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让消息再飞一会 (第1/2页)
秦风一行人返回贝尔分部。
霓虹股市在熔断后,超出熔断价位的交易全部被限制。
下跌幅度稳定在9.5%。
个股方面渡过开盘时间后,涨跌限制生效。
银行业,保险业的大部分股票全都被死死的按在了跌停限制上。
没有操作空间。
秦风看了一眼账户,确认没什么大问题之后便留在了分部。
苏珊手里整理出来的公司资料。
还需要秦风跟进核对。
不然的话。
苏珊也不能确定什么公司有收购价值。
“BOSS,从股权结构入手,光学,半导体,化学巨头都暂时找不到全面收购的可能。”
会议室内。
苏珊对着资料解释道。
“这些公司的体量大,母公司强势,股权结构稳定,都是常年持股不动。”
“除此以外,屏幕,镜头等公司的收购难度也很大。”
“从现在的收集的信息看,只有几家做电机生产以及新材料研发的公司有可能插手。”
霓虹的情况有点特殊。
他在二十年前被收割过一次。
剩余的小公司进入快速兼并期。
只要能说的上名字的公司。
都可以在其股权结构中看到几大财团和索尼东芝等大公司的影响。
至于电机产业则是属于一个非常容易被人忽视的行业。
龙国跨入新世纪之后,用了十几年时间就已经抢占世界电器市场。
其中大部分市场都是从霓虹手里抢的。
表面看。
龙国的电器实力很强。
但是在高端电机方面,霓虹的产品质量依旧过硬。
这是人家几十年的电器研发经验积累下来的。
霓虹电器行业之所以在上世纪称霸蓝星,就是因为拥有坚实的电机技术基础。
后世互联网二次爆发。
所有人都在讨论智能时代,却忽略了蓝星正在加速迈入全电时代,机械运动结构将大踏步的淘汰。
一切的产品的基础,其背后都是电机。
从电脑硬盘的驱动电机到家用的风扇,吹风机,吸尘器。
汽车的雨刮,车门,电动车电机。
工业生产线电机的强度,寿命。
甚至是军工产业中大驱舰娘的全电驱动。
未来蓝星的一切动力基本都要靠电机解决。
这是全行业基石。
霓虹由于货币不能自主,人工费用增加,决策性失误等等一系列原因导致起起身电器品牌衰落。
但是只要他的电机基石还在。
霓虹就不算丢了未来。
品牌做不过,他就做配件。
反正你总是要用电机的,全行业电机市场里面,霓虹至少要占三成以上。
如果单独去看高端电机配件的市场,那么占有率更高。
反过来看国内。
电机生产自给自足可以,中低端打遍天下无敌手。
但是想结构调整,迈入高端。
中间的差距就着实太远。
研发是最大的问题。
不对。
应该说不研发才是最大的问题。
十几年时间,龙国可以在军工业做到赶上米国技术的全电驱动。
但是面对一个小小的吹风机,一个吸尘器,却没办法做到最高端。
这是因为他们没市场?
没销量?
没利润?
还是没时间?
都不是。
最终原因只有一个。
就是他们不做研发。
但凡能有点基础核心的研发,都不至于做到最后啥都没有。
躺着赚钱赚习惯了。
能躺着赚。
何必那么累呢?
吃着人口红利,吃着人员工资福利。
肚子填饱饱,动都不想动。
遇到困难就一张口,都是招工太难。
特么的不给工资,招工能不难吗?
自己不研发,产品卖不上去价格,又舍不得以前的利润,更不想加工资。
拖在原地不动。
能拖一年是一年。
反正第一桶金已经赚到了,跟着地产,金融的浪潮赚钱多轻松,何必辛苦搞研发呢?
闹到最后。
十几年下来,只有国家支持的项目在老老实实搞研发。
或者是地方支持的项目还有资金,有心情做研发。
每年都能崩出几个新成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