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农家老太后 第37节 (第2/2页)
虽有邵丞相家的大孙女从旁带着,悉心指点她,也经常会因言语或是行为失当而受到别人的嘲笑,那些人都两面三刀得很,让她很生气,可是明明是那些人不对,到头来,就因为她脸色不好,那些人就认为都是她的错。
阳阳虽然出席那种聚会的时间少,但他不管是在参加一些聚会,还是上朝的时候,都会被特意针对。
京城里的那些人总是以考较的态度,特意问他,然后当众指出他的经验不足、思虑不周全等问题。
阳阳爱面子,在外面遇上的事,回来都不跟她说,天天都很努力的看书学习,过得十分辛苦,她还是听消息比较灵通的邵家姐姐提起,才知道原因。
总之就是,她本来已经计划要在近期回高台县,可是知道阳阳在京城中的处境后,就不放心将他一个人留在京中,就希望家里人也能上京,也给那些人设鸿门宴,让他们也尝尝被人轻视和针对的滋味。
愤愤不平的语气中,透着满满的小孩气,措辞与吐槽,都是李常欣一贯的风格,记陈凤琪看着既觉生气,又有些怀疑,毕竟她很了解安常煦一直以来喜欢借李常欣达成目标的伎俩。
可是不管怎样,陈凤琪知道,李常欣在信中提及的那些人与事,肯定不会是胡编乱造,若不是真正经历过,以她与安常煦此前的阅历与生活环境,注定了他们想编都没有素材可以借鉴。
人类的感情,从来都是这世上最复杂,也最不可控的因素,所以理智告诉陈凤琪,以她的性格,实在不愿去京城趟浑水,可是不知道也就算了,真正知道京中具体是个什么环境后,她就很难再无动于衷。
将二人的信交给李成锋夫妻看后,江燕娘难掩担忧与怒气的回道。
“我还以为阳阳有个皇帝的亲爹,在京城里可以过好日子,好好享福呢?怎么还要被人为难呢?那些人为难阳阳,就不怕皇上治他们的罪吗?”
李成锋对此倒是有些经验。
“就算是皇上,除非是不管不顾的昏君,要不然,也不能随罚人,那些人以‘切磋’‘讨教’的名义给阳阳出难题,都是光明正大的事,又没有犯国法,就算是皇上,也拿他们没办法。”
就像镇国大将军的儿子,当年去军中历练,有些资格老的不将他放在眼里,动不动就以‘切磋’的名义将他揍得浑身是伤,出了岔子推他出去顶锅,到了做正事的时候,却不着痕迹将他撇到一边,想要给别人留下将军的儿子无能的印象。
镇国大将军虽然心疼儿子,也无法干涉什么,只能任他儿子在军中摸爬滚打,总结出经验教训,真正以自身实力征服那些人后,那些信奉强者为王的军中老油子,只要不是真正怀着异心的,对他会比谁都忠诚。
陈凤琪有些意外的看向李成锋,点头赞许道。
“成锋说得对,阳阳的身份不一般,肯定会备受关注,京中那些人都想找机会试探他,这是他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可是不管怎么说,阳阳才十五岁,那么大点的孩子,能知道些什么?他能考个状元,还不能证明他已很厉害了吗?那些人都比阳阳的年龄大,每个人都拿自己知道的、擅长的考阳阳,阳阳再怎么厉害,也不可能应付得了啊。”
“娘,我们上京去吧,不管是他们姐弟两个,还是只留下阳阳一个人在京里,我都不放心,等我们去了,谁再敢欺负我们家孩子,我要当面骂他们不要脸。”
李成锋也点头道。
“娘,燕娘说得有道理,阳阳虽然是皇上的儿子,可他在京中没有根基,我最好还要过去帮帮他,有我们这些长辈在他身边,那些人肯定不敢现过么为难他。”
“等到他在那边稳定些了,我们再回来。”
眼看这两人的反应,再加上她自己看到乐姐儿在信中写的那些,也确实有些不放心,陈凤琪点点头道。
“好吧,我们去看看情况再说。”
听说李家人突然改变主意,临时决定打算上京,玄隐先生虽然感到有些意外,但他表示支持。
“景钰目前正处风口浪尖上,肯定处境有些困难,皇上不仅事务繁忙,身体还欠安,那些人也会有恃无恐,有您这位超一品的护国夫人在,那些人肯定要有所收敛。”
