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莹电子书www.ibingtxt.cc

字:
关灯 护眼
冰莹电子书 > 大秦始皇后 > 大秦始皇后 第273节

大秦始皇后 第273节 (第2/2页)

于是很快,龟兹国国王等人手中的最后几个工厂也倒闭大半,大半百姓再次失去了足以维系一家人收入的工作。

龟兹国的统治阶层对此毫无办法。

或者说,他们并不打算解决这一问题——

因为在秦国来到龟兹国之前,所有百姓都是这样生活的,没道理秦国走了之后,他们就活不下去了吧?

但,谁会在体会到了更好的生活后,还能忍受那种连吃饱穿暖都无法做不到的生活呢?

不过还是那句话,百姓只要活得下去,对任何遭遇都可以忍受。

只要龟兹国国王继续装死,这件事未必不能过去。

但别忘了,龟兹国周围的国家可都过着与龟兹国百姓截然不同的生活,而因为西域各国面积小,彼此百姓都能互相串门,底层婚嫁也在再正常不过。

那么,百姓在得知亲戚们的生活水平后,会不会觉得……

直接到其他国家生活更好呢?

当然会!

不过短短两个月,龟兹国便流失了差不多四分之一的人口。

这还不算完。

林陌当初离开之前,留下了几个心腹在龟兹国近距离观察龟兹国内的情况,让其不要放过一丝一毫的变化。

她原本只想着让其当个摄像头,真要发生了什么意外也能及时通知自己,不至于让她错过最佳反应时间。

但林陌这个心腹却是个极具反叛精神的人,他也不甘心只当一个摄像头般的人物而已。

于是他在发现龟兹国顶层对人口流逝与百姓心头怨气毫不在意的时候,便想法子与许多当地有名望且同样对龟兹国国王并贵族大臣等做法十分不满的人联系上,并获得了对方百分百的信任。

然后,他一边和对方说着秦国百姓的好,一边说着其他西域各国成为秦人的好,顺便还不忘抨击一下龟兹国统治阶层的荒谬做法。

与此同时,他还不断在与更多的人建立联系。

等到他认为时机差不多成熟之后,他找到其中身份最高也最有名望之人,直接与之说了一句话——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大王既然根本不在意百姓性命,诸位又何必继续为其效力?”

好好一场经济战可能演变为农民起义,林陌自然不可能再瞒着此事。

但等她的信件送到林阡手中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不是陈胜说的……】

【恩?陈胜没办法在秦国搞农民起义了,竟然跑去西域撺掇着其他国家的人搞农民起义?】

嬴政疑惑地看着她:“这话听着倒是有几分意思。不过陈胜是谁?农民起义又是什么?推翻秦国的不是刘邦和项羽?”

第135章 343~344

林阡看着嬴政,突然想起自己似乎从来没在嬴政面前提到过陈胜吴广这两个人,于是笑道:“这两人怎么说呢……真要严格算起来的话,秦国的灭亡其实是亡于因为实在活不下去了而奋起反击的百姓之手,因为先有了百姓反击,才给了刘邦项羽这些人出头的机会。”

“而陈胜吴广两个人,便是拉开这场导致秦国灭亡的农民起义序幕的第一人。”

她这样一说,嬴政瞬间就明白了:“看起来这两个人在秦国灭亡这件事上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林阡点头:“不只是在秦国灭亡这件事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实在之后几千年的历史中同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便是几千年后的伟人,对这场农民起义也一直持有的是褒奖与欣赏的态度。”

最重要的是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话,直接影响了华夏百姓几千年的思想。

嬴政听完之后,不由好奇:“按照你的说法是,秦国百姓那个时候已经活不下去了,所以才会奋起反抗?但反抗总要有个导火索?这陈胜吴广反抗选择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林阡一顿,解释道:“因为戍边遇上大雨,耽误了时间,按照当时的法律即便是到了戍边的地方也会被斩首。”

其实在现代,关于两人起义的直接原因已经有了争议。

有的根据刚出土没多久的云梦竹简上的法律条文,认为这两人就是纯粹撒谎,但也有人云梦竹简所记录的法律条文是秦始皇时期的,可秦二世上位之后为镇压对其不满的官员与百姓曾多次更改法律,所以不能证明两人起义的理由是假的,还有人觉得云梦竹简中记载的是徭役,并非陈胜吴广所服兵役,不能以徭役的要求来套兵役。

但林阡不是已经穿到了秦朝?她也学了秦律,所以她所了解的事实是前世曾流传的第四种情况,法律条文确实为真,但陈胜吴广也确实撒了谎。

因为秦律确实记载了失期当斩的情况,但真正需要被砍头的其实是两个领头的人,也即是陈胜和吴广两个人而已。

就像是刘邦因为带人服役,却让手下百姓跑掉,最后需要跑到山中逃命的也就只有刘邦这个老大一样。

并不存在连寻常服役的百姓都要被砍头的情况。

不过……

林阡凑到嬴政身边,认真建议道:“所谓乱世用重典,如今秦国一派盛世景象,百姓安居乐业生活美满,秦国的外敌也被肃清地差不多了,以后打仗的机会许想来也没有多少,再继续用以前的律法来管理天下百姓其实非常没有必要。”

嬴政愣了下,明白过来她这话的意思:“你想要修改法律?”

林阡眨眨眼:“提个建议。”

嬴政陷入了沉思当中。

其实他也明白,林阡的提议非常有道理。

在乱世的时候采取更严厉,甚至称得上是严苛的法律不但有助于管理百姓,约束百姓的行为,还能更有效地提高国家战斗力,发生战争的时候自然可以更容易让国家留存下来。

但在太平时期,过于严苛的法律则弊大于利,继续施行对管理国家并无太多好处——

所有百姓在生活中都必须绷着一根神经,就担心自己稍不注意就违法了,不但对百姓自己的生活,其实对国家的发展也没有好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