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山外青山 (第1/2页)
皇后渐然平复思绪冷静下来,昔日双眸之中涌动的杀伐之气似乎已隐隐褪去,她不想再斗,也没了心气斗。
前尘往事恍若大梦初醒一般,她幡然大悟,明白任凭她怎样争来斗去,也无法得到司马靖半分真心。
他的心早已被填得没有一丝可容纳旁人的空隙,如今李家几个都暂且保住了性命,便是上天垂怜。
自从愫阁与郡南府书信一事以后,皇后渐渐开朗,不愿卷入后宫事内,反而吃斋念佛的以度终日,本当以为这样的日子会持续到生命尽头。
直到今日这一纸书信才打破了宁静,皇后猛然咳出了一口鲜血,染在佛珠之上顺着一滴一滴落于鞋上。
乐一吓得不知怎么才好,“娘娘,奴婢去宣个太医来瞧!”
“站住!”便立时被皇后拽了回来,她已然毫不在乎自己身子,满心思量救其父亲之法。
皇后眼下无权无势,即便有办法也是难以实行,往司马靖处求情更是断断不可能之事,她眼中忽然一亮,如今只有太后这一张牌了……
皇后终冷静了下来,以素色帕子拭了拭唇角血迹,被搀起了身,她将内屋之中平日里绣制的护膝与一些内里御寒之物,一齐打点了起来。
皇后抑不住内心忐忑,仿佛五脏六腑都向下沉去,好似被人揪住一般。
她面色凝重,唇齿间淡然一句,“乐一啊,我心里乱的很,想要与他上见一面……”
乐一倒是细细斟酌了一番,想到,“近日因三郡主丧事,京都城中混沌一片,此时正是混水摸鱼的好时机,说不得真有机会。”
不知怎的,知道单祺仍活世间,皇后池中一潭死水似有人投石一般,溅起层层水花,迫不及待想要见他一面,亲自负荆请罪,便无憾了此残生。
司马靖昭告天下三郡主病逝宫中,梁家也来吊唁了几番。
皇后心中惦记着单祺,亲手将书信一封与御寒衣物放在乐一手中,让她带去捎给了李修直。
皇后鼓起莫大勇气来到益休宫中,跪在香案之前,袅袅而起的熏烟遮挡了她半张脸,太后啜了一口茶水,四下里一个人影也不见。
皇后毕恭毕敬,客气说道:“这样好的香,还得是在您宫中才有这个福气。”
太后面含轻蔑望向她,好像料定她今日会来一般,李家那个在流放途中已病了多时的消息早已传至她耳。
太后身坐京城高堂,却心明眼亮,枝桠党羽遍布京城上下,消息自然无所不通。
沉默良久,太后斟酌着皇后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眼下正正有能用上她的地方,既送上了门来,便悠哉自得等待着皇后开口。
夜色暗沉中,一声鸦啼划破墨色天际,惊了皇后心神,她终于开口,“您当初留了臣妾一命,又救下了乐一,臣妾心中感念,正不知何以为报。”
太后老谋深算,一下子便听出了她话中意味,直言道:“皇后既有事相求,还是不要拐弯抹角了……”
“哀家知道你所为何来,你父亲在流放途中病了,身为女儿,忧心也是人之常情,待来日哀家亲自打点,让郎中沿途侍候着。”
这样忽如其来的柔言细语,好意融融,更让皇后心中添了几分狐疑,她心中坚定,眼下无论太后提了什么条件,为保父亲性命,她都必须应承!
她跪伏太后身前,久久不肯起身,连声卖好乞求,“只怕父亲已没有多少时日了,臣妾恳求,让我父亲在最后时日,有几天安生日子!”
“求娘娘体恤臣妾,开天恩,臣妾定然从此以后听命娘娘,绝无二心!”皇后深知,太后早已看中了她怀中揣着的立诏罪证。
太后留皇后性命至今,亦是为了钳制与她,若然流传出去,司马靖必然难以立足。
太后浅浅一笑,“救他一命有何难处,只是哀家想从你这儿要一样东西。”
“只要您能将家父救出,臣妾无有不依。”皇后抬头,将仅有的一丝希望都系在了太后手上。
“只怕你舍不得给!”太后饶有意味的尝了尝果子,清甜滋味顷刻缠绕了舌尖,倘若此事能成便如释重负了。
皇后道:“您之所说的确事关重大,臣妾不敢有所隐瞒,待家父安然以后,必亲手将此物奉上,臣妾遵循您的吩咐,此事至今无第二个人知晓。”
“哀家想要的,是你的性命……”太后平静端着皇后,见她眼神中划过一丝诧异,似乎享受着将别人性命玩弄于股掌之间的乐趣,“怎么,怕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