京中那些各怀心思的人自恃年长,可是论起年龄与辈份,没有什么人敢在身为护国夫人的陈凤琪面前托大。
虽然陈凤琪的超一品诰封,并没有什么实质性权利,可她是抚养康王长大的祖母,皇上再给足尊敬,她的地位就无可撼动,谁都不怠慢。
既然已经做出上京的决定,陈凤琪也就不再说什么实在不愿去之类的话。
“希望如此吧,我算是体会到,为何世人常说,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的心情,本以为他们已经长大成人了,我就可以放任他们自己闯荡,结果现在一听说他们过得不好,就坐不住了。”
玄隐先生不置可否的笑着低头喝茶,他已经接到孙子的信,知道了眼前这位东家太太被惹恼后,能做出什么事来。
爱的时候是真爱,恨的时候也是真恨,对亲生儿子能做到如此,对孙子想必也不会手软,只希望自己的那位关门弟子可以争气点,一辈子都别干出让他祖母寒心的事。
“景钰毕竟还是太年轻了些,人虽聪明,知识储备也不少,可他过去生活的环境太过单纯,与人相处的经验虽也丰富,可是李家庄上下的这些人,与朝堂上的那些人物,到底不同,短时间内,肯定有些捉襟见肘,应付得艰难。”
在高台县衙中等了一夜,就接到李家庄派人送过来的信,告诉他们李家想要进京谢恩,打算与他们一起走,顿让赵内侍激动不已。
他不在乎李家人这么快就改变主意,同意进京的原因,只在乎李家愿意进京,既能让他对康王殿下交待,也能给皇上一个交待。
看到江燕娘收拾出一年四季都能穿的衣服,连乐姐儿和阳阳的在内,让陈凤琪忍不住扶额,她一点没嘱咐到位,这位就做了无用功。
“将这御赐的诰命大装带上,再带几身能在路上换洗的衣服就行,其它的就不必了,长途跋涉的,东西带的太多不方便,去了京里,肯定不缺我们新衣裳穿。”
关键在于,他们现在都有了爵位与诰命,去了京中,穿着方面是有讲究的,不比在这偏僻的李家庄,不管被封成什么,都可以随心所欲,过着普通人家的生活,将那些身份都抛之脑后。
江燕娘不舍的看着箱笼中装着的那些衣裳。
“娘,这些大多都是用御赐的衣料做的好衣裳呢,这趟进京后,还不知道啥时候再回来,放家里长时间不穿,放坏了多可惜啊。”
陈凤琪叹了口气道。
“能送人的送人,将库房里的那些不能长时间存放的东西,全都分发给书院里的工作人员当福利,剩下的,家里有冬生一家帮忙照看,没什么可惜不可惜的,你养子是康王,没了这些,还有更多更新更好的。”
再怎么不舍,听到陈凤琪的吩咐,江燕娘还是毫无异议的照做,不过即便如此,他们正式出发时,还是驮了两马车的箱笼,被带上京的那些,都是在时人眼中很珍贵的物品。
有因为工艺要求太高,始终无法大量生产的钟表,还有大量从海外带回的物品,陈凤琪觉得华而不实,却备受时下人喜爱,非常适合用来装面子。
张冬生夫妻不放心让东家太太一家跟着一群陌生人上京,所以他们将自己的一对十岁左右的儿子,都暂先招托付给青娘偶尔帮忙照看一下,坚持要陪着上京。
虽然这次陪着陈凤琪一家上京的,还有从南江书院毕业的五名女生,以及听说东家要上京,临时从书院中结业出来的三人,正是安常煦在南江书院时,除李常欣外,接触最多的那三个乞丐出身的孩子。
张冬生们觉得这些年轻女生与少年,终究不如他们这些老人靠得住,打算等到东家安置好后,再根据京中的情况决定回不回来。
陈凤琪并不赞成他们的选择,在她看来,年仅十岁左右的孩子,都是很关键的年龄,正需要父母的陪伴与照顾。
可是不管是张冬生夫妻,还是书院里的其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家长,都没有这个意识,让她劝都没法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