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杜氏之死 (第2/2页)
“唉!”
李安乐叹了口气,县令也无奈摇了摇头,走到李安乐面前抚着安乐的肩道:“安乐啊!这付家老爷子贪图钟家权势,以至于让那付公子做了牺牲品。我就不一样,我绝对支持云裳的选择。”
此话大有深意啊,李安乐再次受到县令送女儿的鼓励。
不仅是他,周围人看李安乐的眼神瞬间变了,连老县丞都变了脸色。
说完县令便离开了,立刻就有人上来恭维,这其中就包含了老县丞。
“安乐闲侄啊!之前是老朽鲁莽了,冒昧唐突了闲侄,还请闲侄莫要放在心上。”
李安乐瞥了眼老县丞,心中舒爽得不行,但却不愿就此放过老县丞。
“县丞大人,之前那些事都是小事,我根本没空去惦记,我最近烦恼着呢?”
县丞忙问:“敢问闲侄最近烦心什么事?”
“咳咳!”李安乐装模作样的咳嗽一声道,“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最近手头有点紧。”
县丞一听立刻会意,小子够狠,不就骂了你几句,竟然宰我。
县丞心里恨恨不已,嘴上却是笑意十足,“刚好老朽这里有些许小钱,便暂借闲侄疏解困难了。”
李安乐斜眼一看,一百灵币的票子,老家伙很上道啊。
“好说好说,待小侄发了月俸便如数奉还。”李安乐一边收票子,一边笑道。
一笑泯恩仇,见两人有说有笑,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两人是亲戚呢。
经县令这一出,李安乐在县衙的身份水涨船高,果不其然,下午总捕头便因为进县令书房时左脚先进而被降了职。
总捕头节制三班捕头,三班捕头各自节制一干捕快,现在除了马辰外,还有张远山,以及一个空缺。
这空缺班头本就是总捕头杨厂原来的位置,刚升上去不久又回到了原点。
杨厂一阵郁闷,又听闻县令破格提拔了一个刚来不久的小白脸书笔吏为总捕头,杨厂当时便吐了一口老
(本章未完,请翻页)
血。
几次想去找李安乐拼命,都被手下劝住,郁闷得下值后到春香楼叫了两个妹子解闷。
县衙里开始流传李安乐勾搭县令女儿,吃软饭,这话传到李安乐耳中,气得李安乐上蹿下跳。
他专门召集了新部下发表讲话,嗯,李安乐认为这是自己的就职演讲。
演讲中专门解释了一下自己没有吃软饭,县令提拔自己是因为自己长得帅,没错,李安乐一直觉得自己很帅,至少比付公子帅。
三班捕快皆摇头,杨厂更是吐了口唾沫,李安乐用探查术看了下他的修为,炼魂境!打不过,就当做是在恭维我了。
“小杨啊!不要用这种眼神看我,好好努力,这位置过段时间一定是你的,若是背地里使什么坏,那这位置可就与你无关了。”
这杨厂也不是傻子,闻言眼睛一亮,若真如传闻那样,这小白脸应该很快就会往上提拔,届时,这总捕头位置不又是自己的了?
杨厂立刻打消了之前跟李安乐作对的念头,相反更应该出功出力,让李安乐早日被提拔。
一念至此,他拱手道:“属下明白了!多谢李总捕头指点。”
李安乐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杨捕头还算聪明,李安乐虽然不知道县令打什么算盘,但有大树不乘凉,那绝对是傻子。
先靠上县令这棵大树,赶紧提升修为才是。
就这样李安乐成了县衙的总捕头,每日事情少了一大堆,大部分事务都被杨厂和马辰等人包揽了,李安乐每日点卯后,便以巡视县城治安为由,溜到勾栏听曲。
又时不时请杨厂、马辰、张远山等人到勾栏听曲,几日下来这县城送的一百灵币便一分不剩。
万恶的勾栏,李安乐下定决心要做正人君子,以后不去勾栏听曲了。
“我李安乐要做正人君子,绝不再去勾栏那种地方!” 李安乐当着马辰的面发誓。
“李兄,老规矩,今晚我坐庄。”下值后杨厂凑过来悄悄道。
马辰揶揄道: “李总捕头刚发誓要做正人君子,以后都不去勾栏了,唉可惜了,今晚听说有京城来的姑娘开新曲。”
李安乐立刻打断马辰,“本捕头说过吗?正人君子哪有曲好听?有人坐庄干嘛不去,今晚必须不醉不归。”
众人一阵哈哈大笑,李安乐难得老脸一红。
这段时间,李安乐最头疼的莫过于陪夏云裳读书,这学的都是繁体字,重点都是些李安乐不认识的典籍,什么四书五经一样没有,什么唐诗宋词一本没有。
幸好大部分时间李安乐只是默默看着夏云裳学习,夏云裳问的问题对经历过信息爆炸时代的李安乐而言都是轻而易举的问题。
这期间李安乐也渐渐发现,这世界的儒学是残缺的,更偏向前世的宋明理学,还没有《论语》这样的经典,以至于儒家分裂出好几派。
这些李安乐都没在意,也趁着机会多学了一点这个世界的儒家学说,充实一下自己书生的身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