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了尘师说十善业 傅大士讲达摩壁 (第1/2页)
第二天开始,了尘方丈正式给志公授课。
了尘说:“什么叫修行?自己用智慧、学问、修养,改正了贪、瞋、痴、慢、疑、悔以及不正确的观念,这就是修行之路,并不是求佛菩萨、上天、鬼神来帮忙。那么如何改正呢?修行又要修个什么行呢?有个名称叫‘十善业道’,修一切善,这叫修行。
当然打坐、念佛、做工夫,也是向这个路上走,不过不如修正自己平常的言行,从做人做事方面改正自己,这是走十善业道的路子。什么叫十善业道?身业有三:不杀、不盗、不淫;口业有四: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意业有三:不贪、不瞋、不痴。这就是修善道了。
我们的生命活着有三个条件,身、口、意。这个身体爱做坏事,身体所造的罪过是杀、盗、淫。杀是杀生,侵害别人的生命,一听说乌龟好吃,不惜花大钱买一只杀来吃。什么好就吃什么,都是为自己,这个是杀。盗就很严重,侵占别人的东西,欺骗人家,用各种不正的手段使人家上当,把别人口袋里的钱骗到自己的口袋来,这都是盗的行为。狭义的淫是男女关系,广义的淫就是享受得过分,贪图享乐,刺激快感的,就叫做淫。
为了慈悲尽量做到不杀生,所以我们佛教提倡吃素。但真的不杀生是个大问题,很难做到!佛说一滴水,八万四千虫,那么你能不能不喝水?其实呼吸也是杀生的,空气中也有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小虫,而你能不呼吸吗?
佛教提倡吃素,就是培养人的慈悲心。比如孟子说,对动物‘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在厨房里看到鸡鸭被杀,听见那痛苦的叫声,就不忍心吃了,这是慈悲心,没有错,应该的。那么你吃素,蔬菜、草木,它们就没有痛苦吗?
但‘生’与‘命’是两回事,活着的都有‘生’,而‘命’则是思想感情。那些青菜花木,它们也懂得音乐,不过只有‘生’,思想感情‘命’这方面就少一点,就是说‘有生无命’。虽说最好是不杀生,但除非打坐修行到了家,不吃东西可以活,乃至入定不要呼吸了,才可能不杀生。不然我们鼻子呼吸,一口气吸进来,空气里多少肉眼看不见的小虫黏到鼻腔死去了,也是杀生。
一切都是比较而言的。所以学佛要先学慈悲喜舍,爱众生的生命,不但爱我的生命,也爱别人的生命,乐于帮助人。
那么嘴巴呢?嘴巴造业最厉害,有四种业:‘妄语、恶口、绮语、两舌’。什么是‘妄语’?就是说假话欺骗人。尤其现在做生意或是做官的,喜欢说假话欺骗人,这是妄语,这个恶报很大的。‘恶口’就是骂人,比如‘他妈的’,各种各样的骂法,叫做恶口,对人没有慈悲、和善的口吻。‘两舌’,我们经常犯这个毛病,对某甲讲某乙坏,对某乙讲某甲不对,古人有两句话:‘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每个人背后都有人讲,当面说人好话,转过身来,嘴巴一歪,就告诉别人这个家伙多坏多不对,人最容易犯这两舌的口过。
‘绮语’不单指下流话,无聊的话、过分的话说多了,也是犯了‘绮语’。我们检讨自己,一天说正经的话有几句?其他都是无聊的话,而且有些人不说无聊话还不能过日子呢!
这四种是口的罪过,把这四种错误改正过来,就是口业的善德。这里随便举一个佛经故事,说明口造善业的果报。据说释迦牟尼佛有三十二相与常人不同,其中有一相,他的舌头伸出来,可以触到额头发际这里。为什么?因为他多生累世没有说过谎话,因而得这个好的果报。所以每个人相貌好坏、身体的健康状况、资财的多寡、寿命的长短,都是六道轮回、三世因果的报应。
讲到意识思想,内在的起心动念,严重了!贪、瞋、痴这三种恶业随时会犯。贪,人有贪心,当母亲怀孕的时候,你这个灵魂一入胎,已经有贪心了,在娘胎里,吸收了母亲的营养变成自己的,要母亲提供一切东西让自己成长,这是基本的贪心。一个婴儿生来,你不给他吃,不给他奶喝,他会哭的,贪嘛,占有心,都要抓来给自己,因为天生有个‘我’。这个‘我’的毛病就包括了贪、瞋、痴、慢、疑、恶见的成份在内。佛说了这个大原则,这就是人自己心里头坏的一面。
瞋呢?我们心理上,凡是不喜欢的、讨厌的,就会想把它丢开;婴儿也一样,不喜欢看的人,看到就会哭。瞋恨、埋怨、讨厌,这都属于瞋的心理。
痴,是没有智慧。譬如从小读书,老师教的功课看不懂,学也学不会,乃至听了课记不住,考试成绩差,没有记忆力,因为脑子不灵光、混乱又容易痴迷。中国这个‘痴’字繁体怎么写呢?癡,是‘病’字旁,是一种毛病,人脑筋不健全这个病,‘病’里头一个多疑的疑,这是繁体字古写。‘病’里头一个知道的知,叫痴,就是无知。自己的智慧有了病态,不知道,心不专一,不冷静,就是痴迷。贪、瞋、痴、慢、疑、恶见,都是意识思想配合情绪的。
我适才简单介绍了这身口意十个恶业。我们研究自己,身体、嘴巴、思想情绪,这十种不好的行为,我们每天在犯,如果把这些错误改正过来,就叫十善业。
佛学的道理,即使你不信佛,也不信任何宗教,如果身心行为合于十善业道,也等于在修行了,就会有好的果报。
不过佛教与其他教不同,万法‘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反对拜偶像。佛教真正的意义是一切唯心,‘自求多福’四个字,只要自己改正自己,就改变了命运。这是在行为上配合佛学方面的讲述。’”
