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莹电子书www.ibingtxt.cc

字:
关灯 护眼
冰莹电子书 > 穿越种田文那些年(快穿) > 穿越种田文那些年(快穿) 第4节

穿越种田文那些年(快穿) 第4节 (第1/2页)

“你怎么可以自己一个人偷吃,也不给我分半个。”

后头的那句话直接让老太太的笑脸僵住,差点一个趔趄被门槛绊倒。

果然,她不应该对这个儿子抱有期待。

“娘,我真不是馋,一开始我真的在很认真的打扫灶头,可是我这眼睛看到那些番薯后肚子里的孩子就一直踢我,跟我说娘,我肚子里,快吃根番薯吧。”

徐娇娘咽下嘴巴里的番薯,讨好地冲着老太太笑了笑。

“你给老娘放屁,早上两大碗粥都喝进肚了,你当自己是饭桶啊,现在还喊饿。”

老太太信她才有鬼呢,她哪里是饿,分明就是馋。

“还有你,不是下地去了吗,怎么又跑回来了,今天你要是不老老实实下地干活,中午就别吃饭了,家里养不起一窝闲人。”

卢苗氏骂完儿媳妇,又对着宝贝儿子开火了。

江白娥和刘兰花在一旁偷笑,虽然她们心里也清楚,老太太对二房的批评是只见雷霆声不见雨滴下,别看她现在骂的起劲,最疼老二的依旧还是她。

“娘,我错了。”

徐娇娘觉得婆婆今天特别凶,不适合挑战婆婆的底线,只能委委屈屈地认错,然后眼巴巴地看着手里半个番薯,想着吃都吃了,婆婆应该会让她把这半个番薯吃完吧。

“给我。”

卢苗氏可不会纵着她,恶狠狠地从她手里抢走那半个番薯,然后指着灶头的一片狼藉,“赶紧把这里收拾好,别以为大着肚子就能吃白饭了。”

诚然老太太对二房有优待,但她也不会真的什么都不让他们干,如果老太太真的那么做,恐怕老大老三家再老实,也要闹事了。

“乖宝,这半个番薯你吃了吧。”

老太太又瞪了儿媳妇一眼,然后将半个番薯给了一旁眼巴巴看着自己骂她爹娘的二孙女。

她这么做也是有考量的,一来这番薯被二儿媳妇啃过,给谁都不合适,二来自己刚骂了老二夫妇,二孙女还那么小,恐怕心里头会难过,这半个番薯就当哄孩子吧。

江白娥和刘兰花不去细想老太太的用意,心里积了一肚子的酸水,果然,即便骂了老二夫妇,老太太还是偏心那一家子。

刚挖出的番薯大家都爱吃,脆生生甜津津的,可是老太太死抠死抠的,连个番薯都不让人多吃,顶多偶尔拿一个出来切了,让孩子们甜甜嘴。

现在老二媳妇已经啃了半个了,还把剩下的半个给老二家的孩子,这是一点都不把他们大房三房的娃放心里啊。

“谢谢奶。”

卢宝宝乐了,她没想过这好事还能落在自己身上。

“滚滚滚,给我滚地里去。”

一旁儿子还眼巴巴看着闺女手里那半个番薯,老太太看地眼疼,挥挥手赶人。

看着爹娘哀怨的眼神,卢宝宝忽然觉得嘴里的番薯更甜了,慢慢啃着番薯,眼睛弯成了两道小月牙。

卢秀玉围观了这一幕,眼神有些凝重。

江白娥注意到女儿情绪的变化,心中十分欣慰,看来女儿也知道她奶奶是多么偏心眼的一个人物了,以后她就要跟着老太太学做菜了,可要给他们大房争口气啊。

殊不知卢秀玉心里想的压根不是一回事。

正所谓惯子如杀子,老太太教导儿子儿媳的时候尚且明白让他们知道不劳而获是错误,怎么到最后直接把番薯给了乖宝,却没有告诉她为什么最后把番薯给了她呢?

如果长久这么做,岂不是要把乖宝养成第二个二叔?

可见老太太不会教孩子,教导乖宝这件事,还是得她来。

******

“奶,以后我就要跟着你学做菜了,别的事恐怕得让二妹三妹学着上手,要不今天就让两个妹妹跟我一起去割猪草吧。”

卢秀玉背着竹篓,指着院子里的两个妹妹说道。

卢宝宝今年六岁了,在乡下也该学着帮大人做点事了,三姑娘卢秀心虽然年纪比二堂姐小了半岁,可个头却足足比卢宝宝高了半个头。

卢家的这些孩子除了卢宝宝全都继承了卢家的高个基因,看上去比同龄的孩子都要高大结实,因此卢秀心虽然才五岁,也能帮家里干点活了。

对于大丫头的提议,江白娥在心里默默给闺女点了个赞,刘兰花虽然不太乐意闺女小小年纪就要帮家里干活,可一想到二房那个懒丫头也要一块干,心里就舒坦了许多。

“成,你是大姐,要照顾一下妹妹们。”

卢苗氏不做犹豫就答应下来。

卢宝宝刚啃完番薯,还没乐多久呢,就听到了这样一个噩耗。

割猪草?就是那个每天天不亮起床割一次,吃完早饭、晚饭各要割一次的猪草吗?

天呢,她不就是早上随便安慰了一下自己明天要早起吗,这不是她每天惯例安慰自己的说辞吗,怎么明天真的要早起了呢。

做人好难,做懒小孩更难。

第5章 屠夫家的小娇娘5

卢家所在的三档口村地势得天独厚,三面环绕一座连绵不断的小阳山,物资丰饶,村里的人只要勤劳肯干,即便没有耕地,靠着这座大山也不会饿死,

另外一面是一条官道,也和三档口这个名字来源有关。

传说中小阳山脚下并没有村落存在,是因为李朝的开国皇帝修建国道,而此处国道垄长,有人看到了商机,就在这条国道中间修建了几个档口,专做来往行商的生意,最早的时候,一共有三个档口,分别是茶水当、食铺、修理马车的工匠铺。

随着这几个档口的生意大获成功,越来越多的小商贩开始在此处聚集,渐渐的,此处人气越来越旺,许多因为战争流离失所的人就开始在当地聚居,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三档口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