模样。
宁负说:“这两类失调的人都接触不到真正的智慧,对外缺失温柔,难有真正的自信,于内不会体尝到安宁平静,不是空虚就是迷茫。个体如此,社会也是。物质与精神的失调必定会促成极端的意识形态,从而导致动荡和灾难。”
江依说:“平衡最重要,过犹不及。”
“是的,过犹不及。高中的时候,我们班语文老师说,读了半辈子《论语》,看到的就是这四个字。”
“所以还是走得太快了。”
“快慢都是相对的,不如说精神层面受到的重视不够,需要加大力度。”
“你说该怎么办?”
“不知道,另请高明吧。”
沉默片刻,宁负补充到:“我觉得我们是不是对科技发展的定义太过狭隘了,社会学心理学也归属于科学,说走得太快不如说偏科了。”
终于驶过下了高架路,导航上显示剩下的路程畅通无阻。宁负瞥了眼后视镜,和江依的视线撞在一起,她在笑。
江依说:“你也没少读《论语》吧?‘中庸之道’算是让你给玩明白了。”
宁负不敢回话,他的确绕了一圈后还是没有正面回答江依的问题。他在建立共识的基础上,试图平衡自己的理解与江依的行为,最后拿定义开刀,相当于耍无赖似地玩起了文字游戏,就是不肯站在江依的对立面。因为没必要,况且,他对自己的理解也并不信任。
江依的出现,无疑给整个世界带来了一次科技革命,像是从青铜时代一步迈入工业文明,人类历史上甚至没有可供参考的发展历程,谁都没办法预测接下来会发生的事,如果将头顶的天基动能武器排除在外的话。
“总结一下你想说的,如果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精神文明的建设没办法协调统一,那么还不如保持低水平的科学技术,就像人类没有核弹,也就不会有自毁地球的风险。”江依此刻也想到了高悬在头顶的天基动能武器,似乎宁负说得没错。
对这个世界来说是如此,对个人而言也是如此。就像高考的学生要把智能机换做老年机一样,有些情况下,猪肉的确不如馒头。
到酒店了,车子驶上红色地毯,悄无声息,宁负说:“重申一下,我觉得到底是不是快了不重要,平衡最重要。”
他按亮手机,距离发布会还有18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