了尘方丈娓娓而谈,志公天性本就聪慧,又在同泰寺生活了十几年,一点就透,听得非常欢喜。
了尘方丈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继续说法:“修行,就是把根性中善的种子擦亮,擦干净,使它开发出来。换句话说,修行就是为善去恶,自己把劣根性转过来。
人人都有‘好喜乖离’的劣根性,喜欢在人与人之间闹事。只要几个人在一起,往往就有人故意糗你,逗得你左右为难,下不了台;或者故意讲反面的话,使大家一笑。甚至故意吓唬你一下,使你难受一下,逗得别人哈哈大笑,然后说是开玩笑。
这些是属于身口意业中口业的一种,刚才讲过口业有四种:妄语、两舌、恶口、绮语。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往往会因为一个微小而且不相干的动作,或一个很轻微的笑话而引起争斗、吵嘴,甚至打官司。这是人性的基本弱点,看到别人家好,喜欢把人家弄得不好。有时候好像是无意的,严格说起来,不能算是无意。从心理上来说,是出自于潜意识的劣根性,绝对不能说无意,说无意这句话不能原谅。真讲佛法修行的人,不能原谅自己的无意。原谅别人是你有宽容的德性,原谅自己就是罪过。
所以,我们已经知道‘好喜乖离,更相斗讼’的劣根性是天生的,但是结果呢?‘恼乱自他’,不但使自己起烦恼,也使别人起烦恼。捣乱了别人,也捣乱了自己。所以佛说一切众生‘以身语意,造作增长,种种恶业,辗转常为不饶益事’。
我们懂得佛法无论大小乘,基本上都重视身、口、意的清净。身口意所造的恶业,归纳起来,就有十样:身体造的恶业是杀、盗、淫;嘴巴造的恶业是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念上造的业是贪、嗔、痴。
像我们的身体本身也会使人乖离,怎么说身体会挑拨人家呢?譬如眼睛是身体的一部分,有时候用不着说话,一群人坐在一起蛮好的,对方故意跟你眨眼睛,示意某人对你不好,挑拨一下,就可使你们起仇恨。那个眨眼睛的动作就是身在造业。
言语上造业更厉害,中国儒家也经常讲到言语的严重性。书经上说:‘惟口出好兴戎’,也就是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如果不深读历史,不会相信这句话;看历史就知道,往往因为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一句话也可以使国家灭亡。
事实上,身、口两种业力的总指挥是意,也就是意识、意念、思想,意所造的业主要是由贪瞋痴而来。例如我们偶而有一点不高兴的心理似乎没有什么了不起,在修行来讲,对人对事有一点不高兴,就已经犯了瞋戒。瞋的心理行为有很多,微细的较难察觉。
譬如一个好人讨厌一个坏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嘛!然而这个起厌恶的心,就是瞋恨心。这在人道行为来看,不能说有多大的错误,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过错,因为不高兴的心理绝对是厌恶的、瞋恨的。但是在菩萨道看这个坏人,却是怜悯的、慈悲的,等于我们看到自己最疼爱的儿女做坏事一样,虽然也愤怒,也打骂,然而当父母打孩子,往往一边打,一边流眼泪,那等于是菩萨的行为,内心没有真正的瞋恨。如果没有这种父母般的心肠则不然,是非太明,善恶太清,已经是瞋心的种性,容易堕入魔道......”
忽然方丈室的门被推开,傅大士笑呵呵地走了进来。
志公连忙站起来,施礼拜见,口称师叔,赶紧泡茶。
傅大士点点头,坐下说:“恭喜志公,正式剃度出家,修习佛法了。我刚才在门外听了一会,了尘方丈果然是得道高僧,不照本宣科,把枯燥的佛经讲得通俗易懂,在下佩服!”
了尘方丈谦道:“小僧只是讲些基本的入门佛理,教志公修‘十善道’呢,大士的修为远在小僧之上,你来讲!”
傅大士接过志公端来的茶杯,示意他坐,然后开口说道:“佛理其实不难懂,难在发心,最简单的就是最高明的。希望志公日后仍然秉持初心,慎始慎终,修行自然一日千里。
我今天来,一是道喜,二是谈谈前几年皇帝见禅宗东土初祖菩提达摩的公案。”
志公喜道:“这事早有耳闻,究竟两人谈了什么?菩提达摩为何不留在建康弘法,渡江而去?”
傅大士沉吟道:“当时皇帝萧衍问:‘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达摩答:‘并无功德。’萧衍大惊,忙问:‘为什么说没有功德?’达摩答:‘这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人天小果指的是行善死后升天,做天人,寿命极长,福报极大,但终有寿终命尽,堕入轮回的一天,故而并非究竟的解脱之道。
萧衍又问达摩:‘如何是圣人所求的第一义谛呢?’达摩答:‘廓然浩荡,本无圣贤。’因为佛菩萨行善是应该的,不应有自己是圣贤,善有善报的念头,如有,就是着相了。所以《金刚经》上说,释迦如来说自己弘法几十年,并未度一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