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风暴 (第2/2页)
太祖高皇帝御制大诰,就在于此。
此书冷藏了百余年,在朱元璋年代强制性地每家每户,家有大诰,罪行立减为一等,老百姓亲自抓犯罪官吏、携带大诰入京,一路上谁也拦不住,敢于拦阻马上受到洪武式的冲击。明朝开国之初,为了防止贪污和贪赃枉法,朝廷规定每个官员必须拥有一本大诰。朱元璋把这个制度一直延续下来,直到今天。明朝建立之后,老百姓还是可以见到书的。但是此书对于官吏士绅来说威胁真的很大,一死便匆匆冷藏起来,至今唯有官府可以拥有,民间早不知,更何况这些底层的人即使见到都不识文字不知内容。如今杨丰带了这篇大诰直接向她们向大家申冤,透过大诰的说明,要她们看自己所遭受的这些苦难,是否本来该受到。
军户们最讨厌什么?
世袭军官将军户当作农奴对待,强迫军户无偿为自己劳动。
嗯!
大诰有案分明,私役军户斩之。
军官随意毒打,连军户也被打死。
这也是一个很清楚的例子,军官被杀并不是死罪,军户是直接还债的。
灶户自不必说。
朱元璋灶户制度与现在根本不一样,开中制下灶户只要晒到盐即可,把盐交盐场,盐场用粮换取,有多有少有系统,完了盐场使命后既能种田又能捕鱼,还能继续晒,或送盐场、或送相应粮。
盐户们不饿肚子。
就连盐场也设有专用粮仓,是专供自己食用的常备粮食。
对于农民来说,最痛恨的自然是苛捐杂税。
但朱元璋的体制却是新开荒地,从不起科举。
绝不征税。
北方绝大部分是新开荒的土地呀!
整个北直隶在洪武二十五年普查时只有150万人,人多了男女老少都加了,鱼麟册的人多了,如今一个京城几乎都是这几个人,增加的人自然绝大部分开荒了。
象辽东、宣大、冀东等地,据估计,除卫所之地外,其余都是朱元璋新开荒的标准配置。
情况自然没有这么简单。
正如北直隶的官方税收总额向来与朱元璋时大致相同,但百姓饥寒交迫,那么他们缴纳的税收又有哪些呢?是那些钱吗?当然不是。而是那些被称为“义仓”的捐款者们。义仓分两种:一种是官田义仓,另一种是私田义仓。其实很容易,种种杂乱无章的捐款、高达现实的火耗、徭役折银、人头税、甚至县太爷上轿时,还会有一笔特殊的下轿钱呢,这一切自然是穷鬼出来的,莫非是士绅出来的?
但是这些杂七杂八就不用解释了,杨丰意在调动感情,自然也就没有说明这一切。
要求是简单化。
所需要的是直抵灵魂的震撼。
使大家在短期内进入疯狂。
后来。。。
“出发吧,到京城来!”
他在前面敲起了战鼓,怒吼起来。
“快走吧,到京城来吧,拜见皇上!”
“去吧!”
……
战士亢奋咆哮。
接着它们推着一辆辆战车开始向前面运河上的冰面驶来,早已在愤怒与狂热统治下的民众咆哮着要跟随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