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第1/2页)
京城之外,浩浩荡荡数十万大军将京城团团围住,陆征正在一众将领的陪同下站在城楼上看着外面的局势。
看着旌旗遍布的敌军大营,陆渊问道:“京城的防务可安排妥当了?”站在一旁的诸葛卧龙道:“主公放心,绝无疏漏。”陆征点点头,随即又想起了什么道:“城外的百姓?”诸葛卧龙道:“奉行坚壁清野之策,所有百姓都已迁入城中,现下都已安置妥当。”
陆征点点头不复多言,这倒也不是陆征多事,而是实实在在的为百姓思量。这个年代的兵可不是后世那支伟大的军队,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可向来都不是一句空话。但凡大兵过境之处,等闲家庭都难免家破人亡,而大军统帅却不会过多干预此事,甚至某种程度上这种事就是统帅默许的。
军法严苛,军中士卒本就承受着极大的压力,更不用说大战一起,几番厮杀下来,士卒心中满是戾气,现如今也没有心理辅导这个说法,若不找个法子将士卒心中的戾气给泄了出去,只怕发生营啸就只是个早晚的问题。
对此心知肚明的陆征自然不能坐视不管,敌军到来前夕便下令坚壁清野,将所有百姓迁入城中,也能保全他们一条性命。诸葛卧龙虽说都已安置妥当,但其中必然也又不愿进城之人,对此陆征自然清楚,但药医不死病,佛渡有缘人,他不可能也没有能力救下所有人,对于不听劝的就只能任其自生自灭,求个好运了。
看了半天后,陆征便带人返回了镇国公府。眼下京城早已全程戒严,就连皇宫也被陆征封锁,严禁任何人出入,其余王公大臣自也不用多说,不许踏出府邸一步。
回到府中,又将诸般军务安排了一番,这才让众将离去,只留诸葛卧龙同他一起议事。
陆征道:“于破敌之策,你可有何想法?”
诸葛卧龙道:“若只破敌倒也简单,三路大军虽说看上去人多势众,但除了藩王手下的军队外,其余两路不过是些流民家丁组建而成,多是乌合之众,根本不堪一击,更不用提三路大军中都有我们的内应,若想破敌,不论以堂堂之师正面对阵还是以奇兵夜袭,都可一鼓而下。”
陆征闻言道:“你似是话里有话,不妨明言。”诸葛卧龙随即道:“主公英明,臣下确有些想法。主公所思臣下也能猜测一二,必是想借助此番事由一举出兵荡平天下。但若真要如此行事,那眼下还不能轻易击溃城外大军。”https://
陆征当即道:“你且仔细说来。”诸葛卧龙道:“大周自立国至今,已逾三百年。而今诸般势力盘根错节的依附在大周这个庞然大物身上,不断吸食着大周的生机以壮大自身。主公心怀大志,必然不愿和这些腐朽的势力纠缠,这才想借此机会一举澄清玉宇,方能大展手脚,施展抱负。这个时机主公选的不错,但还有一个势力未曾下场,还不是出手的时机?”
陆征本就不是愚笨之人,闻言当即反应过来道:“你是说军方。”诸葛卧龙抚须笑着点点头道:“不错,更为准确的说是边军。大周朝廷当年为抵御边患,设立九边重镇,以大将坐镇边关。初时的确御敌于国门之外,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镇守边关的大将于九边扎根落户,一个个将门势力也由此诞生。他们掌控军队,占据九边,这边领着朝廷的军饷,私底下又和外族坐着走私的生意,边军战力一年不如一年,但这些将门却一日盛过一日。主公若欲真相横推天下,再造乾坤,那必然要将边军将门引入此局中,将其一举覆灭,方能成就大事。”
陆征也是颇为认可的点点头,而后又问道:“但如何将其引入局中,这些将门坐镇边关,九边重镇被其经营的铁桶一块,俨然成了自家封地一般,如何能轻易舍弃,入这天下乱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